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食同源

梓实的功效与作用(梓树果实类型)

发布时间:2023-01-20 00:36:33 作者:祝由网 点击:14330 【 字体:

梓实的功效与作用

梓实的功效与作用

梓实,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果实。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梓实含梓甙、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对-羟基苯甲酸、柠檬酸、蜡。种子含对-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和脂肪酸。具有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浮肿、腹水。

利水消肿

梓实具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等症。《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利尿。治浮肿。”

杀虫

梓实有杀虫的功效,可止痒,有抗炎作用。《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外用杀虫。”

营养价值

梓实含梓甙、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对-羟基苯甲酸、柠檬酸、蜡。种子含对-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和脂肪酸。

1、梓实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种子提取物,对小白鼠、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并使电解质的排出增加。从梓实中提出有利尿作用的甙。在大鼠利尿实验中,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的作用强于梓甙,前者主要表现为钠利尿,后者为氯利尿。大白鼠尿酸性者,二种甙的利尿作用减弱,尿碱性者利尿作用增强,两种甙对双侧肾上腺切除的大鼠均表现钠利尿。对大鼠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对循环系统几无影响。毒性弱。其利尿作用乃由于对肾小管的影响所致。

2、其他作用,对肾无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对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流量也无影响,对血压、心和心脏均无显著的影响。

3、果实具有抗炎作用。梓实苷能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水的提取物中分得的梓实糖苷还有致突变作用。

梓树果实类型

梓树果实即梓实
梓 乔木,高达15m。树冠伞形,主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具稀疏柔毛。
中文学名 梓实
拉丁学名 Fruit of Ovate Catalpa
别 称 zi shi
二名法 Catalpa ovata G.Don
界 植物界
科 紫葳科
性 味 味甘;性平
梓实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种子提取物,对小白鼠、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并使电解质的排出增加。从梓实中提出有利尿作用的甙。在大鼠利尿实验中,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的作用强于梓甙,前者主要表现为钠利尿,后者为氯利尿。大白鼠尿酸性者,二种甙的利尿作用减弱,尿碱性者利尿作用增强,两种甙对双侧肾上腺切除的大鼠均表现钠利尿。对大鼠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对循环系统几无影响。毒性弱。其利尿作用乃由于对肾小管的影响所致。

红果花楸与黑果花秋区别?

红果花楸与黑果花秋区别?
红果花楸与黑果花秋是两种不同的树种。红果花楸是紫葳科,黑果花秋是蔷薇科。
红果花楸就是通常说的花楸,又称:梓,别名:楸、花楸、水桐、河楸、臭梧桐、黄花楸、水桐楸、木角豆,拉丁文名:Sorbus pohuashanensis,紫葳科、梓属乔木。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阔卵形,长宽近相等,产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在适地生长颇速,春日满树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软,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谓'桐天梓地'者是也。嫩叶可食;叶或树皮可作农药,可杀稻螟、稻飞虱;果实(梓实)入药(含枸橼酸及对羟基苯甲酸0.1-0.4%;种子含脂肪油10%;叶含对羟基苯甲酸2%),有显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剂,治肾脏病,肾气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药,消肿毒,外用煎洗,有助于治疗疥疮。本草纲目曰:梓白皮,苦寒无毒。
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粗壮,圆柱形,灰褐色,具灰白色细小皮孔,嫩枝具绒毛,逐渐脱落,老时无毛,冬芽长大,长圆卵形,先端渐尖,具数枚红褐色鳞片,外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在内长12-20厘米,叶柄长2.5-5厘米;小叶片5-7对,间隔1-2.5厘米,基部和顶部的小叶片常稍小,卵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长3-5厘米,宽1.4-1.8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近于全缘,上面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下面苍白色,有稀疏或较密集绒毛,间或无毛,侧脉9-16对,在叶边稍弯曲,下面中脉显著突起;叶轴有白色绒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草质,宿存,宽卵形,有粗锐锯齿。
复伞房花序具多数密集花朵,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白色绒毛,成长时逐渐脱落;花梗长3-4毫米;花直径6-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绒毛或近无毛,内面有绒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内外两面均具绒毛;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5-5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白色,内面微具短柔毛;雄蕊20,几与花瓣等长;花柱3,基部具短柔毛,较雄蕊短。果实近球形,直径6-8毫米,红色或桔红色,具宿存闭合萼片。花期6月,果期9-10月。
花楸树干挺拔优美,春天发芽,绿叶青青,枝叶秀丽。初夏叶片葱葱,白花如雪,招蜂引蝶。早秋果实累累,红黄相间与绿叶相配,相得益彰。晚秋叶色多样,或粉、或黄、或红、或紫,更衬托出果实红艳。冬天枝叶脱落,伟岸的身姿缀满了红红的果实。花楸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更因它的叶色多变,有秋天魔术师的美称。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型树种,因此在园林种植,绿化美化等多方面是优选树种。
花楸的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每克含胡萝卜素8毫克,维生素C 40-150毫克,此外还有糖和柠檬酸等,可食用,制果酱、果醋、果酒、果糕、果冻、果汁、蜜饯、或制成干粉。用于制作含维生素的巧克力和粮果馅。因此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
花楸的果实、种子、茎和皮都可入药。具有镇咳祛痰,健脾利水之功效,树皮制剂可治疗腹泄,浆果可提炼漱口药,可治疗咽喉痛的扁桃体炎,也可用于治疗坏血症。还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水肿等多种疾病。在药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花楸树材质坚硬细腻,也常被农民用来做镐把、锨把等农具。
花楸树是一种有着一簇簇橙红色果实的树或高大灌木,多生长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俄罗斯有广泛分布。
黑果花楸是指黑果腺肋花楸。
黑果腺肋花楸(学名:Aronia melanocarpa (Michx.) Elliott)是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高可达3m。根棕黄色,潜根系,根不具发枝能力。嫩枝无绒毛。树皮红棕色或灰褐色,具有明显的圆形皮孔,叶色深绿,单叶,互生;网状叶脉,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至椭圆-倒披针形,叶尖锐或钝;梨果,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种子肾形,棕褐色,复伞房花序,花序柄上有绒毛,小花,花药为背着药,粉红色;花瓣白色,花萼片,离萼,绿色杯状;雌蕊子房上位,绵毛状,5月开花,6月-7月结果。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树高1.5-2.5m,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cm土层中。花为完全花,白色;小花冠径1.5cm,花萼花瓣各5枚,离生雄蕊15-18枚,花药为背着药,粉红色;雌蕊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个胚珠,子房下位;复伞房花序6-8cm,由10-40朵小花组成。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深绿而光滑,大小3 × 5 cm;在秋天,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浆果,果实甜酸略有微涩味,球形,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单果重1-2g,果径1.4cm。种子千粒重4.6g。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