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脑梗死中风

时间: 阅读:8328
您好,我父亲六十三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早上九点多发现有中风迹象,说话不清大舌头,嘴歪手麻,送往医院打了溶栓后明显好转,现在说话也清晰也能动,做了核磁共振发现有半边看不到血管,医生说大血管堵塞,请问要不要去做血管评估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2-12-18 15:52:48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指导建议:
磁共振如果看不到血管,建议您带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这个检查能很清楚、直观的发现血管是否堵塞、畸形等问题。如果有脑梗塞的表现,建议住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3-05-06 21:21:11

  • 山亭柳
    回复
    2023-05-06 21:21:11

    中风是中医上对脑梗及脑出血的总称,也是老百姓对两者的俗称。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检查、治疗等方面有所不同。脑栓塞: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血液循环里的栓子脱落到脑部血管引起血管堵塞,导致血管供血的那块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损害相应的功能,常见的有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房颤栓子栓塞等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高血脂会引起脑梗塞。健康的生活状态才是保护自己的方法。戒烟戒酒,健康运动, 对已经患上的疾病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预防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脑出血和脑梗死都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往往把它们称为脑卒中,一个叫出血性脑卒中,另一个叫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国家在对脑卒中的超早期就治进行推进,脑梗和脑出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在表现上很相似,都是急性发病,一侧肢体偏瘫,说不清话,意识不清楚。中风是急性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也叫做脑卒中,它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中风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虽然两者都统称为中风,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出血性卒中往往是动态起病,急性病程,发病当时血压偏高,存在意识障碍,严重的会有瞳孔不等大,剧烈头痛,喷射装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脑梗和脑出血都归属于脑中风,脑梗顾名思义也就是脑动脉阻塞,是由血栓造成栓塞,造成的脑组织破坏,脑梗占全部脑中风的七成左右。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 紫苏
    回复
    2023-05-06 21:21:11

    脑梗塞主要会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脑梗塞是因为脑动脉硬化而造成的,严重的话会引起中风的,主要以溶栓抗栓,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促进功能恢复为主。

  • 紫苏
    回复
    2023-05-06 20:20:01

    脑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其中以脑梗塞更为常见。脑梗塞,医学上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大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使局部脑组织的坏死,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偏身瘫痪、偏侧视力下降、偏身麻木、说话不清等症状。
    脑梗死(脑梗塞)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脑梗死发病前的预防,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干预各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达到使脑梗死不发生或延迟发生的目的。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控制其复发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给予相应的药物等治疗,降低脑梗死再发的风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用药。目前市场上的抗血小板药既有原研药也有仿制药,两者在临床试验、生产工艺、辅料和杂质方面都会存在不同。例如,原研氯吡格雷和仿制药虽然有效成分相同,但生产工艺却不一样,导致晶型不同,从而影响稳定性。

肺炎好了后,一直感觉呼吸不畅,已经持续快8个月了

先天性肾囊肿发育不亮萎缩,无功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