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食同源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手上长了湿疹,用艾灸能治疗么?)

发布时间:2023-01-19 05:20:54 作者:祝由网 点击:9318 【 字体: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

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因脾脏的湿热之气从此穴位像膀胱经疏散而得名,该穴位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那么艾灸脾俞的好处有哪些呢?

艾灸脾俞的位置

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取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4个椎体(第11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即为此穴。

艾灸脾俞的功效

健脾利湿,和胃益气。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嗜睡,糖尿病,肾炎,月经不调,背痛。

艾灸脾俞的好处

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阳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并且可以主治脾的病症。具体好处表现在以下方面。

调和脾胃

艾灸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补虚利湿

脾是主管人体水谷运化的重要器官,主要与消化有关,是气血化生的根源,艾灸脾俞穴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艾灸脾俞穴时配合使用胃俞穴,治疗效果更佳。

艾灸脾俞保健灸法

艾条悬起灸:每次温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3个月。

艾炷直接灸:每次5到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2个月。

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个月。

手上长了湿疹,用艾灸能治疗么?

手上长了湿疹,首先要判断是那种类型的湿疹,我朋友告诉过我辨别的方法。
1、脾虚型湿疹
脾虚则运化无力,从而不能将体内水湿及时运化,遇外邪则湿气易从皮肤溃破而出,从而导致湿疹。其症状为:皮肤黯淡不红,湿疹如水疤,隐在皮肤内,只有挠痒后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多见面色差,饮食不香,大便次数多且质地清稀,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淡,苔薄白腻。
选穴:阿是穴、脾俞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
阿是穴:湿疹发生的部位。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脾俞穴可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疹的重要穴位。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穴位)阴陵泉穴是脾经的穴位,可健脾祛湿、清热疏风,能调理湿疹等皮肤过敏问题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灸足三里穴能益气、壮阳、健脾胃、益肝肾,先天后天得补,则阴阳自然调和。
2、湿热型湿疹
湿热蕴于体内,遇外邪则湿热随皮肤溃破而出,出现湿热型的湿疹,其症状为:发病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质黏而有腥味,结疤后如松脂,可因挠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选穴:阿是穴、曲池穴、肺俞穴、大椎穴
阿是穴:湿疹发生的部位。
曲池穴:屈肘,肘的横纹外侧端(拇指一侧)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中。灸曲池穴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
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灸肺俞穴能增强肺的发散功能,从而使外邪从皮肤散发而解。
大椎穴: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中。灸大椎穴能清热解表。
灸法:阿是穴可用小艾炷在湿疹周围边缘围灸,湿疹范围大者可于中心灸3~5壮,也可用艾条熏灸患处;其他穴可用艾条熏灸,每穴15分钟,以皮肤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2次,灸至湿疹完全消失为止。他以前在六合学校学过中医康复理疗,我想这个方法应该是不错的。

艾灸的功效跟禁忌

艾灸是中医手法中的一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艾灸来缓解身体的不适,比如,女性痛经、腹泻、美容等。不过,你知道吗,艾灸除了这些作用,还能够抗癌,下面我们就了解下有关艾灸的知识吧。

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一种,但是大家清楚吗,艾灸还能够防癌哦。

艾灸中硒含量很高,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的效果。现在秋季肺部排毒艾灸正当时,首选艾灸养生。艾灸渗透性强,在体内循环运行,调脏腑,养气血,驱邪,排寒,排湿,肺部排毒灸疗法。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这时候已经没有夏季的炎热了,这时的嗖嗖凉意也在慢慢的随着夜晚的提前而渐渐侵入。

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是通过刺激身体表面一定的穴位,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镇痛止痛、回阳举陷、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艾灸还能调节内分泌,祛寒祛湿,改善睡眠。对于女人来说,最惊喜的功效是美容驻颜,包括祛痘、淡斑等,还能延缓衰老和瘦身哦!~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可能会消耗到一些精血,因此,在有的时候是不能够艾灸的。

以下七点不适宜施灸

1、孕妇;

2、生理期;

3、过饥过饱;

4、某些传染病;

5、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

6、严重贫血(低血糖)、急性传染性疾病;

7、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

艾灸为什么能防病治病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泡,从而达到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救逆、消瘀散结、强身健体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防并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艾灸所以能够防病治病,是因为艾灸能使人体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

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4.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另外,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正是通过以上原理,艾灸能达到养生保舰防治多种常见病的目的。

美容常灸5个穴

好气色往往反映出健康的`身体状况,针灸科医生指出,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焕发。出现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皱纹时往往需要滋阴补肾、清降虚火、化瘀通络,艾灸以下这些穴位,有助你从内而外调出好气色。

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水分

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三阴交

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灸疗虽然方法简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那么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②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④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⑤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⑦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灸法禁忌有哪些

灸法适应范围广泛,但也有其禁忌。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结语: 原来艾灸还能够有效抗癌,大家是不是都觉得非常的神奇啊,因此,大家平时不妨施灸吧。但是,艾灸也是有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的,有些人群同样也是不能够艾灸的哦。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