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北京市糖尿病生存现状调查,2成患者从来不监测血糖

发布时间:2023-09-15 18:46:38 作者:夕阳红 点击:6101 【 字体:

北京糖尿病协会4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据该报告结果显示,有超过2成糖尿病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占据15%,餐后血糖占5%。

此次调查是针对北京市常驻的5万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居民,且为离退休人员;糖尿病知识存在一些盲点;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有上升空间;要加强对职业人群干预;须探讨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干预方法。

在调查中有专家还发现,尽管糖尿病的科普工作开展了很多年,但知晓率依然不高。结果显示,有近30%的糖尿病患者还不能完全理解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基本医学常识。

除此之外,有78.4%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的比例占31.5%,但还有9.6%的糖尿病患者仅靠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另有12%的患者根本未进行药物治疗。

据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介绍,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状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1/3,而血糖、血脂和血压同时达标的综合达标率仅为5.6%,60%~90%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据保守统计,我国每年花在糖尿病治疗上的费用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80%用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管理,保证血糖、血脂和血压等综合达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迫在眉睫。

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糖尿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比例严重不协调。面对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医生显得力不从心。且中国暂时缺乏专职的糖尿病教育工作人员,只能依靠各大医院的护士在业余时间兼着做糖尿病教育。

有鉴于此,北京糖协与美国家庭医生基金会同伴支持项目组共同合作,积极发起了“8760计划”该项目旨在通过专业医院和新颖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及同伴支持活动,建立新型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体系。

“中国需要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8760项目改变传统的单纯糖尿病知识教育方式,通过患者技能培训和改善生活质量培训,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技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沈犁主任认为,糖尿病教育不仅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糖尿病患者、患者家属和媒体等社会各界均可参与,更需要大力倡导北京“糖协”持续组织开展糖尿病教育社会实践的公益行动。

糖尿病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老年朋友注意!你不要当做看不见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不是糖尿病病人所特有的,但是糖尿病,特别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是引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压的存在,脑血管的硬化,血管内壁的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下降以及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血管阻塞性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脑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出血则比非糖尿病者高不了多少。有人发现糖尿病性脑卒中病人88%为脑血栓形成或腔隙性脑梗死等阻塞性脑血管病变。还有人发现,约43%的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血糖升高,说明二者关系密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发生偏瘫、残疾,甚至威胁生命。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那么,应该如何防治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呢?这跟普通人的预防基本上一样,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更加积极一些,具体的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及早发现并有效控制糖尿病,以延缓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心脑血管病变,不仅要控制高血糖,更要保持血糖的稳定。这需要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血压及血糖,定期检查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等,尽早发现血管病变,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纠正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这些都将有利于防止和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

(3)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溶栓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如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0%,芦丁和潘生丁等老药也还有一定作用,有些活血化瘀中药对预防脑卒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4)一旦发生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采取溶栓、扩容等急症处理措施,以尽量减轻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5)部分病人可试用血管扩张手术,以改善脑的血液供应。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极为密切,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第一位致死原因。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糖尿病与心血管是等危症""糖尿病即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糖尿病性冠心病和非糖尿病者十分相似,但也有其临床特点,主要有以下3条。

(1)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糖尿病性冠心病比非糖尿病者高出2~4倍,据调查,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在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5.9%,45岁以下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脏病变的比率较非糖尿病者高10~20倍。

(2)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但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性别差异消失,男女都一样,心脏病变的发生率在女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要高4倍,男性则要高2倍,平均3倍。

(3)不典型症状常见,由于心脏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可能很不典型,如1/3以上的糖尿病性心脏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时不痛,其他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直立性低血压、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或休克,甚至造成猝死。

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诱因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相似,所以糖尿病性心脏病也应以预防为主,其治疗原则和一般冠心病一样,还是"驾好五套车,做到五达标",包括严格控制好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和高血黏,长期服用适当的维生素、抗氧化剂、血管活性药物、抗栓药物。心功能不全或心律不齐则应去心内科求治。同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一样,某些糖尿病性心脏病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经皮血管成型、血管支架或者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治疗。为了及早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变,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也叫糖尿病脚。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脚而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5~10倍,糖尿病脚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典型的糖尿病脚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脚。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脚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糖尿病脚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所谓间歇跛行就是病人有时走着走着路突然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于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或者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可使病人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久不愈,甚至皮开肉裂,脚趾逐个脱落,让人惨不忍睹。按坏疽部位局部表现的不同,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导致残疾。

糖尿病脚的治疗也应以预防为主,最好是不得,得了以后要早治,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事儿"而贻误了病情。

糖尿病脚的防治手段

1.严格控制好糖尿病:也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和高血黏稠度的控制。可长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2.注意足部卫生:要保护足部的干净与干燥,经常以温水泡脚,但又要注意避免足部烫伤,可用植物油按摩。避免穿过紧、不合脚的鞋,注意清除鞋子内的异物,以免磨破皮肤。注意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过秃。对鸡眼和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或感染都应给予积极的处理,以免形成溃疡或坏疽。

3.改善下肢循环:注意足部保暖和戒烟,以保证下肢血液供应充足。这里再强调一下,吸烟能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是造成下肢坏死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您的脚,千万要戒烟。"要烟不要脚"的做法不可取。

4.糖尿病脚的处理:一旦糖尿病脚的诊断成立,就必须立即积极予以处理,以免病情的扩大发展,引起残疾或死亡。治疗措施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活血通脉药物,抗生素控制感染,足部换药及外科处理等。血管搭桥术可有效地改善下肢循环。如果下肢坏疽严重,进行保守治疗无效者则应行截肢术。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最基本的功能结构是肾单位,每个人总计共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之间是系膜区。糖尿病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基底膜增厚、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临床上常将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分为5期,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的肾脏功能亢进,肾脏还没有什么病理改变,有的病人肾脏体积有所增加。

第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査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还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从第三期开始病人已有临床上的不正常,尿蛋白出现,血压也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已高于20微克/分钟,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超过200微克/分钟,病情就进入了第四期,第四期又称为临床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性地升高。

到了第五期,糖尿病肾病已进入晚期,我们常称为终末肾病。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废物,如肌酐和尿素氮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是终末肾病的诊断指标,终末肾病病人往往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和水肿。根据血肌酐的水平,我们把终末肾病又分为3个阶段,血肌酐高于2.0毫克/分升叫作肾功能不全,血肌酐高于5.0毫克/分升叫作肾功能衰竭,如果血肌酐超过8.0毫克/分升,我们就称该病人已经发生了尿毒症。

如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旦临床表现比较明确了,糖尿病肾病就已经难以根治了,所以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治疗措施还是控制好糖尿病,避免肾脏病变的发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下降一半,使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1/3。

病人如已发展到早期肾病阶段,为了控制好病情,又不至于影响肾脏功能,应积极动员他们接受胰岛素治疗;第二个措施就是控制好病人的血压,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病人应该饮食清淡,少吃盐,已有血压高者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吸烟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糖尿病肾病倾向者必须戒烟。

目前对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治疗手段还不多,主要目的是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发生,而不是使它逆转。首先,病人应在适当的时候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肾病病人每天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所以必须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动物蛋白。但到了糖尿病肾病的晚期,大量蛋白质的摄入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和尿素氮等增高,给病人带来危害,所以晚期肾病病人必须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要限制质量较低的植物蛋白的摄入量。第二是避免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可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第三是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对治疗肾脏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因人施治、辨证论治,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大的意义。α-酮酸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最后是当肾脏病变已发展到尿毒症阶段,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有条件和可能,进行肾脏移植是使病人肾功能得以恢复的唯一出路。

每个糖尿病人都不能免于并发症,为什么?

“糖尿病其实就是心血管病”,华子在与一位内分泌医生聊天时,他如是说。他说这并不是他的看法,而是在1999年的时候,美国心脏学会就明确指出的观念。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血糖高了,用降糖药、胰岛素就能控制好,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一、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并发症根据统计数据,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比非糖尿病者高4倍,所以就有了“糖尿病其实就心血管病”的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两种,其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二是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人可能有其中之一的原因,也可能两种原因同时存在。

胰岛素除了调节血糖之外,脂肪和蛋白质也受其控制。所以说,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会引起人体内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高血糖会直接损伤动脉内皮,高血脂会促使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皮之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就会导致心、脑、肾、眼等器官的血管病变,造成器官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人不能只盯着血糖糖尿病人都明白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很多糖尿病人都可以做到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自己的血糖值,进行药物和饮食上的调整。但是有一些糖尿病人,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也发生了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糖尿病患者不能只盯着血糖这一个指标。

1、血脂:有70%以上的糖尿病人,合并有血脂异常。而血脂升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但血脂升高时人体没有什么感觉,很容易忽略。所以糖尿病人,除了日常监测血糖外,还要定期检查血脂。

2、血压:在 “三高”之中,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排在第一位,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都与高血压相关。而高血压也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有高血压的人都不会有任何症状。所以需要主动去测量,才能及时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

3、血尿酸:高血尿酸症已经成为“三高”之外的“第四高”,除了会引起痛入髓的痛风外,过高的血尿酸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也需要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控制。

三、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第一种方法是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上要低盐、低脂、低糖,控制摄入的总热量,生活中要戒烟和戒酒,平时还要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其实健康生活的道理大家都懂,偶尔一次的健康生活都能做到,最难的是坚持。只有持续不断地去做,让健康生活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益处。

第二种方法是进行正确的药物治疗。糖尿病人要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的医疗技术不能根治,但是可以在药物的帮助下健康生活。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等多个指标异常者,需要多药联合治疗。正确地使用多种药物非常重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关于糖尿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具体用药,以及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懂得的注意事项,是个细致的专业活。以后华子会细致给大家讲解,大家可以先关注药师华子,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为自己、为家人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