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春季五类人群易得情志疾病,或引发慢性疾病

发布时间:2023-09-16 16:10:18 作者:夕阳红 点击:3918 【 字体: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对身体的调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养生,但大多数人只是讲求饮食、运动养生,而忽略了对情志的调养。

五类人群易得情志疾病

慢性疾病与自身不良情志息息相关

江情志,即情感和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和意志。

“情志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证实,很多严重的慢性疾病都与自身不良情志有关,不良情志可使机体功能紊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脏腑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增进健康。”据了解,情志疾病包括因情志刺激而发生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冠心病)、眩晕(高血压病)、消渴(糖尿病)等身心疾病;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如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这些大都有情志的异常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所以及时调整不良情志,保持良好的情志十分重要。大自然有四季更迭交替,中医认为人体也要顺应四季变换,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因此春天情志调养要把握春令之气生发宣畅的特点,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万物欣欣向荣的生机相一致。

春季情志养生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要约束和压抑自己,使自己闷闷不乐,否则就会逆生理。外自然界从冬至后阳气逐渐上升,人体阳气开始升发趋向于表,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乏力,故有“春困”之说,因此这时人体要主动顺应自然界变化,起居方面要夜卧早起。春日明媚,万物复苏,原本心情不好的人,也会被蓬勃的生机所感染。顾锡镇建议,人们春季多登山赏花陶冶情绪,使精神能像春天的草木一样,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体和自然界都充满勃勃生发之机。

另外还要从饮食药物上进行调养。中医理论根据四时变化的特点,春季阳气初生,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应因势利导,顺应肝的生发之气。《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意思是甘味能缓急,肝气急可用甘味食物、药物以缓解之,如甘草、大枣、粳米、牛肉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意思是辛味能发散,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舒达肝气可用辛味的药物、食物以发散之,如用桑叶、菊花、生姜、大葱、鸡肉等升散之品调动人体阳气,调和气血。

1.有精神、心理疾病史

凡是有过类似疾病史的患者及亲属,一定要注意控制病人情绪,一旦发现其思维、语言、行为的异样变化,需要尽快求助于专业医生。

2.有家庭遗传史

精神疾病在家族遗传中的概率非常高,有这类疾病史的家庭成员需要注意,有可能亲人情绪波动较大或长时期的抑郁、悲伤,就是精神类疾病发病的导火索。

3.近期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

或许是学业、事业、家庭、感情的不顺利,或许是朋友、亲人的逝去,在春季、在清明节这样的特殊时期,如果患者遇到这样的打击,而又不能很好地疏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很容易发生情志疾病。

4.这一时期停药或减药的患者

有的心理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正在服药,病人家属或其本人没有经验,认为前一段时期的临床症状已控制很好了,于是未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擅自减药或者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加重,而使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

5.机械工作时间过长

如驾驶汽车、流水线操作、重复性动作等都会引发强直性精神状态。强直状态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躁狂和强迫症状的出现。尤其是中、高考前期的学生,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甚至超过12个小时,同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情志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个时期的劳逸结合、及时休息与情志调节是避免该类病症的很好方法。若中、考高生不能适当的自我调节,建议求助专业医生。

《疏调养生谈》春季养生之春天与情志病的关系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春季也是“心理流感”高发季节,“心理流感”又可称为心理亚 健康 。心理亚 健康 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 情感 、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 健康 问题,是介于心理 健康 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 情感 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即是 健康 , 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 社会 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内经》虽无“心理亚 健康 ”一词,但其未病理论与之是一致的,认为心理亚 健康 状态本身就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但未表现出典型疾病之时的表现。这种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异常,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 社会 适应能力的异常。面对心理亚 健康 状态,现代医学的建议均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如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而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


不同的人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性格差异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素问·经脉别论》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疾患。这种耐受性的差异,与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关。意志坚定者,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使之免于过激;意志怯弱者,经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虏,必然发生病变。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年龄差异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人,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 情感 ,易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创立的云岭中医疏调学术流派,在中医治疗 养生 等方面,主张阴阳气血疏调这一核心理念。通过疏调来疏导人体气机、调和阴阳,以保持人体气机的调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使异常气机疏调而恢复 健康 状态,“阴平阳秘”从而保持身体 健康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自然界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相互运动状态中的和平,张老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为阴阳不和、气机失调等病理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讲的中医 养生 ,就是要注重保持阴阳平衡、气血充沛、气机调畅。才能使机体保持动态的平衡,疏调 养生 就是通过疏导调理之法,使人体气血流畅,气机运行调畅和谐,从而使身体达到阴阳平和、气机调畅的 健康 状态。


五脏之中肝脏较为特殊,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也有所描述,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东方甲乙木,“万物之所以生也”,肝居五行之首位,“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用为动。”春季为一年始,阳气始生,万物以荣,气候温暖多风;天人相应,同气相求,在人体则与肝相应;故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而在春季也多见肝之病变。肝在志为怒,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肝藏魂”,“魂者,神之助,可随神往来”,乃是“神之弼辅”,而肝气正常则可使人体神情安宁,情绪平静,无忧虑烦恼。证之于临床,春三月为肝木当令之时,肝主疏泄,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故精神神经病变多发于春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告诫人们要顺时 养生 、形神共养。春季心理保健及调适应法于阴阳,顺应天时。



那么根据中医理论里对 养生 的表述,我们应该具体注意哪些方面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神合一”、“神与形俱”是 健康 的表现。 养形要注意“形劳而不倦” 。即要注意身心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广步于庭”、“导引按跷”、运动有度 ,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可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等地,玩球、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中医传统 体育 保健项目:太极、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均是独具特色的神形同养 体育 项目,对于舒畅情志、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素质、防病治病均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练太极拳、八段锦的人群表现出较高的心理 健康 水平。


顺应春季气候特点调理饮食和五味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说明合理膳食,有益精神保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置原则,“谨和五味”、“饮食有节”、“无所偏嗜”,日常饮食把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合理搭配,充分补充人体气血,使脾胃功能正常,气血调和,身心 健康 。此外,春季乍暖还寒,气候仍然较为干燥,饮食宜清淡,多食梨等润燥滋阴之品。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多食酸收之味,为此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心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随时保持心平气和,戒燥戒怒,养神调形,调理饮食,规律作息,顺应春季时令,保 养生 发之气,以调摄精神情志,天人合一,人法自然;做到未病 养生 ,防病于先。

一年四季易患哪几种疾病?

春季易患疾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腮腺炎。
夏季易患疾病:中暑、腹泻、热伤风、皮肤病、肠炎、食物中毒等。
秋季易患疾病: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流感等。冬季易患疾病:冻疮、雪盲症、感冒、肾炎、肺炎、气管炎、心肌梗死等。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成实、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秋季养生时要注意顺应阳和之气浙退、阴寒之气渐生的自然规律、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都要以养收为原则,保养体内的阳气。着眼于保藏阳气,顺应闭藏之气,以迎冬季阳光,防弊寒冷、养精蓄锐、为下一各春季做好准备。
春季常食菠菜、菊花可以起到养护肝脏的作用;夏季吃荷叶莲子、绿豆可清热解暑;秋季吃沙参、玉竹可以利脾养胃;冬季吃生姜可提高抗寒能力。

年轻人易得哪些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进展较慢的疾病,常常是由一系列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引起的。以下是常见的折磨年轻人的慢性病及其症状:
1. 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疲劳、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不规则心跳等。
2. 糖尿病:症状包括口渴、多尿、食欲增加或减少、疲劳、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
3. 心脏病: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呼吸急促、脚肿、疲劳、胃肠不适等。
4. 骨质疏松症:症状包括骨头脆弱、易碎、身高减少等。
5. 肥胖症:症状包括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胃肠不适、疲劳、关节疼痛等。
6. 高血脂症:症状包括头痛、失眠、胸痛、视力模糊等。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包括咳嗽、痰多、气喘、呼吸困难等。
以上这些慢性病会严重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若有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