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方茵陈糖浆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10066
复方茵陈糖浆的功效与作用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2-12-18 15:52:48

复方茵陈糖浆通常可以起到利湿退黄的作用,药物还可以起到祛瘀凉血和解毒清热的功效。复方茵陈糖浆通常可以用于治疗身体肝胆湿热记得大便溏泄和恶心呕吐,同时还有利于缓解身体出现的纳呆腹胀和胁肋胀痛,也用于治疗身体出现的黄疸和小便短赤以及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疾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1-27 20:20:15


  • 半夏
    回复
    2024-01-27 20:20:15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

    ????【主治】黄疸尿少,湿疹搔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

    ????【成分】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全草含挥发油约0.27%,油中成分有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滨蒿中尚含对羟基苯乙酮和胆碱。

    ?

    ????【药理】

    ?

    ????1、利胆护肝作用。

    ?

    ????2、抗菌、抗病毒作用。

    ?

    ????3、有降压作用。

    ?

    ????4、影响平滑肌

    ?

    ????5、镇痛、消炎、解热

    ?

    ????【用法用量】10-30g

    【性味】

    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④《珍珠囊》:苦甘。

    【归经】

    入肝、脾、膀胱经。

    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

    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①《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⑤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⑦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⑧治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⑨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⑩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⑾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⑿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各家论述】

    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②《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③《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④《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巳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以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⑤《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黄色,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仅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一煎剂:茵陈蒿每次1~1.5两,水煎服,每日3次,小儿酌减。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2例,服药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肿缩小亦有明显的效果。疗程平均7天。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治愈后亦无复发现象。二糖浆:茵陈2两,甘草1两,红枣25枚,加水煎至160毫升,再加糖浆40毫升混合。1~3岁12毫升,3~5岁15毫升,5~10岁30毫升,均日服3次。治疗14例(其中黄疸型13例),观察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平均3天,食欲转佳平均4.2天,黄疸消失平均7.6天,肝功能转为正常平均10.5天,肝脏缩小平均10天。三5%茵陈注射液:用作经络注射,每穴成人0.5毫升,小儿0.3毫升。取穴:第一组肝热穴(在背部5、6胸椎棘突间旁开5分,双侧),肝炎点(下肢外踝上3寸;双侧),右期门。第二组:肝俞(双),中都(双),右章门。两组交替,每日1次。10~45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3~5天,一般2~3疗程。操作时首先在经穴周围寻找阳性反应物,如触到结节、条索或敏感压痛,或肌肤隆起凹陷,则为注射点。一般注射1~5次后阳性反应物消失时,再按穴位注射。或开始即无反应物时,则按穴位注射。操作时要求:选择阳性反应物或经穴要准;进针快,推药快,撞针快。注射时进针5~8分(期门或章门宜斜刺,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或造成气胸)。疗效:治疗急性黄疸型46例,临床治愈45例,好转1例;急性无黄疸型12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迁延性肝炎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慢性肝炎3例,临床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

    ②内服茵陈枣汤引起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病征

    在应用茵陈枣汤(茵陈2两,枣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肝炎过程中,曾有2例女性成人患者分别在服药后1和4天发生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发绀,脉细弱、渐至扪不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经及时抢救始脱险。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摘录】《*辞典》

  • 离亭燕
    回复
    2024-01-27 20:20:15

      小儿健胃糖浆本具有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的功效,当婴幼儿出现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可以选择服用这个药。只要按时按量服药,一般都会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服药期间,要保证孩子的饮食以容易消化为主。那么,小儿健胃糖浆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吗?

    小儿健胃糖浆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吗

      小儿健胃糖浆没有化咳止痰的功效作用。小儿健胃糖浆有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的功效。用于脾胃阴虚所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小儿咳嗽它是的机体的一个防御性的反射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生理的症状,所以单纯的止咳是不提倡的,小儿咳嗽我们要追究它的原因小儿咳嗽往往有的是感染引起来的,比如我们前面说的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那么还有一种小儿咳嗽的往往是过敏引起来的,比如说我们讲的过敏性咳嗽,气喘就是小孩的哮喘这个往往咳嗽比较长,所以小儿止咳化痰药一定要对症。化痰止咳比较快的药物,西药类的有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羧甲司坦口服液;中药中化痰较快的有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复方鲜竹沥液、急支糖浆等。但化痰止咳的药物都属于辅助用药,必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才能效果明显,如果体内的炎症较重,或者是原发病没有得到控制,化痰止咳的药物作用就比较微弱,所以必须带孩子到医院做常规检查治疗原发病,辅助化痰止咳的药物,才能更快的治愈疾病。

    止咳化痰吃什么

      止咳化痰的食物有枇杷、白萝卜、苹果、无花果、豆腐、腐竹、金桔、甘蔗、罗汉果、雪梨等等,还有百合、紫菜等。风热感冒患者可以多喝一些冰糖雪梨汤、百合莲子汤、还有绿豆汤,这些汤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也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咳嗽且痰液比较多的感冒患者,注意不要吃肥腻的食物、也不要吃甜食,甜食还有肥腻的食物都容易生痰,另外,辛辣的、还有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能吃,要多喝温开水。比如燥热咳嗽,可能主要是表现干咳、痰少,或者无痰的时候,最常用的可能是进食梨,或者枇杷、川贝蒸梨,主要是针对燥热咳嗽。对于风热咳嗽,就是具有表证,中医所讲的表证,比如发烧、恶寒、咳嗽、咳黄痰等,主要是风热症状,可能就需要采用疏风清热,化痰止咳的治疗方法,比如中药里面的桑菊饮、银翘散,食物同样可以进食梨、橘子、薄荷,都可以达到治疗作用。

  • 龙葵
    回复
    2024-01-27 19:19:05

      茵陈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

      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2]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4]
       茵陈 药材鉴别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

      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5]

      药材应用鉴别

      茵陈与青蒿,二者均气味芳香,能解湿热,故湿热黄疸,湿温,暑温之证,均可应用。但茵陈主入脾胃,为退黄主药;青蒿主入肝,胆,功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

      化学成分

      滨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对-聚伞花素、苎烯、紫苏烯、?-水芹烯、百里香酚、?-、?-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菌陈含挥发油, 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蒎烯、莰烯、?-姜黄烯、达瓦酮、茵陈炔酮、丁香酚、异丁香酚、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据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蒿素A、B。[6]
       茵陈 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

      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6]

      1、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

      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本品水浸剂0.25g/kg,或精制浸剂(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1g/kg静脉注射于急性胆囊插管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犬,或以精制浸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不论对健康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作用,胆汁分泌量增加时其干重也增加。6,7-二甲氧基香豆素 0.2g/kg或0.3g/kg注入麻醉大鼠十二指肠,30分钟后胆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0.3g/kg,3小时内胆汁平均增加73.86%。茵陈色原酮亦为主要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对羟基苯乙酮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亦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亦有同样作用。另有报道,茵陈成分的利胆作用强度依次为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

      注射液

      0mg/kg茵陈色原酮、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茵陈色原酮均有明显利胆作用,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不明显,茵陈煎剂还能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对肝脏的影响

      给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g,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口服液

      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

      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陈蒿水煎剂0.25ml/10g 灌胃 给于小鼠,每日2次,连续4天,测定肝P450含量。结果表明:茵陈水煎剂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体重比增大,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初步表明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酶有诱导作用。由于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诱导肝酶可能与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有关。

      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CCl4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槲皮素、异鼠李黄素。茵陈蒿汤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能非常显著地降低急性黄疸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对血清胆红素(SB)的作用则较轻微。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肝细胞损害呈强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茵陈素水悬剂40、80mg/kg,

      对照用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前的正常体温分别为37.7?0.06、37.8?0.07和37.7?0.08℃(X?SE),给药后30分钟测定体温,其均值分别为36.3?0.05、35.5?0.04和37.6?0.08℃。给药组的体温均较给药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无变化。另按40、2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两组小鼠,连续测定体温,40mg/kg剂量组降温持续可达6小时,20mg/kg组3小时左右体温逐渐恢复。

      对大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取体重40-60g大鼠,分别以口服或腹腔注射给于茵陈素,分5个剂量组(125、250、500mg/kg和5、20、40mg/kg),并设氯丙嗪阳性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给药后0.5,1,2,3,4,8小时各测肛温1次。结果给药组对大鼠正常体温均有明显的下降,作用的强弱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降温幅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延长。一般在给药后 0.5小时即可出现体温下降,1-2小时达高峰,维持时间4小时左右。

      对鲜啤酒酵母菌致大鼠的解热作用: 口服茵陈素(1%西黄芪胶混悬)250mg/kg与口服复方安乃近(氨基比林400mg/kg、安乃近600mg/kg)以及口服等体积1%西黄芪胶液作为对照。结果茵陈素与复方安乃近对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均从给药后0.5小时出现退热,2小时左右可降低体温约3℃,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左右。

      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的解热和预防作用:腹腔注射茵陈素40mg/kg与阳性对照氨基比林8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给药3小时后的体温下降速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且茵陈素的预防发热作用高于氨基比林(P<0.05)。

      茵陈素20mg/kg 腹腔注射,对过期伤寒菌和2,4-二硝基苯酚所致热的家兔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4、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灌胃茵陈煎剂3g/kg,用药2-3周后,治疗组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19.2mg%和30mg%,?-脂蛋白亦明显下降,动脉壁粥样硬化较对照组轻,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茵陈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茵陈注射液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可使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增加。经夏钙时间测定、抗凝血酶作用观察、蛋白电泳、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葡萄球茵聚集试验、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测定等证明菌陈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抑制NE、5-HT、HIS和At-Ⅱ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方式与硝酸甘油很相似。

      5、降血压作用

      茵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挥发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血

      压作用。后者0.4-10mg/kg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全麻或局麻大鼠、猫与兔均有显著降血压效果。此作用不被六烃季胺和阿托品阻断,不被苄胺唑啉所加强,也不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以1/50-1/10静脉注射剂量作椎动脉注射时,降血压强度和全量大致相等,提示其降血压作用可能为中枢性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在位兔心和猫心的收缩力有增强作用。滨蒿内酯有显著的降压和安宁作用。降压作用比甲基多巴强,犬静脉注射l0mg/kg可使血压下降58.6%,持续时间160分钟,在同样剂量下,甲基多巴血压下降12.4%,持续时间120分钟。滨蒿内酯还有利尿作用。

      6、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煎剂能完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1:100的浓度对人型与牛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茵陈色原酮体外试验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有拮抗作用。茵陈二炔酮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皮肤病原性丝状菌作用强大,表现为杀菌作用,经长时间100℃以上高温处理,其抗菌力仍不减低。在0.25?g/ml浓度下还能完全阻止猩红色毛癣茵的生长繁殖。滨蒿内酯对鼠角叉菜胶引起的浮肿有抗炎作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均显示有镇痛作用。

      7、对平滑肌的作用

      茵陈煎剂和醇浸剂对离体兔肠略有兴奋作用。水浸剂可抑制犬在位与兔离体肠肌活动。挥发油可降低蛙及兔离体肠的活动与张力。精制浸液对兔未孕及豚鼠产后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未孕豚鼠子宫的兴奋作用可为苯海拉明所拮抗。

      8、对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茵陈蒿水煎剂对致癌剂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TA98移码型、TA100 碱基置换型突变变回复突变抑制实验表明,茵陈蒿水煎剂对AFB1的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可能对预防肝癌有意义。

      9、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具有升高白细胞数目、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口服茵陈250mg/kg可明显增强移植肿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10、其他作用

      本品及其成分还有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平喘、抑杀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MethA细胞作用。

      毒性研究

      犬每天口服茵陈精制浸液(相当1g剂量的生药),未见毒性反应,仅有安静、思睡现象。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给小白鼠1次口服10g/kg,动物多呈静卧状态、呼吸困难,一般在5小时死亡,小白鼠1次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246g/kg。

      毒性:6,7-二甲氧基香豆素灌胃对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940mg/kg。

      大鼠每日灌胃50%煎剂5ml,连续2周,其食欲和体重与对照组无差异。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497m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7246mg/kg。死亡大多发生在服药后4小时内,死前有阵发性惊厥。30-50mg/kg静脉注射,可使部分猫、兔心电图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

      茵陈二炔酮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为6.98mg/kg。对羟基苯乙酮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5g/kg,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2.2g/kg。小鼠腹腔注射茵陈素的生理盐水混悬剂、50%聚乙二醇400混悬剂以及口服1%西黄芪胶混悬剂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2.5?28.0mg/kg;105.0?10.5mg/kg;1373.0?79.0mg/kg。茵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匍伏、思睡、流涎。

      茵陈食疗方法

      茵陈麦饭

      1.茵陈精拣细择,除去黄叶败叶,剪掉根部;

      2.用清水淘洗七八遍之后,平摊在竹筐里沥去水分;

      3.叶子湿漉漉的时候就开始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

      4.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

      5.大火蒸8到10分钟出锅;

      6.剁一些蒜苗或榨点蒜汁,淋点芝麻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油泼之后即可食用。

    猜你感兴趣:

    1. 茵陈的功效和禁忌

    2. 中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 百合花泡水喝的功效与禁忌

    4. 生地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5.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

复方苁蓉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复方鱼腥草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