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为什么说肝肾同源肝肾同源的依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0-31 11:03:33 作者:得健康 点击:7304 【 字体:

其实之前文章中,我有说到“肝肾同源”,但是只是一笔带过,因为每篇文章的重点不同,所以,在这里专门说说什么是“肝肾同源”,以及“肝肾同源”有哪些依据?

肝肾都是身体的重要器官,中医常说肝肾同源,这也说明肝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肾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换,那么肝肾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微妙的联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故称。

1.精血互生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肝肾同源2.阴液互养

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

在肝阴和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就五行学说而言,水为母,木为子,这种母子相生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3.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4.同具相火

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胆和三焦等。故曰:“相火寄于肝肾两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但胆为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格致余论·相火论》)。由于肝肾同具相火,所以称“肝肾同源”。

总之,因为肝肾的阴液、精血之间相互滋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而精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又因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所以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因此,肝与肾之间的病理影响,主要体现于阴阳失调、精血失调和藏泄失司等方面。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常肝肾同治,或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以肝肾同源理论为依据的。

此外,肝肾同源又与肝肾之虚实补泻有关。故有“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之说。

肝肾同源是什么意思?

肝肾同源是指肝脏和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同一层面的组织,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胚胎早期的阶段。由于胚胎发育的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肝肾同源也为研究生物学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对象和研究方向。

肝肾同源的发现,对于肝肾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例如,在肝肾转移瘤的治疗中,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瘤体发生的位置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是,考虑到肝肾同源的现象,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更加有效,并且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可能有启示性作用。

肝肾同源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观察肝脏和肾脏同时发生病变的原因和病变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据统计,肝肾疾病拥有着相似的致病因素和共同的变性过程,因此,深入研究肝肾同源的内涵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病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

中医肝肾同源、肝肾同治是什么意思

肝肾同源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是互相资生的。肾精充足,肝血就可以得到滋养;肝血充盈,使血能化精,肾精才能充满。也就是说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赖于血的滋养,所以又称“精血同源”。
2、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3、肝、肾阴阳密切相关,相互相互制约。由于肝肾同源,所以在治疗多兼顾二脏。
即肝肾同治。

肝肾同源的研究进展

尽管过去对藏象本质(包括肝、肾)的研究,多只注重单一脏器(肝或肾)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探讨,对“肝肾同源”的相关机制尚缺乏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但有的研究客观上为“肝肾同源”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将“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推进到“肝肾同源于脑”,“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肝肾同源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医传统的肝肾概念经历了“实体赋予功能”到“功能脱离实体”的演变过程,作为描述生命表现形式的肝肾概念,其功能表现必然有其明确的物质基础,脱离具体组织结构的功能系统是难以想象的,这既不符合中医“形神同一”和现代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概念,也违背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当然,如将肾单纯定位在下丘脑有嫌片面,将肝简单定位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又有嫌笼统。这就需要将中医功能系统的肝肾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功能和结构知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肝肾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实体功能重组”),提出新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统一的比较确切而科学的肝肾概念。而循着整体联系的研究思路研究“肝肾同源”,就必然首先解决将肝、肾两脏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整体联系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从中医药寻找出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的手段和方法,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肝肾同源,如何调养?看看中药师是怎么说的?

对于健康来说,?外行?的普通人,也许您还不太了解,在中医养生中,一直强调的是肝肾同源。就是说肝脏和肾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要同时调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肝肾同源?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早记载?肝肾同源?的是《黄帝内经》,在此之后的历代医学名家中,也都是奉行此养生理念的,可以说是经久而不衰,所以,作为今天的我们,要养生就要抓重点??养好肝肾。

中医理论中?肝藏血,肾藏精?,精聚为髓,然后精髓再化生为血。在《张氏医通》中,对此也有相应的记载:?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泻,归精于肝而为清血?,这里记载的就更为明确了,也就是说,肝肾所藏的血和精是来自同一个?物质?,只是最终的?归属地?不同罢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肝和肾属于?同一个根?,那么肝和肾究竟又是什么关系呢?古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中讲到:?肝肾为子母,其气相同也?,也就是说,肝肾之间是妈和儿子的关系。肾是肝的妈,肾是通过?髓?来生养肝的。

既然肝是肾的?儿子?,那么肝肯定会受到肾的影响。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只有肾精充足的情况下,肝血才能血充气畅,发挥出充足的能量。所以,我们在对肝肾的养护和?维修?上,必须同时进行、一起来。

这里也提醒大家一点:往往有人在检查肾脏的时候,医生会让其做些肝脏方面的检查,这是有理论依据的,所以说,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不要再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了,肝功能的化验结果中会体现出肾脏的有关信息的。

肾脏发生虚弱的时候,肝脏也需要保养吗?

答案是肯定的,同时你还需要明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中医理论中的?肾?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只是脏腑器官的肾,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分泌代谢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消化、血液、呼吸等系统。而发生虚弱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比如说脑力方面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整体状态中的自信心不足,工作没有热情、人生没有激情和目标;还有失眠健忘、食欲不佳、腰膝酸痛以及男女朋友生育方面的问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肾脏发生了虚弱表现。

其次,调理和保养肝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导致的肝肾不好,比如说生活压力过大,平日里情绪过于消沉,造成的肝脏郁结,这些多能导致气机不畅,引发肝肾功能发生异常。另外,烟酒、药物的毒性反应等,也会对肝肾造成损伤。因此说,保证精神愉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养肝肾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就是饮食的调理。中医理论中,从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来看,要保养肝肾,可以多吃些黑色和绿色的食物。黑色入肾,绿色入肝。除了这两种颜色食物之外,还可以吃些羊肉、羊肝、乌鸡等,这些对保养肝肾都是很有好处的,平日里可以多吃一些。还有,如果您感兴趣、有时间,可以做些具有保养价值的膳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总之,肝肾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器官,两者是一对无法分开的?母子?,如果在调理和保养的过程中,只重视了其中一个(肝或者肾),那是不全面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说,养生保健,要严格遵守中医的?肝肾同源?的理论,才能达到养生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