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没想到,按摩按出了脑中风

发布时间:2023-09-16 13:50:20 作者:中医世家 点击:5282 【 字体:

颈部酸痛,有些人喜欢做按摩来缓解不适,但如果按摩不当,可能有脑中风的风险。

前两天江苏省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每周都做1个小时的颈部按摩。在最近一次按摩后的第二天下午,她的左侧肢体突然不能动了,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经检查,患者被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继发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施海彬教授介绍,颈动脉血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正常情况下三层紧密连接不分开,当受到外力作用或有病变时内膜会分开,在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一个腔隙,又称为假腔,由于假腔内血流缓慢,很快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或引起颈内动脉闭塞,就导致脑中风。

颈动脉夹层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病因。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的外力因素包括外伤、用力咳嗽、打喷嚏、举重物、颈部按摩等。

施教授提醒,保健宜有限度,如果颈部按摩等活动后出现头面部疼痛,颈部疼痛,或伴发牙痛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治疗中风最好的方法有哪些?脑中风最佳治疗方法

脑中风一般属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脑中风患者离不开人,身边长期需要一个人看护。不仅仅是端茶倒水的看护,更是及时调理脑中风的心情。那么,治疗脑中风最好的方法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中风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症状。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行为能力往往会受影响,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很难完全治愈患者,患者日常做些康复训练还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疾病的治疗现在一般采用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很多患者在这种疗法治疗6年后身体功能恢复正常。

脑中风最佳治疗方法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 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中风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
1、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中风病人多不能活动或活动不便,因此消化功能很弱,在饮食上宜清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还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防止便秘。因截瘫病人对大小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所以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腹泻。如腹泻应及时清洁肛部,涂擦油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2、定时排便

每日定时(如晚8点)用开塞露或按摩等促进排便,养成规律大便的习惯。还可按摩腹部,促进降结肠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帮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门内粪块。

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有尿失禁应随时更换尿布,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每天清洁尿道口,预防感染。

3、定时翻身、扣背

由于中风病人多卧位,体位不利于痰液顺利咯出,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

4.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

病人因长期卧床,皮肤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褥疮形成,要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通常每2~4小时翻身一次,用温水或 50%酒精做局部按摩,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觉的肢体不宜滥用热敷。如已有皮肤湿疹或早期褥疮,可用新鲜鸡蛋内膜结合氟哌酸外敷,必要时及时就医。

5、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中风患者抓紧时间治疗,尤其是中医的针灸、按摩效果较好,在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给肢体以被动活动,或配合器械,或请一些康复中心的医师进行直到锻炼,不仅可以预防肌肉萎缩,而且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6、保护骨骼突出部位

长期卧床的患者,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的部位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绵垫将局部垫起;保持床铺的干燥清洁;每天用温水擦浴,并坚持做肢体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况。

7、四肢向心性按摩

向心性按摩即自肢体的远端向心脏的方向按摩,坚持每天按摩10~15分钟,有利于肢端静脉血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8、鼓励患者多饮水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尿路感染,多饮水、勤排尿有清洁尿路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9、加强心理疏导

这对于中风病人至关重要,很多中风患者不能马上接受事实,情绪低落或极度烦躁,家庭护理人员及亲友则应从各方面倍加关心体贴、耐心照料,应耐心向其解释病情,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使病人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谁知道关于脑中风半瘫病人的按摩手法详细资料?

去买个康复书 里面都有的
总的说 1)保持瘫痪肢体位于功能位置,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如仰卧时肘关节微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呈握持状,可以用一软性物体如纱布卷置手内,下肢膝下放小枕,腿外侧放砂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垂直足板,以防足下垂,外翻。(2)定时作肢体被动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3)定时给患侧肢体作按摩,动作轻柔而有节律,能减轻肌肉的痉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功能位就是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肘关节:屈出90度左右。

腕关节:背屈20-30度,

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5度

膝关节:屈曲5度左右,或伸直180度

踝关节:根据情况,可跖屈5-10度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

肌力分级:0级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要根据肌力的各个阶段进行被动按摩和主动锻炼哦!
对于中风患者注意其姿势反射训练 其做法是:俯卧以肘支撑、仰头、翻身与头颈及肢体协调动作的正常姿势练习等。躯干运动训练要从近端到远端。手臂常以伸屈开始而后做持物、移动物体等意向控制性运动,而腿则进行屈、蹬等运动,而后进行支持重量性锻炼,训练应按顺序进行,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3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各关节90°角的屈伸练习,对提高肌力和增加肌群协调及缓解肌张力有很大帮助。通过对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期训练,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并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92例中风患者中186例稳定期中风患者患肢出现自主运动,能够下地活动,生活基本自理,6例进展性中风患者,其患肢肌力由0级达到3级。同时对失语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提高了交流能力,减轻了患者痛苦。

按摩方法:一般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捏法。待肌肉适应按摩刺激时,再逐步加重手法,可有效地活跃肢体血液循环,牵伸短缩的肌腱韧带,放松痉挛的肌肉,恢复关节活动度。按摩部位一般以患侧肢体为主,按摩时间和量应因人而异,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手部方法为:将肩部外旋,手掌向上和撬拇指同时做握手运动,并反复手部的动作和腕部的充分伸展练习。上肢抗痉挛方法是:采取肩部外旋、上提, 前臂伸展旋后和手指伸展外旋的综合反复练习。下肢采取:上提骨盆、大腿内旋、髋、膝、踝屈曲综合动作和患侧躯体伸直练习。

饮食方面
我觉得吃什么不太重要(只要不吃那些加重病情的 酒啊 高脂肪 之类的) 因为现在还没有一种好的药 哪怕是治疗方式
多吃点水果吧 -- 西瓜推荐 含硒 治这个
蔬菜里推荐洋葱 多的不说
我真正想说的是多运动,家里人要多陪陪他们, 中风病人因为行动不便(多数) 大都心里很寂寞的, 有人陪 还能多运动的话 这才是最好的疗法

给分吧花了我半小时 呵呵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