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食同源

阴跷脉循行路线图片(【经脉知识】阴跷脉)

发布时间:2023-01-19 16:37:51 作者:祝由网 点击:13641 【 字体:

阴跷脉循行路线图片

阴跷脉循行路线图片 阴跷脉走向图

阴跷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属足少阴肾经的支别,左右成对,与阳跷脉一样起于足踝下,下面来详细讲解阴跷脉循行路线图。

阴跷脉循行路线图片

阴跷脉起于足内踝直下,上行内踝的上面,向上沿大腿内侧,进入阴部,上行腹,沿着胸里,进入锁骨上窝,经过人迎的前部,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

阴跷脉腧穴走向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行于缺盆穴,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跷脉会合而上行。

阴跷脉的作用

阴跷脉从下肢内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调节肢体功能的作用,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卫气的运行主要通过阴阳跷脉散布全身,卫气行于阴,主目闭而欲睡。

阴跷脉辩证论治

二跷脉起于足跟,阴跷脉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内侧,主一身左右之阴,阴跷脉患病,故内侧经脉拘急,外侧经脉弛缓,而下肢痉挛足内翻,或嗜睡而闭目不醒。

阴跷脉气失调,出现肢体的外侧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主治咽喉气塞,小便淋沥,癃闭,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痉挛,胃气上逆,打嗝,咽喉肿痛等。

【经脉知识】阴跷脉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交会穴位:照海、交信、睛明左右共6穴。

1、照海(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作用】治疗失眠、便秘、脚气、痛经、月经不调、疝气等。
2、交信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闭经、崩漏、阴痒,阴挺等妇科病证;腹痛,腹泻、泄泻,泻痢赤白、大便难; 小便不利,水肿;睾丸肿痛,疝气;5. 膝、股、腘内侧痛。
【作用】益肾调经,调理二便。

3、睛明
【位置】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运用】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

【作用】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等。 2、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 3、舒缓急性腰痛等。 4、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灵枢五十营中二十八脉为什么取的是手足十二经脉,任督,阳跷和阴跷?

主要是根据《灵枢·五十营》、《灵枢·脉度》及《难经·二十三难》等篇章记载“营气的循行”路线-思辨推演而来。

二十八经脉,是天人相应-以应二十八宿思辨推演而来。“天周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

按照《灵枢·营气》等篇记载的营气循行路线,是十二正经及两个分支,共二十八脉循行。

⑴《灵枢·五十营》云:“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两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⑵《灵枢·脉度》云:“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遂也。”、“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⑶《难经·一难》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⑷《难经·二十三难》云:“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否)?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十二经脉长短之数也。”(注:最后一句话“此所谓十二经脉长短之数也”,《太素》、《甲乙》并作“此气之大经遂也”。按:从上文看,手足经外,并及跷脉、督、任,以溢出十二之数,如以十二经脉总结上文,岂能合拍。此当从《太素》、《甲乙》。)

二十八经脉,是营气循行的路线,图示如下: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