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参芪膏的禁忌

时间: 阅读:12207
参芪膏的禁忌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2-12-18 15:52:48

参芪膏禁忌尚不明确。如果在用药时发现参芪膏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则要及时停止用药。

如果是孕妇、小儿或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药物期间,如果要与其它药物一同使用的话,请先咨询医师,避免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1-26 07:07:51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6 07:07:51

      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限制脂肪。术后一星期内脂肪控制在每日80克左右。行经紊乱者,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这类食品均能刺激性器官充血,增加月经量,也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流产后应重视饮食的补养,这对女性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流产对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不仅丢失一定量的血,加上流产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和肉体上的痛苦,使流产后的身体比较虚弱,有的人还会有贫血倾向。因此,适当的进行补养是完全必要的,而补养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应视流产者的体质、失血多少,全面衡量而宜,既不要营养太过,也不可缺乏。

      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尤其是应补充足够的铁质,以 预防贫血的发生。食物选择既要讲究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可供给鲜鱼、嫩鸡、鸡蛋、 动物肝、动物血、瘦肉、大豆制品、乳类、大枣、莲子、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或少吃油腻 生冷食物,不宜食萝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气、活血、寒凉性食物。应多吃易于消化 的食物。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

      流产后食疗方

      (1)鸡蛋枣汤:鸡蛋2个,红枣10个,红糖适量。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水再沸下红枣及红糖,文火煮20分钟即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作用。适用于贫血及病后,产后气血不足的调养。

      (2)荔枝大枣汤:干荔枝,干大枣各7枚。共加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补血生津作用。 适用于妇女贫血,流产后体虚的调养。

      (3)糖饯红枣: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将干红枣洗净后用温水浸泡,花生米略煮,去皮备用。枣与花生皮同入小铝锅内,加煮花生米的水,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皮,加红糖,待红糖溶化收汁即成。具有养血、理虚作用。适用于流产后贫血或血象偏低等。

      药物流产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服用益母草膏等活血化瘀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

      注意饮食调补。多食优质蛋白以增强体质,但不要过食油腻,以防滋腻碍胃

      1.少吃油脂类、煎炸熏烤类的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西红柿。

      3.如果存在贫血现象,要多吃铁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猪肝、黑芝麻、葡萄、紫菜、枸杞、香菇等。

      慎饮食:流产后,气血损耗,过食滋腻生冷,易伤脾胃。应食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之品,也可根据素体偏热、偏寒,选用适当的验方或药膳治疗调理。以下方药可供选用:

      1、益宫饮: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益母草各15克,白术、蒲黄炭各12克,甘草3克。冷水浸泡30分钟,煎熬取汁150 ̄200毫升,两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流产后阴道出血不止者。

      2、红糖益母草汤:红糖60克,益母草30克。以益母草煎汤取汁,冲入红糖,分2次服用。适用于瘀性下血过多者。

      3、参芪膏:人参60克,炙黄芪500克,饴溏500克。前两味反复煎煮2次,过滤取汁200毫升,入饴糖,文火浓缩成膏,贮存备用。日3次,每次20克,开水冲服。适用于气虚,下血色淡清稀者。
      若症状明显如发热、腹痛、久下血不净、带下或下血臭秽等,应及时去医院作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流产后的妇女不可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否则,易落下“子宫脱垂”的病根。在生活方面,应少洗头、勿喝冷饮、衣物要保暖,预防着凉和感冒,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

      流产后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人工流产后半个月之内,应多吃些鸡肉、猪瘦肉、蛋类、奶类和豆类、豆类制品等。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这类食品均能刺激性器官充血,增加阴道血流量。此外,要保证补充足够的铁质,以预防流产后贫血的发生。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

      1.人工流产后半个月之内,蛋白质每公斤体重应供给1.5~2克。因此,可多吃些鸡肉、猪瘦肉、蛋类、奶类和豆类、豆类制品等。

      2.由于身体较虚弱,常易出汗,补充水分宜少量多次,汗液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较多,尤其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因此,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这也有利于防止便秘。

      3.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限制脂肪。术后一星期内脂肪控制在每日80克左右。行经紊乱者,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这类食品均能刺激性器官充血,增加月经量。也要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有医师建议服用3-5副的生化汤(当归六钱、炙甘草钱半、川藭四钱、桃仁一钱、黑姜一钱、杜仲二钱) 。

      鱼类中的鲤鱼能促进子宫收缩。

      生理的创伤总是伴随心理改变,人工流产前后的很长时期内女人都会变得有些自怨自艾、神经兮兮的,要么计较得到的关怀不够,要么担心影响今后的健康,超乎寻常的焦虑挺折磨人的,适当的饮食调理或许就能解开心结,恢复快乐和自信。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膳食当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C、钾、铁和钙是对抗负面情绪的必需元素,而巧克力、奶酪、苹果、香蕉、金针菜、硬果(花生、核桃、松子等)、奶品等等则是保持平和心绪的食物。

  • 景天
    回复
    2024-01-26 07:07:51

    党参的食疗价值 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溃疡、贫血、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党参所含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又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其所含的锌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性功能。 党参的用药禁忌: 1.《得配本草》: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2.《药笼小品》:中满有火者忌之。 3.《中华本草》: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党参对于气滞、怒火盛或者是中满有内火的人群使用党参,这些人群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再进行使用,大家在使用党参时不能够单独的用它,要与一些食材配制着用才有效。 例如党参可单独用于调补。取党参500克,洗净,切去芦头,置容器内,每天蒸一、二次,连蒸三、四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可嚼食10-15克。也可将党参煎煮、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乘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此外,以党参为主药的中成药也很多,如参芪膏、参术苓草合剂等,气虚或气血两虚的病人,可酌情选用。 党参有着健脾补气之效,最好配合着食材来吃,这样能达到更好的功效。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 龙葵
    回复
    2024-01-26 06:06:41

    黄芪不能和什么东西一起炖汤
    黄芪不能和萝卜一起炖汤。

    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因此与补气类药物(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同食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阻碍。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

    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 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

    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

    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

    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扩展资料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 1、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由于气虚导致的出汗问题,脾虚可导致疲劳,肺虚可导致咳嗽气短,用黄芪饮水可解决这些问题。

    在流感季节或冬季,黄芪水可以预防感冒。 2、保护肝脏 黄芪喝水可以保护肝脏,有肝炎、胃溃疡、胃炎或肝脏损伤的患者,每天可以喝黄芪茶,是很有好处的。

    3、可以调节血糖 黄芪泡水喝可降低血糖,但是对苯乙双胍和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4、抗肿瘤 黄芪含有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可增强疗效,副作用会降低。

    患有癌症的人,长期使用黄芪,可以起到更好的抗癌作用。 5、利水消肿 无论您早晨起床出现眼睑肿胀,还是腿部肿胀,或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水消水肿。

    人民网-三大中药有"神功" 黄芪泡酒改善气色、党参煲汤健脾益 人民网-萝卜不宜与党参、黄芪一同食用 冬吃萝卜4大禁忌要注意 人民网-黄芪是药中补气王!药食两用,补气强身 人民网-黄芪泡水喝的好处多多 哪些人不适合喝黄芪泡水。
    黄芪有什么功效,黄芪怎样煲汤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 应用:1.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以及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

    若病后气虚体弱,常与大补元气的人参同用,以增加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如参芪膏.若气虚阳衰,畏冷,多与附子同用,如芪附汤.若脾气虚弱,食少泄泻,常与白术同用,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如芪术膏.对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同用,能增强升阳举陷的功效,如补中益气汤。 用于崩漏失血和血虚气弱的病症,以本品与当归配伍,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如当归补血汤. 2.用于虚汗证,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同用,如牡蛎散.亦用于虚人感冒、汗出恶风,常以本品配防风、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 3.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而不收口,常与当归、川芎、穿山甲同用.如透脓散.若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常与党参、当归同用. 4.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

    常与防己、白术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使用注意:本品升阳助火,内有实热,肝阳上亢,气火上冲或湿热气滞,或阳证疮疡及疮疡初起,或表实邪盛,须当忌用。

    虚证久服,易助火伤阴,用时宜慎. 煲汤注意事项: 如果想自己在家煲一锅靓汤,让家人共享口福与快乐,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料:中药选材时最好选择经民间认定的无任何副作用的人参、当归、枸杞、黄芪山药、百合、莲子材料。

    另外,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温和的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选择参类作为汤料。

    水温:冷水下肉,肉外层蛋白质才不会马上凝固,里外层蛋白质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鲜美。 下料:肉类要先汆一下,去了肉中残留的血水,保证煲出汤色正。

    鸡要整只煲,可保证煲好汤后鸡肉的肉质细腻不粗糙。另外,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

    火候: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煲,一般情况下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因为参类中含有一种人参皂甙,如果煮的时间过久,就会分解,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煲参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左右。 煲过汤的肉料处理: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黄芪不能和什么东西一起炖汤
    黄芪知识介绍: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

    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1.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2.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补充信息:黄芪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黄芪、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

    炮制后的黄芪贮干燥容器内,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潮。

    黄芪适合人群: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黄芪食疗作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食物相克: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黄芪做法指导:1. 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 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 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 体弱表虚,肌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白术同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芪的功效吃法和禁忌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的根。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

    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浮肿水肿瘤腺体(edema); 以及内脏下垂(prolapse of internal organs), 由于能够增进脾脏的阳气,黄芪因此可以用作失血或妇女产后的气虚和贫血等症状。 。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黄芪的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黄芪的作用:1 增强免疫功能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 促进机体代谢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压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调节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用法用量——煎服,9~30g。 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参芪博力康片的禁忌

参芪颗粒的禁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