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发布时间:2023-09-18 04:30:43 作者:夕阳红 点击:14071 【 字体: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患者一旦患上这种疾病,承受的危害性会比较大,患者都会引起出血的倾向,也会引起蛋白尿,还会引起低烧,也会造成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呼吸系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针对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出现,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哪些呢?想来了解一下。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都会合并肺间质病变,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还有硬皮病以及干燥综合征。患者最好还是需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尤其不可自行减少剂量或停药,可以通过中药的方面进行调理,避免病情继续恶化。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避免劳累过度,而且要避免着凉,应该随时的增减自己的衣物,能够去避免诱发肺间质病变,如果出现了感染引起的发热和咳脓痰的症状,应该尽快的到医院进行复诊,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如果已经出现活动后气促,需要配合氧疗。

日常的饮食当中也是需要格外留意的,原则上如果出现了肺间质病变,患者是不需要忌口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引起过敏,有些食物也是不能够吃的,最好还是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或油腻食物,调味品中胡椒、辣椒、川椒、芥末等少用为宜。

以上我们所说的是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护理,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日常生活当中,患者在饮食当中应该多吃一些水果,多喝一些水,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吃那些容易生痰的食物,比如杏子、桃子、李子,更不要去养成抽烟喝酒的习惯,这样会造成局部出现充血和水肿。

内科护理学419-423第七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分泌系统由人体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等)及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组织及细胞所组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它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邻近组织、体腔或经血液循环到达远端靶器官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代谢、运动、脏器功能、衰老等生命现象进行调节,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下丘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第一节 内分泌代谢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常见症状
1.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指皮肤或黏膜色素量增加或色素颜色增深。
1)常见原因:主要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垂体ACTH前身物质可刺激黑色素沉积于皮肤、组织。临床上ACTH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ushing病、异位ACTH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棕褐色,在暴露部位极易出现,也可出现在乳晕、外生殖器周围,特别在受压、受摩擦部位、皮肤褶皱、瘢痕及肢体的伸侧面明显。
2.身材矮小: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均值以下3个标准差者。 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1)生长激素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缺乏:如垂体性侏儒症。
临床表现为最终身高<130cm,身体比例适当,骨龄落后;面容幼稚、皮肤细腻;性幼稚,第二性征缺如,常有不育,但智力无障碍。
2)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分化及生长。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造成呆小症。
临床表现为下肢短,上部量>下部量;骨龄落后、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部分呈黏液性水肿;地方性呆小症者常伴耳聋及神经病变。
3.消瘦: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为消瘦。 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1)营养物质分解代谢增强: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不足,血糖利用不好并大量丢失,则蛋白质、脂肪分解消耗增加以补充体内的能量需求。甲亢者,因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使糖、蛋白质、脂类物质分解代谢增加。
临床上均有易饥饿、食欲亢进表现,进食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却下降。
2)胃肠功能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由于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而出现消化吸收不良。 临床表现为厌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泻、体重减轻。 4.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常见原因
1)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嗜食中枢与厌食中枢功能失调;喜食甜食、零食、高脂饮食及不必要的营养补品;轻体力、久坐的工作,人到中年社交活动和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能量消耗也随之降低,此时如不相应减少进食量,剩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皮下。
2)代谢性疾病: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增生、垂体功能不全等疾病。
临床表现:轻度肥胖一般无自觉症状,中重度病人稍加活动后即感疲劳、气急。肥胖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成人糖尿病发病率在肥胖人群中比非肥胖者高4倍。肥胖者尤其是重度肥胖者,因其外表臃肿、动作迟缓,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降低,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压抑感。
二、护理(以“消瘦”、“肥胖”为例) (一)消瘦
1.根据原发病来制定饮食计划,如甲亢者则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者饮食应低糖、低脂、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总热量应根据理想体重、劳动强度等决定;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索、高钠低钾饮食。
2.对于食欲不振者应尽量提供其喜爱吃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调配,鼓励其多进食,可少量多餐,同时应保证良好的进餐环境。
3.对于极度消瘦者可遵医嘱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4.嘱病人多卧床休息,减少消耗,必要时给予生活护理。 5.给予心理护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7.告之病人在多休息的同时也应适当活动以增加活动耐受性。 8.注意皮肤、口腔护理,以预防感染。 (二)肥胖
1.饮食护理:饮食应低脂、低热量、少盐、粗纤维、富含维生素。计算每日总热量,算出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饥饿时可给低热量的蔬菜如芹菜、冬瓜、黄瓜、南瓜等,以增加饱食感。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但也要防止热量摄入不足时发生酮症的危险。
2.运动疗法:鼓励病人积极参加运动,增加活动量,以消耗能量,但要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可操之过急。
3.心理护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肥胖程度及肥胖给生活带来的不便进行交谈,倾听病人的述说,进行恰当的分析解释,消除病人自卑感和紧张心理,从而正确对待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4.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食欲抑制剂(苯丙胺类)、代谢类刺激剂(常用甲状腺激素类),服药期间注意水分的摄入。
5.有气急、心悸、水肿、高血压、高血糖等情况时对症护理。 例题:
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是 A、下丘脑 B、垂体前叶 C、垂体后叶 D、甲状腺 E、肾上腺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高代谢综合征及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甲亢由多种病因引起。本病以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多见,以下介绍Graves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Graves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女性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明确的有以下因素:
1.遗传因素 该病有家族发病倾向,病人家族中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常多见;同卵双生子患病的一致性达30%~60%,异卵者为3%~9%,显示本病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2.自身免疫 病人体内T、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合成多种针对自身甲状腺抗原的抗体。其中一种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分泌亢进,是Graves病的主要原因。
3.应激因素 感染、创伤、精神刺激、劳累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遗传性免疫监护和调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少数在精神创伤或感染后可急性起病;典型表现有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及眼征。老人和小儿表现多不典型。
1.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
(1)高代谢综合征:由于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促进营养物质代谢,病人产热与散热明显增多,以致出现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低热等。
(2)精神、神经系统:神经过敏、多言好动、易激动、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腱反射活跃,伸舌和双手向前平伸时有细震颤。
(3)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致脉压增大,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可有收缩期杂音,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常见;重则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称甲亢性心脏病。
(4)消化系统:病人食欲亢进、消瘦、严重者呈现恶病质;大便频繁,甚至慢性腹泻;重者有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偶见显性黄疸。
(5)肌肉骨骼系统:由于蛋白质分解增加,多数病人有肌无力、肌萎缩,行动困难,临床上呈慢性甲亢性肌病。不少病例可伴有周期性瘫痪,还可伴有重症肌无力等。
(6)血液系统:自细胞计数偏低,可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病人有轻度贫血。 (7)生殖系统:女性常有月经稀少、闭经;男性多阳痿、乳房发育;男女生育力均下降。
2.甲状腺肿大 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较软无压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听诊可闻及震颤及杂音。
3.突眼征 分非浸润性及浸润性突眼。
(1)非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眼外肌群及上睑肌张力增高所致,随着治疗可恢复。可无自觉症状,仅眼征阳性:①眼球向前突出,突眼度≤18mm;②瞬目减少;③上眼睑挛缩,睑裂增宽;④上睑后缩,下视时上睑不能随眼球下移;⑤辐辏反射减弱,双眼聚合不良等。
(2)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与自身免疫有关,眼球后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突眼度>18mm;病人主诉怕光、复视、视力减退,可合并眼肌麻痹;由于眼球高度突出致角膜外露,易受外界刺激,引起充血、水肿、感染,重则失明。
4.甲状腺皮肤病 胫骨前黏液性水肿,多呈对称性,严重时呈橡皮腿。少见,与自身免疫有关。 5.老年性甲亢 也叫淡漠型甲亢,起病隐袭,表现为嗜睡乏力、反应迟钝、心动过缓,症状多不典型,有时仅有厌食、腹泻等消化道表现;或以慢性肌病、甲亢性心脏病表现为主。 6.甲状腺危象 系病情恶化时的严重症侯群,可危及生命。 (1)诱因:
①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
②严重躯体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糖症、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 ③口服过量TH制剂;
④手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等。
(2)表现:①T≥39℃;②心率≥140次/分;③恶心、畏食、呕吐、腹泻、大汗、休克;④神情焦虑、烦躁、嗜睡或谵妄、昏迷;⑤可合并心衰、肺水肿等。
三、辅助检查
1.基础代谢率(BMR)正常BMR为-10%~+15%,约95%的本病病人增高。测定应在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静卧空腹状态下进行。常用BMR简易计算公式:BMR%=脉压+脉率-111。
2.甲状腺摄131Ⅰ率 正常2小时为5%~25%,24小时为20%~45%;甲亢病人摄碘率增高且高峰前移。
3.血清总T3、总T4(TT3、TT4) 为甲状腺功能基本筛选试验,不受外来碘干扰,甲亢时增高。TT3、TT4受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妊娠等因素使TBG变化时不应依靠此项检查作诊断。 4.血清游离T4(FT4) 是具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激素,不受TBG影响,可诊断妊娠甲亢。 5.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明显降低时有助于甲亢诊断。
6.T3抑制试验 口服一定剂量L-T3后再做摄131Ⅰ率,甲亢时不受抑制,而单纯性甲状腺肿者受抑制,故此试验可作为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老人及心脏病倾向者禁用。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保证休息及营养,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避免情绪波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催眠剂,还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
(二)抗甲状腺药物
目前常用药物分为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及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作用机制
4.甲状腺皮肤病 胫骨前黏液性水肿,多呈对称性,严重时呈橡皮腿。少见,与自身免疫有关。 5.老年性甲亢 也叫淡漠型甲亢,起病隐袭,表现为嗜睡乏力、反应迟钝、心动过缓,症状多不典型,有时仅有厌食、腹泻等消化道表现;或以慢性肌病、甲亢性心脏病表现为主。 6.甲状腺危象 系病情恶化时的严重症侯群,可危及生命。 (1)诱因:
①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
②严重躯体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糖症、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 ③口服过量TH制剂;
④手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等。
(2)表现:①T≥39℃;②心率≥140次/分;③恶心、畏食、呕吐、腹泻、大汗、休克;④神情焦虑、烦躁、嗜睡或谵妄、昏迷;⑤可合并心衰、肺水肿等。
三、辅助检查
1.基础代谢率(BMR)正常BMR为-10%~+15%,约95%的本病病人增高。测定应在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静卧空腹状态下进行。常用BMR简易计算公式:BMR%=脉压+脉率-111。
2.甲状腺摄131Ⅰ率 正常2小时为5%~25%,24小时为20%~45%;甲亢病人摄碘率增高且高峰前移。
3.血清总T3、总T4(TT3、TT4) 为甲状腺功能基本筛选试验,不受外来碘干扰,甲亢时增高。TT3、TT4受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妊娠等因素使TBG变化时不应依靠此项检查作诊断。 4.血清游离T4(FT4) 是具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激素,不受TBG影响,可诊断妊娠甲亢。 5.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明显降低时有助于甲亢诊断。
6.T3抑制试验 口服一定剂量L-T3后再做摄131Ⅰ率,甲亢时不受抑制,而单纯性甲状腺肿者受抑制,故此试验可作为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老人及心脏病倾向者禁用。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保证休息及营养,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避免情绪波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催眠剂,还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
(二)抗甲状腺药物
目前常用药物分为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及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作用机制
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丙硫氧嘧啶可抑制T4转变为T3 。
(1)适应证:①症状轻、甲状腺较小;②年龄<20岁、妊娠(以丙基硫氧嘧啶为宜)、年老体弱等不宜手术者;③术前准备;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⑤作为放射性131Ⅰ辅助治疗等。
(2)剂量与疗程:初始剂量硫脲类300mg/d,咪唑类30mg/d,至症状明显改善,T3、T4正常后可逐渐减量,最后减为维持量,总疗程1年半~2年,甚至更长。
(3)副作用: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及药疹。粒细胞缺乏为致命性,多于初治2~3个月及复治1~2周发生。
(三)手术 (四)放射性碘
利用131Ⅰ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口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2mm,作用于甲状腺局部而不影响毗邻组织。禁用于妊娠哺乳妇女、肝肾功能差、活动性结核等。放射性碘治疗可致永久性甲低。
(五)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1.将病人安置在安静低温的环境中,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作详细记录;昏迷者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 2.对症及处理并发症
(1)高热可作药物或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异丙嗪进行人工冬眠。禁用阿司匹林,该药可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而释放游离甲状腺激素,使病情加重。 (2)补充足量液体。
(3)持续低流量给氧。
(4)积极治疗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
3.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及T4转变为T3 首选丙硫氧嘧啶,口服或胃管灌入。 4.抑制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 可选用碘化钠或卢戈碘液。
五、护理措施
1.避免各种刺激 保持病室安静、清爽,室温保持在20℃左右,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避免有精神刺激的言行,使其安静休养。轻者可适当活动,但不宜紧张和劳累,重者则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限制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 3.症状护理 病人易多汗,应勤洗澡更衣,保持清洁舒适。腹泻较重者,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有突眼者,应加强眼部护理,如经常点眼药,外出时戴茶色眼镜,以避免强光与灰尘的刺激,睡前涂眼药膏、戴眼罩,并抬高头部,低盐饮食,以减轻眼球后软组织水肿。
4.药物护理 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其副作用,高热、咽痛时要警惕粒细胞缺乏,定期复查血象。因需长期用药,嘱病人不要任意间断、变更药物剂量或停药。WBC:<3000个/mm3、粒细胞<1500个/mm3、出现肝脏损害及药疹等应停药。
5.预防甲亢危象 预防感染、外伤、精神刺激等应激性诱因,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出汗情况、精神及神志状态。若体温升高、脉搏明显加快、焦虑不安、大汗淋漓、畏食、恶心、呕吐、腹泻,应考虑可能发生甲亢危象,立即与医师联系。需要手术时,术前应充分准备,备好急救用品。 甲亢病程转归有三种。
6.浸润性突眼的护理 ①加强眼部护理:对于眼睑不能闭合者必须注意保护角膜和结膜,经常点眼药,防止干燥、外伤及感染,外出戴墨镜或用眼罩以避免强光、风沙及灰尘的刺激。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并覆盖纱布或眼罩。眼睛勿向上凝视,以免加剧眼球突出和诱发斜视。②指导病人减轻眼部症状的方法:0.5%
甲基纤维素或0.5%氢化可的松溶液滴眼,可减轻眼睛局部刺激症状;高枕卧位和限制钠盐摄入可减轻球后水肿,改善眼部症状;每日做眼球运动以锻炼眼肌,改善眼肌功能。③定期眼科角膜检查以防角膜溃疡造成失明。④突眼异常严重者,应配合医生作好手术前准备,做眶内减压术,减低眶内压力。 7.心理护理 例题:
治疗甲亢的各项措施中正确的是
A.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和高碘饮食
B.甲亢危象药物治疗可选用丙基硫氧嘧啶及碘剂 C.妊娠妇女禁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D.甲亢伴恶性突眼首先手术治疗
E.18岁女青年,中度甲亢宜用放射性131碘治疗
『正确答案』B

哪项不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 A.易激动、失眠 B.怕热、多汗、乏力 C.基础代谢率正常 D.食欲亢进腹泻 E.月经失调、闭经
『正确答案』C

不属于甲状腺危象诱因是 A.应激 B.感染 C.131碘治疗反应 D.严重突眼 E.手术准备不充分
『正确答案』D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具特征临床表现是 A.易激动 B.怕热多汗 C.多食易饥 D.皮肤温暖 E.突眼征
『正确答案』E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下列哪项表现,护士应警惕甲亢危象发生 A.高热(T>39℃)、心率增快140~240次/分 B.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 C.情绪不稳,多言好动
D.怕热,多汗,消瘦 E.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正确答案』A

小儿惊风详细资料大全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它的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基本介绍西医学名 :小儿惊厥 中医学名 :小儿惊风 其他名称 :抽风 主要症状 :抽搐,昏迷 多发群体 :1-5岁小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其他疗法,中成药剂,外治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西医处理,小儿惊风的急救,预防护理,预防,护理,慢惊风,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护理,文献摘要,现代研究,病因病机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痉。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 *** ,若目触异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出现惊叫惊跳,抽搐神昏。 总之,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在西医 小儿惊厥的病因分类和特点 1 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期或极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2)颅外感染:非颅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发作。 1)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惊厥。 2)感染中毒性脑病:大多并发于败血症、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等严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和细菌毒素导致急性脑水肿有关。 2 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 1)颅脑损伤与出血:如产伤、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伴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颅脑CT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2)先天发育畸形:如颅脑发育异常、脑积水、神经皮肤综合征等 3)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幕上、大脑半球的肿瘤、囊肿或血肿等。 (2)颅外(全身性)疾病 1)缺氧缺血性疾病:如分娩或生后窒息、溺水、心肺严重疾病等。 2)代谢性疾病:包括:①水电解质紊乱②肝、肾衰竭和Reye综合征③遗传代谢性疾病④中毒临床诊断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蒙心包,阻蔽心神。 大椎穴主治小儿惊风3.辨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惊、风四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治疗原则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表里的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惊跳、嚎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此,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分证论治

1.风热动风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 印堂穴主治小儿惊风分析:风热之邪郁于肌表,正邪相争则发热身痛;风邪上扰清空则头痛;风邪犯肺则咳嗽流涕;风热之邪扰于心包则烦躁不宁;热盛扰动肝风则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 风热在表则舌红苔白,脉浮数;犯于心肝则脉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菏疏风清热,防风、蝉蜕、菊花祛风解痉,僵蚕、钩藤熄风定惊。另加服小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 喉间痰鸣者,加竹黄、瓜蒌皮清化痰热;高热,便秘、乳蛾红肿者,加大黄或凉膈散釜底抽薪。以往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感冒发热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惊厥发作。 2.气营两燔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欲饮,神昏惊厥,舌苔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 分析:感受疫疠之邪,邪毒传变迅速,故起病急骤;邪在气分,则高热烦渴欲饮;热迫心营,则神昏惊厥。舌绛苔糙,脉数有力为气营两燔之象。 治法: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药:连翘、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 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或用至宝丹、紫雪丹熄风开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呕吐加半夏、玉枢丹降逆止吐。 3.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 分析: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内陷心包则神识昏迷;邪陷肝经,肝风内动则项背强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舌质红绛,脉弦滑为邪热内陷心肝之象。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钩藤、僵蚕、菊花平肝熄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豁痰清心,竹茹、黄连清化痰热。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热盛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便干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养阴生津。 4.湿热疫毒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烦躁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饮食不洁,湿热疫毒蕴结肠腑,则见壮热烦躁,呕吐腹痛,大便脓血;邪毒迫人营血,直犯心肝,则神明无主,肝风内动,可见谵妄神昏,反复惊厥。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湿热疫毒炽盛之象。 治法:清化湿热,解毒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山栀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白头翁、秦皮清肠化湿,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 舌苔厚腻,大便不爽加生大黄、厚朴清肠导滞,泻热化湿;窍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频繁抽风加紫雪丹平肝熄风;呕吐加玉枢丹辟秽解毒止吐。 5.惊恐惊风 证候:暴受惊恐后突然抽搐,惊跳惊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温,舌苔薄白,脉乱不齐。 分析:小儿神怯胆虚,易受惊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机逆乱,引动肝风,则神昏抽搐,四肢欠温,脉乱不齐。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琥珀抱龙丸加减。常用药:琥珀、朱砂、金箔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人参、茯苓、淮山药、甘草益气扶正;菖蒲、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开窍。 抽搐频作加止痉散熄风止痉;气虚血少者加黄芪、当归,、白芍、酸枣仁益气养血安神。其他疗法

中成药剂

1.小儿牛黄散1岁以下每服0.3-0.5g,2-3岁每服0.9g,1日2次。乳汁或糖水送服。用于风热惊风。 2.小儿回春丹1岁以内每服1-2粒,1-3岁每服3-5粒。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用于风热惊风。 小儿惊风散3.紫雪散(丹)每服1.5—3g,1日1、3次。用于急惊风抽搐较甚者。 4.安宫牛黄丸每服1/2-1丸,1日1—2次。用于急惊风高热抽搐者。

外治疗法

1.鲜地龙捣烂为泥,加适量蜂蜜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解痉定惊。用于婴儿急惊风诸证。 2.牙关紧闭用生乌梅一个擦牙。

针灸疗法

1.体针惊厥取穴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高热取穴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鸣取穴丰隆,牙关紧闭取穴下关、颊车。均采用中强 *** 手法。 2.耳针取穴神门、皮质下。强 *** 。

推拿疗法

高热,推三关、透六腑、清天河水;昏迷,捻耳垂,掐委中;抽痉,掐天庭、掐人中、拿曲池、拿肩井。急惊风欲作时,拿大敦穴、拿鞋带穴;惊厥身向前曲,掐委中穴;身向后仰,掐膝眼穴;牙关不利,神昏窍闭,掐合谷穴。

西医处理

1.退热物理降温可用头枕冰袋,温湿毛巾擦身,40%-50%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 2.止惊首选安定,0.3-0.5mg/LS,最大量不超过1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亦可用苯巴比妥8-lOmg/kS肌肉注射或5%水合氯醛50rog/kS保留 *** 。 3.降低颅内压抽搐时间持续15分钟以上或反复惊厥患儿,可发生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1—26/ks,于2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6-8小时重复1次。小儿惊风的急救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未到医院前,都应尽快地控制惊厥,因为惊厥会引起脑组织损伤。 1.使病儿在平板床上侧卧,以免气道阻塞,防止任何 *** 。如有窒息,立即口对口鼻呼吸。 2.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垫在上下牙齿间以防咬伤舌。可用针刺或手导引人中、内关等穴。 3.发热时用冰块或冷水毛巾敷头和前额。 4.抽风时切忌喂食物,以免呛入呼吸道。 5.缺氧时立即吸氧。控制惊厥首选安定。静脉慢注0.1~0.3mg/公斤/次,1~3分钟见效。最好分秒必争送医院查明原因,控制惊厥、抗感染和退热三者同时进行。预防护理

预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4.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外感发热初起时,要及时降温,服用止痉药物。

护理

1.抽搐时,切勿用力强制,以免扭伤骨折。将患儿头部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将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体。 2.保持安静,避免 ***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慢惊风

病因病机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两虚,筋脉失养,风邪人络。 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因急惊反复发作,过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误汗误下,以致脾阳不振,木旺生风。或因禀赋不足,脾肾素亏,长期腹泻,阳气外泄,先则脾阳受损,继则伤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极生风,即所谓“纯阴无阳”之慢脾风证。急惊风或温热病后,迁延未愈,耗伤阴津,肾阴亏损,肝木失于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致水不涵木,阴虚风动。 总之,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

临床诊断

1.具有呕吐、腹泻、脑积水、佝偻病等病史。 2.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于颤动,筋惕肉瞬,脉细无力。 3.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r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原发疾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凡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倦,嗜睡,四肢发冷,舌淡苔薄者为虚寒;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者为虚热;肢体颤振,手足搐搦为血虚;身热起伏不定,口渴心烦,胸闷气粗,泛吐痰涎,苔黄腻者,为虚中夹实。 2.辨脏腑仅有形神疲惫,面色萎黄,肢体抽搐,大便稀溏,四肢不温,为病在肝脾;若面色苍白,囟门低陷,四肢厥冷,手足蠕动,大便清稀、舌淡、脉细无力,为病在肝脾肾。 二、治疗原则 慢惊风的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土虚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阴虚风动,治以育阴潜阳。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活血通络,化痰行瘀之法。 三、分证论治 1.土虚木亢 证候: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阵阵抽搐,大便稀薄,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久泻伤阳,脾阳伤则形神疲惫,面色萎黄;阳衰则寒湿内生,故大便稀薄,色见青绿,腹中鸣响,甚则肢冷浮肿;土弱木乘,木旺化风,故时作抽搐,嗜睡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阳虚弱之象。 治法: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方药:缓肝理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煨姜、桂枝温运脾阳,白芍、钩藤平肝熄风。 阳虚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温补脾肾;腹泻不已加诃子、肉豆蔻、乌梅炭敛肠止泻;方颅发稀,夜寐哭闹不安,加生牡蛎、生龙骨平肝潜阳。 2.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冷,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脾肾阳虚,寒水上泛,则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阳气不运,阴寒内盛,故口鼻气冷,四肢厥冷,额汗涔涔,大便澄澈清冷,甚至沉睡昏迷,阳气衰微,虚极生风,则手足蠕蠕震颤。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衰之象。此证即所谓“纯阴无阳”的慢脾风证。其实质是阴盛阳衰,属于慢惊风后期,气阳衰竭的危重阶段。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方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补脾气,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温阳救逆。 抽搐频频加龙齿、钩藤平肝熄风;阳气回复后改用理中地黄汤或可保立苏汤,以阳中求阴,使阴阳维系,阳生阴长而搐定。 桶草,据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3.阴虚风动 证候: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震颤瘛疚,或肢体拘挛,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质绛少津,脉细数。 分析:肝肾之阴亏损,阴虚生内热,则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水不涵木,筋脉失养,则震颤瘛疚,肢体拘挛。舌红绛,无苔少津,脉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法: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鸡子黄、阿胶、地黄、石斛、麦冬滋阴养血,龟板、鳖甲、牡蛎潜阳熄风。 阴虚潮热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痉散熄风止痉;强直瘫痪者,加全蝎、蕲蛇、乌梢蛇、地龙、白僵蚕搜风剔邪,但风药多燥,故宜佐养血润燥之品。

其他疗法

一、经验方 1.蕲蛇,研细末,吞服。每服1.5g,1日2次。用于土虚木亢证。 2.地龙、僵蚕、乌梢蛇、当归、木瓜、鸡血藤各15g。水煎服。用于慢惊风肢体强直性瘫痪。 二、外治疗法 1.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白芍、陈皮、半夏、天麻、川乌、全蝎、天南星、丁香各6g,朱砂1g,生姜3g,红枣5枚。炒热,熨脐部,1日1次。用于土虚木亢证。 2.全蝎5个,蜈蚣1条,僵蚕5条,蝉蜕7个。研为细末,敷脐,1日1次。用于慢惊风强直性瘫痪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上肢取穴:内关、曲池、合谷。下肢取穴:承山、太冲。牙关紧闭取穴:下关、颊车。 2.灸治取穴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用于脾肾阳虚证。 四、推拿疗法 运五经,推脾土,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上三关,揉涌泉,揉足三里。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做好小儿保健工作,调节精神情绪,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小儿惊风七厘散3.注意饮食卫生,宜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二、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减少 *** ,保证患儿安静休息。 2.抽搐时,切忌强行牵拉,以免拉伤筋骨。· 3.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经常改变 *** ,必要时可垫海绵垫褥或气垫褥等,经常用温水擦澡、擦背或用温热毛巾行局部 *** ,避免发生褥疮。 4.昏迷、抽搐、痰多的患儿,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肪止窒息。 5.注意加强营养,不会吞咽者给予鼻饲。

文献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急惊证治》:“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慢惊“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瘛疚,昏睡,睡露惊,此无阳也。”“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 《幼幼新编》:“风搐频者,风在表也,易治,易发之。搐稀者,风在脏也,难治,宜补脾。” 《景岳全书·小儿则·惊风》:“惊风之要领有二:一日实证、一日虚证而尽之矣。盖急惊者阳证也,实证也,乃肝邪有余而风生热,热生痰,痰生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形证急暴而痰火壮热者是为急惊,此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慢惊者阴证也,虚证也,此脾肺俱虚,肝邪无制,因而侮脾生风,无阳之证也,故其形气病气俱不足者是为慢惊,此当专顾脾胃以救元气。虽二者俱名惊风而虚实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异。凡治此者不可不顾其名以思其义。”

现代研究

伍鸿基.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6;(8):373 将小儿高热惊厥28例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7例。两组患儿在高热惊厥时,即给予安乃近10mg/kg肌肉注射,酒精擦浴降温,吸氧。治疗组再给予针刺疗法:首先取人中穴向上斜刺2-3分,稍捻转至患儿苏醒有 *** 反应,如哭声等即起针。再点刺双侧中冲穴约1分,提捻泻法强 *** ,每隔半分钟左右起针,再放血1-3滴;直刺双侧合谷穴3-5分,提捻泻法中等 *** ,每穴各行针1—2分钟后起针。对照组再予安定0.3mg/kg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在20秒至2分钟内痉止苏醒,体温下降,平均1分2秒;对照组患儿在2-5分钟内痉止,平均3分2秒,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王清涛,高树堂.麝冰散治疗小儿高热惊厥43例.吉林中医药1993年;(1):25 麝香1份,冰片50份,姜黄刃份,郁金如份,巴豆30份,血竭50份,金箔10份,全蝎50份,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粉兑入等渗溶剂(生理盐水等)内即可,按每次0.2s/ks给药,必要时可加倍,2小时后可重复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43例,其中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分为:分化的结缔组织病、未分化的结缔组织病、和混合的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分化了 就分化成: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脂膜炎、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等

都属于风湿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全身性疾病,并发症很重

治疗这类病的特效药很少,一般药店和医院都没有,

我医院是独家组方的,随时调整用药,我医院的方药是经过临床验证,并获得批准的,疗效稳定可靠。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