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蒡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9387
葛蒡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2-12-18 15:52:48

葛蒡合剂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发热以及咳嗽咽痛症状,具有辛凉透表的效果。

上述药物是由葛根、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多种成分制成的棕褐色的澄清液体,该药有香气,但在服用时有轻微的苦感。患者在用药期间还要注意饮食,忌烟、酒,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1-28 01:01:55

      汤头歌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编辑本段二、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润肠丸】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补血便自通。
      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疏凿饮子】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桔枣共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通便不碍气血伤。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承气养营汤】承气养营归芍知,生地大黄与朴枳;数下阴伤热结在,正是此方效显时。
      编辑本段三、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芹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宽胸截疟疴。 【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厚朴生姜同煮煎,热多寒少温疟平。
      调和肝脾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生姜泻心汤】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加重草,主治气痞腹中鸣。 【黄连汤】黄连汤证上焦热,中寒腹痛欲呕哕;半夏泻心加桂枝,减去黄芩散寒邪。
      编辑本段四、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术汤】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凉血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泻心汤】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化斑汤】化斑玄犀和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清脏腑热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参耆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泻青丸】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戊己丸】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再脐。 【香连丸】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黄芩汤】黄芩汤用芍枣草,清热和中止痢方。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上方加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清骨散】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 半夏
    回复
    2024-01-28 01:01:55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701 凉膈丸 每50粒重3克,每袋重6克 甲 702 夏桑菊颗粒 每袋装10克 乙 703 息喘丸 每10丸重0.6克 甲 704 敖东壮肾丸 每丸重9克 甲 705 柴芍六君丸 甲 706 柴枳四逆散 每袋装9克 甲 707 桂龙咳喘宁胶囊 每粒装0.3克(相当于原药材1克) 甲 708 桂龙药膏 每支重50克或每丸重5克(相当于总药材545克或54.5克) 甲 709 桂附理中丸 每丸重9克 甲 710 桂圆琼玉冲剂 每块重15克(相当于总药材4.48克) 甲 711 桑姜感冒片 甲 712 桑菊银翘散 每袋装10克 甲 713 桑椹冲剂 每袋(块)重15克(相当于总药材10克) 甲 714 桑椹膏 甲 715 桔贝合剂 甲 716 桔梗冬花片 乙 717 海洋胃药 甲 718 海蛤散 乙 719 消炎退热冲剂 每袋重10克(相当于总药材10克) 甲 720 消食顺气片 甲 721 消食健胃片 每片重约0.5克 乙 722 消食健脾丸 每丸重9克 甲 723 消积丸 每袋装6克 甲 724 消积顺气丸 甲 725 润肠丸 每12丸重1克 甲 726 润肠丸(浓缩丸) 每4丸相当于原药材1.5克 甲 727 润肺止嗽丸 每丸重6克 甲 728 润肺膏 每瓶装(1)250克(2)200克 乙 729 热炎宁片 0.25克 乙 730 热炎宁颗粒 每袋装(1)16克(相当于原药材13克)(2)4克(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3克) 乙 731 热毒清片 甲 732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 每袋装12克 乙 733 益心宁神片 甲 734 益气六君丸 每50粒重约3克 甲 735 益气养元冲剂 每袋装15克 甲 736 益气养血口服液 甲 737 益气润肠膏 每瓶装(1)60克(2)120克 甲 738 益气维血颗粒 10克 甲 739 益气强身颗粒 每袋装10克(相当于原药材15克) 甲 740 益血生胶囊 每粒装0.25克 甲 741 益血膏 每瓶装100克 甲 742 益寿大补酒 甲 743 益寿强身膏 甲 744 益身灵丸 每100粒重9克 甲 745 益肾兴阳胶囊 每粒装0.2克 甲 746 益肾养元合剂 每瓶装150毫升 甲 747 益肾强身丸(抗老延年丸) 每100粒重10克 甲 748 益胃口服液 甲 749 益胃膏 甲 750 益脑胶囊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51 益虚宁片 每丸重9克 甲 752 益脾壮身散 每瓶装150毫升 甲 753 耆鹿逐痹口服液 每支装10毫升 乙 754 脑力静糖浆 每瓶装(1)10毫升(2)20毫升(3)100毫升(4)168毫升 甲 7 脑心舒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756 莫家清宁丸 每瓶装6克 甲 757 莱阳梨止咳口服液 每瓶10毫升 乙 758 莱阳梨止咳颗粒 (1)每袋装8克(2)每袋装80克 乙 759 莱阳梨 乙 760 莱阳梨膏 乙 761 莲花峰茶 (1)每袋装3克(2)每丸重3克 乙 762 调气丸 每20粒重1克 甲 763 调胃丹 每20粒重3克 甲 764 调胃消滞丸 每瓶装2.2克 甲 765 调胃舒肝丸 每丸重9克 甲 766 资生丸 甲 767 资生丸(浓缩丸) 每10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 甲 768 逍遥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769 通阻合牙日仙拜尔片 每片重0.5克 甲 770 通便灵胶囊 每粒装0.25克 甲 771 通使消痤胶囊 每粒袋0.4克 甲 772 通幽润燥丸 每丸重6克 甲 773 通窍阿亚然及派克日片 甲 774 通滞埃提勒菲力沙那片 甲 775 速溶阿胶冲剂 每袋重9克 乙 776 都梁丸 每丸重9克 乙 777 都梁滴丸 每粒30毫克 乙 778 常通舒冲剂 每袋装20克 甲 779 康寿丸 每瓶装40克 甲 780 康复春口服液 每支装10毫升 乙 781 梅苏丸 每10粒重1.56克 乙 782 梅苏冲剂 每袋重10克 乙 783 梅翁退热片 甲 784 梅翁退热颗粒 每袋装15克 甲 785 深海龙丸 每10丸重1克 甲 786 深海龙胶囊 每粒装0.3克(相当于原药材0.48克) 甲 787 添精膏 甲 788 清心沉香八味丸 每袋30克 甲 789 清心明目上清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790 清气化痰丸 甲 791 清气化痰丸(浓缩丸) 每6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甲 792 清火片 甲 793 清风油 乙 794 清宁丸 每丸重9克 甲 795 清血八味胶囊 每粒装0.45克 甲 796 清肺化痰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97 清肺止咳丸 每14粒重1克 甲 798 清肺宁嗽丸 每丸重9克 甲 799 清肺抑火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800 清肺抑火片 每片重0.6克 甲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801 清肺抑火膏 每瓶装(1)30克(2)60克(3)120克 甲 802 清金止嗽化痰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803 清咽六味散 每袋装15克 乙 804 清宫长春胶囊 每粒装0.25克 乙 805 清宫寿桃丸 每50粒重7克 乙 806 清胃和中丸 每丸重6克 甲 807 清胃黄连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808 清胃黄连丸(水丸) 甲 809 清胃黄连片 甲 810 清凉防暑冲剂 每袋装10克 乙 811 清凉喉片 乙 812 清热去湿茶 每袋装51克 乙 813 清热灵颗粒 每袋装(1)7克(2)15克 甲 814 清热凉茶 每袋装60克 乙 815 清热感冒冲剂 每袋或每块重15克 乙 816 清热镇咳糖浆 甲 817 每丸重9克 乙 818 清暑解毒冲剂 每袋装25克 乙 819 清感丸 每瓶装36克 乙 820 清燥润肺合剂 甲 821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每丸重9克 甲 822 理气定喘丸 (1)小蜜丸每100粒重10克(2)大蜜丸每丸重3克 甲 823 维C银翘片 每片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 甲 824 维尔康胶囊 每粒含维生素E50毫克,含维生素C50毫克 乙 825 维血康糖浆 每瓶装(1)10毫升(2)120毫升(3)150毫升 乙 826 菊花茶调散 每包装5克 甲 827 萸连片 每片(或片心)重0.32克 甲 828 虚寒胃痛胶囊 每粒装0.4克 甲 829 虚寒胃痛颗粒 每袋装(l)5克(减糖型)(2)3克(无糖型) 甲 830 蛇连川贝散 每瓶装0.6克 乙 831 蛇胆川贝胶囊 乙 832 蛇胆川贝液 每支10毫升 乙 833 蛇胆川贝散 每瓶装(1)0.3克(2)0.6克 乙 834 蛇胆贝母片 每片重0.25克(每片相当于总药材0.2克) 乙 835 蛇胆贝母散 每瓶装0.6克或每盒装6克 乙 836 蛇胆半夏片 每片重0.3克 乙 837 蛇胆半夏散 每瓶装0.3克 乙 838 蛇胆陈皮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乙 839 蛇胆陈皮片 乙 840 蛇胆陈皮胶囊 乙 841 蛇胆陈皮液 每支10毫升 乙 842 蛇胆陈皮散 每瓶装(1)0.3克(2)0.6克 乙 843 蛇胆姜粒 乙 844 银花抗感片 乙 845 银花感冒冲剂 每袋重20克(相当于总药材15.5克) 乙 846 银菊清解片 甲 847 银菊感冒片 乙 848 银翘双解栓 每粒装(1)1.0克(2)1.5克 乙 849 银翘合剂 每瓶装(l)100毫升(2)120毫升 乙 850 银翘袋泡剂 每袋装2克 乙 851 银翘散 每包装6克 乙 852 银翘解毒滴鼻剂 每支10毫升 乙 853 雪梨膏 乙 854 雪梨蜜膏 乙 8 鹿尾丸 甲 856 鹿尾鞭酒 乙 857 鹿角胶颗粒 每包装3克 乙 858 鹿茸口服液 每支装10毫升 乙 859 鹿茸参鞭酒 (l)250毫升(2)500毫升(3)750毫升 甲 860 鹿骨胶 乙 861 鹿骨雪莲酒 甲 862 鹿鞭补酒 每瓶(1)500毫升(2)250毫升 乙 863 麻仁滋脾丸 每丸重9克 甲 864 麻黄止嗽丸 每20粒重1克 甲 865 黄芪精 每支装10毫升 乙 866 黄连上清丸 水丸每瓶装3克 甲 867 黄连清胃丸 每袋装10克 甲 868 黄精丸 每丸重9克 乙 869 喘咳宁片 甲 870 强力宁片 甲 871 强力健身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872 强力脑清素片 甲 873 强力感冒片(强效片) 甲 874 强力蜂乳浆胶丸 每粒重0.48克 甲 875 强龙益肾胶囊 每粒装0.4克 甲 876 强身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乙 877 强身健脑片(脑灵通片) 甲 878 强身酒 乙 879 御制平安丸 每瓶装4.5克 甲 880 搜风顺气丸 每丸重9克 甲 881 搜风理肺丸 每丸重9克 甲 882 散风透热颗粒 每袋装15克 乙 883 散寒药茶 每袋装100克 乙 884 智托洁白丸 每10丸重14克 甲 885 暑热感冒颗粒 每袋装10克 甲 886 温中止泻丸 (l)大蜜丸每丸重3克

    (2)水蜜丸每瓶装4.5克 甲 887 温六散 甲 888 温胃阿亚然及片 每片重0.5克 甲 889 滋鸭合剂 甲 890 滋补健身丸 每丸重9克 甲 891 滋肾宁神丸 每瓶装10克 甲 892 滋肾健脑颗粒 每袋重20克 甲 893 焦楂化滞丸 每丸重9克 甲 894 猴头健胃灵胶囊 每粒装0.34克 甲 895 琥珀安神丸 每丸重9克 甲 896 琥珀利气丸 每丸重9克 乙 897 琼玉膏 甲 898 番泻叶冲剂 每袋装10克 甲 899 疏风散热胶囊 每粒装0.25克 乙 900 童宝乐片 甲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901 童康片 每素片重0.2克 甲 902 紫河车胶囊 每粒内装0.2克 甲 903 紫蔻丸 每丸重9克 甲 904 脾肾双补丸 每丸重9克 甲 905 脾肾两助丸 每丸重9克 甲 906 脾胃舒丸 每丸重9克 甲 907 脾舒宁颗粒 每袋装10克(相当于总药材14克) 甲 908 舒心冲剂 每袋装14克 甲 909 舒气丸 每20粒重1克 甲 910 舒肝止痛丸 甲 911 舒肝片 每片重0.6克 甲 912 舒肝平胃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913 舒肝和胃丸 (1)水蜜丸每100丸重20克

    (2)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914 舒肝和胃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915 舒肝健胃丸 甲 916 舒肝调气丸 每瓶装6克 甲 917 舒郁九宝丸 每丸重6克 甲 918 舒神灵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919 舒泰丸 每丸重10克 甲 920 舒腹贴膏 (1)5cm×6cm(2)4cm×5cm(3)4cm×6.5cm(4)6.5cm×10cm 乙 921 葛蒡合剂 乙 922 蛤蚧大补丸(胶囊) 每粒装0.5克 甲 923 蛤蚧丸(胶囊) 每粒装0.5克 甲 924 蛤蚧定喘胶囊 每粒装0.5克 甲 925 蛤蚧党参膏 甲 926 越鞠二陈丸 每10粒重0.5克 甲 927 越鞠丸 乙 928 越鞠片 每片重0.43克 乙 929 每袋装6克 甲 930 遐龄颗粒 甲 931 锁阳固精丸 (1)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2)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32 锁精丸(锁精丹) 每丸重6克 甲 933 催汤丸 每丸重4克 甲 934 感冒丸 每丸重9克 甲 935 感冒止咳冲剂 每袋重10克(相当于总药材6克) 甲 936 感冒止咳合剂 每瓶装100毫升 甲 937 感冒 甲 938 感冒水 每瓶装15毫升 甲 939 感冒伤风咳茶 每盒装15克 乙 940 感冒安片 每片含对乙酚氨基酚65毫克 甲 941 感冒灵冲剂 每袋(块)重10克(含对乙酸氨基酚0.2克) 甲 942 感冒灵胶囊 每粒装0.5克(含对乙酸氨基酚100毫克) 甲 943 感冒软胶囊 每粒装0.425克(相当于总药材1.8克) 甲 944 冲剂 每袋(块)重10克(相当于原药材8.2克) 乙 945 感冒药片 每片重0.6克(相当原药材1.72克) 乙 946 感冒退烧片 甲 947 感冒消炎片 每片相当于总药材1克 甲 948 感冒疏风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49 感冒疏风片 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克 甲 950 感冒舒颗粒(冲剂) 每袋装15克 乙 951 感冒解表丸 每丸重9克 甲 952 感冒解毒灵茶 每袋重5克 甲 953 感冒解毒灵颗粒 每袋重5克 甲 954 感冒解热冲剂 每袋重15克(相当总药材37克) 甲 955 感冒解痛散(伤风散) 每袋装10克 甲 956 感特灵胶囊 每粒装0.2克(含对乙酸氨基酚50毫克) 甲 957 新清宁片 甲 958 新清宁胶囊 0.3克 甲 959 暖胃舒乐片 甲 960 楂曲平胃合剂 甲 961 榄葱茶 (1)每包装7.5克(2)每袋装2.5克 乙 962 源吉林甘和茶 (1)盒装茶每盒装6.8克(2)袋泡茶每袋装2.5克 甲 963 瑞花油 每瓶装5.5克 乙 964 瑞草油 每瓶装(1)3克(含薄荷脑1.35克、樟脑0.42克)(2)5克(含薄荷脑2.25克、樟脑0.70克)

    乙 965 睡安胶囊 每粒装0.5克 甲 966 福寿胶囊 每粒装0.35克 甲 967 腰肾膏 6cmx9cm 甲 968 解表清金散 每袋装2克 甲 969 解热清肺糖浆 每瓶装135毫升 甲 970 解热感冒片 每片重0.25克(相当于总药材0.69克) 甲 971 槟榔四消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972 槟榔四消丸(水丸) 甲 973 碧玉散 乙 974 精乌胶囊 每粒装0.45克 甲 975 精乌颗粒(冲剂) 每块重10克,每袋装10克 甲 976 精血补片(益脑片) 甲 977 精制银翘解毒片 每片含扑热息痛44毫克 甲 978 蜜炼 每瓶装(1)75毫升(2)100毫升 乙 979 酸枣仁合剂 乙 980 酸枣仁糖浆 乙 981 摩罗丹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小蜜丸每55粒重9克 甲 982 糊药 每包装10克 甲 983 橘半枳术丸 每瓶装6克 甲 984 橘红枇杷片 乙 985 橘红梨膏 每瓶装200克 甲 986 橘红痰咳液 每瓶装10毫升 甲 987 橘红痰咳煎膏 每瓶装(l)100克(2)180克(3)200克(4)250克 甲 988 橘红痰咳颗粒 每袋装10克 甲 989 潞党参膏滋 (l)每瓶毫升(2)每袋10毫升 甲 990 薄荷六一散 乙 991 薯蓣丸 每丸重3克 甲 992 醒脾开胃冲剂 每袋装14克 甲 993 螺旋藻片 每片含螺旋藻粉(1)0.35克(2)0.2克 甲 994 螺旋藻胶囊 每粒0.35克 甲 995 霞天曲 甲 996 藿香水 每瓶10毫升 乙 997 藿香祛暑水 每瓶装15毫升 乙 998 藿香祛暑软胶囊 每粒装0.45克 乙 999 藿香清胃片 甲

    二、外用药

    1 丁香风油精 每瓶装3毫升 乙 2 九华痔疮栓 每粒重2.1克 甲 3 双灵油 每瓶装3.5毫升 乙 4 白树油 乙 5 龙珠软膏 每支10克 乙 6 如意油 每瓶装10毫升 乙 7 冻可消搽剂 乙 8 冻疮未溃膏 (1)5×7cm(2)7×10cm 乙 9 冻疮消酊 乙 10 肛康穆库利片 每片重0.5克 甲 11 和兴白花油 每瓶(1)2.5毫升(2)5毫升(3)10毫升(4)20毫升 乙 12 治冻灵 每瓶装(l)4.5克(2)10克 乙 13 复方消痔栓 每粒重2克 甲 14 复方紫草油 乙 15 疮炎灵软膏(疮肿灵软膏) 甲 16 桉绿油 20毫升 乙 17 消炎解毒丸 每10粒重1.8克 甲 18 烧伤净喷雾剂 每瓶装60毫升 乙 19 烧伤肤康液 乙 20 烧烫伤膏 乙 21 脏连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22 痔炎消颗粒 每袋装10克 甲 23 黄花油 乙 24 紫云膏 乙 25 紫归治裂膏 5×7cm 乙 26 紫草膏 每丸重10克 乙 27 槐角地榆丸 每瓶内装15克,30克 甲 28 獾油 每粒装0.5克 乙 29 麝香痔疮栓 每粒相当于原药材0.33克 甲

    三、妇科用药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1 九制香附丸 甲 2 人参女金丸 每丸重9克 甲 3 人参益母丸 每丸重10克 甲 4 十二温经丸 甲 5 十珍香附丸 每丸重9克 甲 6 干金止带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7 千金止带丸(水丸) 甲 8 女金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 女金片 每片重0.6克 甲 10 女科十珍丸 每瓶装60克 甲 11 乌鸡白凤片 每片重0.5克 甲 12 内补养荣丸 每丸重6克 甲 13 少腹逐瘀丸 每丸重9克 甲 14 止带片 甲 15 加味八珍益母膏 每瓶装(l)150克(2)13克 甲 16 加味益毋草膏 乙 17 四制香附丸 甲 18 四物益母丸 乙 19 宁坤丸 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20 宁坤养血丸 每丸重9克 甲 21 归芪养血糖浆 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乙 22 母乳多颗粒 每袋装18克 乙 23 田七痛经胶囊 每粒装0.4克 甲 24 田七痛经散 每瓶装2克 甲 25 白带丸 甲 26 白带片 甲 27 白带净丸 甲 28 同仁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29 妇女痛经丸 每10粒重1.8克 乙 30 妇宁丸 每丸重9克 甲 31 妇宁康片 甲 32 妇炎康复片 基片重0.35克 甲 33 妇炎康复胶囊 每粒装0.38克 甲 34 妇炎康复颗粒 每袋装5克 甲 35 妇科十味片 每片重0.3克 甲 36 妇科宁坤丸 每丸重4.1克 甲 37 妇科白凤口服液 每瓶装10毫升 甲 38 妇科白凤片 甲 39 妇科白带片 甲 40 妇科白带膏 甲 41 妇科养坤丸 每丸重11.3克 甲 42 妇科调经片 乙 43 妇康宁片 片心重0.25克 甲 44 当归丸(浓缩丸)(浓缩当归丸) 每丸相当于原生药0.25克 乙 45 当归片 乙 46 当归南枣颗粒 每袋装10克 乙 47 当归流浸膏 乙 48 当归调经冲剂(当归补血冲剂) 每袋装10克 乙 49 更年乐片 甲 50 更年宁 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51 更年舒片 甲 52 肝郁调经膏 甲 53 驴胶补血颗粒 每袋装20克 乙 54 鸡血籐片 每片相当于原药材2克 甲 55 参术止带糖浆 甲 56 固经丸 甲 57 坤宝丸 每100粒重10克 甲 58 坤顺丸 每丸重9克 甲 59 定坤丹 每丸重10.8克 甲 60 养血当归糖浆(养血当归精) 甲 61 养血调经膏 每张净重15克 甲 62 养荣百草丸 甲 63 复方乌鸡酒 乙 64 复方鸡血籐膏(鸡血籐膏) 每盒装200克 甲 65 复方益母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66 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 每瓶装100克 甲 67 复方鹿参膏 每块重50克 甲 68 活血调经丸 每丸重9克 甲 69 盆炎净颗粒 每袋装12克(相当于原药材23.4克) 甲 70 除湿白带丸 每20粒重1克 甲 71 香附丸 (1)水蜜丸每10丸重l克(2)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2 益母冲剂 每块或每袋重14克(相当于原药材5克) 甲 73 调经丸 每丸重9克 甲 74 调经姊妹丸 每30丸重3.2克 甲 75 调经补血丸 (1)大蜜丸每丸重4.5克(2)水丸每粒重0.3克 甲 76 调经养血丸 每40丸重3克 甲 77 调经活血片 甲 78 调经益灵片 每丸重9克 甲 79 逍遥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80 逍遥丸(水丸) 甲 81 逍遥丸(浓缩丸) 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 甲 82 逍遥合剂 甲 83 逍遥颗粒 每袋装15克 甲 84 得生丸 每丸重9克 甲 85 得生片 甲 86 鹿胎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87 鹿胎膏 每块重10克或50克 甲 88 温经白带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89 温经养血合剂 甲 90 痛经口服液 每支装10毫升 甲 91 痛经宁糖浆 甲 92 痛经灵颗粒 每袋25克(相当于原药材44克) 甲 93 痛经宝颗粒 每袋装(1)10克(2)4克(无糖型) 甲 94 暖宫七味丸 每10粒重2克 甲

    四、儿科用药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1 七味酸籐果丸 每丸重1克 甲 2 七星茶 每盒装15克 甲 3 儿宝膏 甲 4 儿宝颗粒 每袋装(1)5克(2)15克 甲 5 儿康宁糖浆 (1)每支装10毫升(2)每瓶装150毫升 甲 6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 每支装10毫升 甲 7 小儿七星茶冲剂 每袋装7克 甲 8 小儿七星茶糖浆 每瓶装10毫升 甲 9 小儿化滞散 每瓶装3克 甲 10 小儿 甲 11 小儿止嗽金丸 每丸重3克 甲 12 小儿风热清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13 小儿启脾丸 每丸重9克 甲 14 小儿参术健脾丸 每丸重3克 甲 15 小儿咳喘宁糖浆 甲 16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每瓶装2克 甲 17 小儿健脾丸 每丸重3克 甲 18 小儿健脾贴膏 每贴0.4克 甲 19 小儿消食健胃丸 每丸重3克 甲 20 小儿清咽冲剂 每袋装6克 甲 21 小儿暑感宁糖浆 甲 22 小儿感冒宁糖浆 甲 23 小儿感冒茶 每块重6克 甲 24 外敷散 每瓶装5克 甲 25 宁 每瓶装10毫升 甲 26 小儿解表颗粒 每袋装8克 甲 27 小儿增食丸 每丸重3克 甲 28 小儿敷脐止泻散 每袋装0.3克 甲 29 双黄连栓(小儿消炎栓) 每粒重1.5克 甲 30 乐儿康糖浆 甲 31 龙牡壮骨颗粒 每袋装5克 甲 32 参苓健儿膏 每瓶装(l)150克(2)200克 甲 33 夜尿宁丸 每丸重9克 甲 34 宝儿康散 每瓶装1克 甲 35 宝儿康糖浆 甲 36 肥儿散 每袋装1克 甲 37 肥儿糖浆 甲 38 保儿宁颗粒(冲剂) (1)每袋重10克(2)每块重3克 甲 39 保儿宁糖浆 每瓶装100毫升(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 甲 40 复方小儿退热栓 每粒含对乙酚氨基酚150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 甲 41 香橘丸 每丸重3克 甲 42 健儿乐冲剂 每袋装10克 甲 43 健儿消食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44 健儿散 每袋装5.5克 甲 45 健儿膏 甲 46 健宝灵片 甲 47 健脾消食丸 甲 48 健脾康儿片 甲 49 婴儿健脾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50 蛲虫药膏 甲 51 解表清肺丸 每丸重3克 甲

    五、五官科用药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1 万通炎康片 薄膜衣片:(1)大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3克(2)小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2克;糖衣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克 甲 2 千柏鼻炎片 甲 3 千柏鼻炎胶囊 每粒装0.5克 甲 4 口炎清颗粒 每袋装10克 甲 5 小儿明目丸 每丸重1.5克 甲 6 山香圆片(喉特灵片) 甲 7 山香圆颗粒 每袋装(l)10克(2)4克(降糖) 甲 8 马应龙八宝眼膏 甲 9 五黄膏 每支装2.5克 甲 10 牙痛药水 每瓶装5毫升 甲 11 牛黄益金片 每片重0.5克 甲 12 风火眼药 每瓶装0.6克 甲 13 甲 14 冬凌草糖浆 甲 15 玄麦甘桔含片 每片0.8克 甲 16 玄麦甘桔胶囊 甲 17 玄麦甘桔颗粒 每袋装10克 甲 18 玉簪清咽十五味散 每袋装15克 甲 19 白清胃散 每瓶装3克 甲 20 白敬字眼药 每管装1.2克 甲 21 冰硼咽喉散 每瓶装1.5克 乙 22 耳聋通窍丸 每袋装5克 甲 23 西瓜霜 每瓶装1.5克 乙 24 每片重(l)0.6克(2)1.2克 乙 25 西帕依固龈液 每瓶装30毫升 甲 26 西黄清醒丸 每丸重6克 甲 27 余甘子喉片 甲 28 含化上清片 每片重0.6克 乙 29 辛芳鼻炎胶囊 每粒装0.25克 甲 30 拨云复光散 每管装0.3克 甲 31 拨云退翳丸 每丸重9克 甲 32 拨云眼膏 每支装2克 甲 33 拨云锭 每锭重0.17克 甲 34 明目六味汤散 每袋装15克 甲 35 明目蒺藜丸 每20粒重1克 甲 36 泻青丸 每丸重10克 甲 37 金参润喉合剂 每瓶装200毫升 甲 38 金果含片 每片重0.55克 乙 39 金果饮 甲 40 金果饮咽喉片 每片重(1)1克(大片)(2)0.5克(小片) 甲 41 金鸡片 每片重0.6克 甲 42 金银花糖浆(银花糖浆) 乙 43 金嗓开音丸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水蜜丸每10粒重1克 甲 44 金嗓清音丸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水蜜丸每10粒重1克 甲 45 青果丸 (1)水蜜丸每10丸重1克(2)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46 青果颗粒(冲剂) 每袋装20克 甲 47 青黛散 甲 48 齿痛消炎灵冲剂 每袋装20克 甲 49 咽炎片 每片重0.25克 甲 50 复方瓜子金含片 每片重0.8克 甲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51 复方鱼腥草片 甲 52 复方草珊瑚含片 每片重(1)0.44克(小片)(2)1.0克(大片) 乙 53 复方黄芩片 甲 54 视明滴眼液 每瓶装(1)8毫升(2)15毫升 甲 55 珍珠八宝眼药 甲 56 珍珠明目滴眼液 (l)10毫升(2)8毫升 甲 57 珍黄丸 每粒装0.2克 甲 58 退障眼膏 每支装(1)2.5克(2)4.0克 甲 59 除障则海甫片 每片重0.5克 甲 60 香菊片 每片0.3克 甲 61 香菊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62 健民咽喉片 (1)小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29克(2)大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44克 乙 63 唇齿清胃丸 每丸重9克 甲 64 夏天无眼药水 每支装(l)5毫升(含原阿片碱1.875毫克)(2)10毫升(含原阿片碱3.75毫克) 甲 65 桑麻丸 每50粒重约3克 甲 66 消炎灵片 甲 67 消朦片 每片重0.5克 甲 68 润喉丸 每丸重0.5克 甲 69 特灵眼药 0.75克 甲 70 益气聪明丸 甲 71 蚕茧眼药 每个装3克 甲 72 清火桅麦片 甲 73 清火桅麦胶囊 每粒装0.25克 甲 74 清宁丸(浓缩丸) 每瓶装6克 甲 75 清咽滴丸 每丸重20毫克 甲 76 清凉眼药膏 每盒装3克 甲 77 清喉利咽颗粒 每袋装(l)5克(乳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克)(2)10克(蔗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克) 甲 78 爽口托疮膜 15×10×0.2mm 甲 79 眼药锭 每锭重0.47克 甲 80 眼敷膏 每管装2.5克 甲 81 粘膜溃疡散 每瓶装4克 甲 82 银黄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83 银 *** 甲 84 银黄冲剂 每袋装4克 甲 85 银黄含化片 甲 86 银黄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87 银蒲解毒片 每片重0.3克 甲 88 黄氏响声丸 (1)每瓶装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克(炭衣丸)(3)每丸重0.133克(炭衣丸) 甲

    89 黄连羊肝丸 每丸重9克 甲 90 喉康散 甲 91 喉痛灵片 甲 92 喉痛灵冲剂 每袋重10克(相当原生药31克) 甲 93 喉舒口含片 每片重1克 乙 94 障眼明片 甲 95 滴耳油 甲 96 熊胆丸 每粒装0.25克 甲 97 赛空青眼药 每支重0.25克 甲 98 鼻炎康片 甲 99 鼻炎滴剂(外用) 每瓶装5毫升(每1毫升含黄书成20毫克) 甲 100 噙化上清丸 每丸重1.5克 甲 101 噙化上清片 甲 102 增光片 甲 103 藿胆丸 甲 104 藿胆片 甲 105 麝珠明目滴眼液 每支装0.3克 甲

    六、骨伤科用药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1 三两半药酒 甲 2 大风丸 甲 3 云南白药气雾剂 每瓶装(l)60毫升(2)100毫升 乙 4 云南白药创可贴 1.5cm×2.3cm 乙 5 云南白药酊 每瓶装(l)30毫升(2)50毫升(3)100毫升 乙 6 云南白药膏 (l)6.5cm×10cm(2)6.5cm×4cm 乙 7 王回回狗皮膏 每张净重(l)15克(2)30克 乙 8 风湿伤痛膏 (1)4.0×6.0cm(2)5.0×7.0cm 甲 9 代温灸膏 甲 10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乙 11 外伤如意膏 每支装30克 甲 12 田七跌打风湿软膏 乙 13 伤乐气雾剂 每瓶装14克 乙 14 伤痛宁膏 乙 15 关节止痛膏 乙 16 红花油 每瓶装(1)6.5克(2)16克(3)27克 乙 17 红药气雾剂 每瓶装(1)30克(2)50克(3)100克 甲 18 妙济丸 每丸重6克 甲 19 国产血竭胶囊 每粒装0.3克 甲 20 复方热敷散 甲 21 *** 乳 每瓶装(1)70毫升(2)100毫升 乙 22 独圣活血片 每素片重0.4克 甲 23 独活止痛搽剂 乙 24 独活寄生合剂 甲 25 骨疏康颗粒 每袋装12克 甲 26 消炎镇痛膏 乙 27 消痛贴膏 (1)90mm×12Omm(2)7Omm×95mm 乙 28 颈复康颗粒 每袋装5克 甲 29 颈痛灵药酒 每瓶装(1)100毫升(2)250毫升 甲 30 黄金波药酒 甲 31 舒筋定痛酒 (1)150毫升(2)毫升 甲 32 舒筋活血定痛散 每袋装12克 甲 33 舒筋活络酒 甲 34 跌打扭伤散 每袋(或每瓶)装10克 甲 35 跌打 *** 药膏 甲 36 解痉镇痛叶 每瓶(l)14毫升(2)30毫升 甲 37 竭红跌打酊 乙 38 辣椒风湿膏 乙

    七、皮科用药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组成) 分类 1 十味乳香丸 每10丸重3克 甲 2 乌蛇止痒丸 每10丸重1.25克 甲 3 瘀胶囊 每粒装0.32克 甲 4 皮肤康洗液 50毫升 乙 5 皮敏消胶囊 每粒装0.4克 甲 6 冰霜痱子粉 乙 7 百癣夏塔热片 甲 8 疗癣卡西甫散 每袋装10克 甲 9 羌月乳膏 每管装10克 乙 10 松花散 每瓶装30克 乙 11 金花消痤丸 甲 12 珊瑚癣净 每瓶装250毫升 乙 13 荨麻疹丸 甲 14 黑豆馏油软膏 甲

    【】、【部分】、【】、【】、【国家】

  • 冉冉云
    回复
    2024-01-28 01:01:55

    1、罗汉果西洋菜猪肺汤

    【来源】 民间药膳方

    【用料】 罗汉果半个,西洋菜300克,猪肺120克,南杏仁20克。

    【制作】 将罗汉果洗净;西洋菜洗净,摘节;南杏仁用开水烫,去衣。猪肺洗净,干水,切块。把罗汉果、南杏仁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放入猪肺、西洋菜,再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加少许精盐即可食用。猪肺及西洋菜均可食。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常用于支气管炎属肺燥有热者;症见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干咳咯痰不爽者。

    2、川贝雪梨猪肺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川贝10克,雪梨3个,猪肺100克。

    【制作】将猪肺洗净、切块;雪梨洗净,去核,每个连皮切4块;川贝打碎。将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饮汤吃猪肺、雪梨。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燥热伤肺,肺津不足,症见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咽干口渴。
    咳嗽食疗方

    1、风寒咳嗽: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 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1)二汁饮: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 次。

    (3)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4)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盖焖浸10分钟,再调入蜂 蜜适量,趁热顿服。

    (5)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6)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1个,洗净,挖空中心,将蜂蜜100克装入,置大碗内,加水蒸熟 服。

    (7)红皮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将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 饮服。

    (8)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9)家庭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等。

    3、痰温咳嗽:特点是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

    (1)橘皮粥:鲜橘皮30克,洗净,切丝,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2)薏仁粥:薏苡仁50克,粳米100~200克,共煮成粥,常饮服。

    (3)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 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4)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 成加少许白糖。

    (5)柚皮饮:柚子皮适量,水煎服。

    (6)常备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4、痰热咳嗽: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治宜清热化痰。

    (1)荸荠海蜇饮: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分服。

    (2)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3)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 ,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4)杏仁糖:带皮苦杏仁、冰糖各等份,研碎混合,刺成杏仁糖,早服各冲服3克。

    (5)核桃仁150克,冰糖200克,山楂50克。先将核桃仁水浸糜成浆,再将山楂熬成汁,去滓 ,入冰糖及核桃浆同煮熟。随意食。

    (6)冬瓜子15克,加红糖少许,捣烂后开水冲服,一日2次。

    (7)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先声咳喘宁、复方鲜竹沥、鲜竹沥等。

    5、气虚咳嗽:特点是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治宜健脾益气, 补肺止咳。

    (1)豆腐煲:豆腐250克,红糖50克,生姜5片,慢火煲1小时,每晚睡前食用,连服1周。

    (2)杏仁、萝卜、猪肺汤:猪肺、白萝卜各1个(切块),杏仁9克,共炖烂熟食。

    (3)海带根500克,生姜75克,红糖适量。加水熬成450毫升的浓缩糖浆,每次15毫升,日3次 ,10在为一疗程。

    (4)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滓。入淘净粳米, 加水煮至粥成。温热顿服。

    (5)猪肺薏仁粥:薏米150克,猪肺1个,切丁,共煮成粥。

    (6)花生红枣汤: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水煎。食花生、枣,喝汤。日2次。

    (7)常备中成药:儿康宁、四君子合剂。

    6、阴虚咳嗽:特点是干咳少痰,咳久不愈,常伴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治 宜滋阴润肺止咳。

    (1)门冬粥:天门冬15~2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煎天门冬取汁去滓,入粳米同煮为 粥、粥成加入冰糖。每日早起空腹服用。

    (2)银耳粥:银耳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银耳加水煮至六成熟,入米共煮成粥,直锅 前加冰糖。

    (3)百合粳米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红枣5~10枚,赤子豆30克,白糖适量,先将红小 豆煮至半熟,入粳米、百合、红枣同煮为粥,粥成后加入白糖。

    (4)川贝酿梨:川贝母12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00克,糯米100克,白矾3克。先将糯米蒸熟,冬瓜条切成小颗粒,川贝研成末,白矾溶于水;再将雪梨去皮,切下盖,挖出梨核,浸入白矾溶液中以防变色;制作时取出梨,在沸水中烫一下,冲凉,放碗内,将糯米饭、冬瓜条粒、冰糖拌匀,和入川贝粉,装雪梨内,盖好,蒸1小时至烂即成;另将剩下的 冰糖溶水,收浓汁,淋在刚出笼的梨上。每早晚各吃梨1个。

    (5)川贝冰糖梨:川贝粉3克,大梨1个,冰糖6克。将梨去皮,挖去梨心,填入川贝粉、冰糖 ,蒸熟食之。

    (6)蜂蜜蒸梨(萝卜):梨或白萝卜1个,挖空心,蜂蜜30克装入梨或萝卜内,蒸熟食用,每日 2个。

    (7)黑芝麻60克,核桃仁60克,冰糖50克,共捣烂,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早晚空腹服。尤其适用于伴阴虚肠燥便秘者。

    (8)百合猪肺汤:百合30克,猪肺250克。共慢火炖熟,加少许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肺。

    (9)银耳鸭蛋:银耳9克,先煮;鸭蛋1枚,打入银耳汤,加入适量冰糖调味食用。

    (10)家庭常备中成药:养阴清肺丸、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等。

    其他:润肺

    塘葛菜煲生鱼:鲜塘葛菜一斤,生鱼一斤(去鳞和内脏),瘦肉二两,蜜枣四枚,老姜30克,果皮1/8个,清水18碗,明火煲取10-12碗,收汤后调味,供8-10人用。

    功效:养阴、清肺、润燥。

    特点:成汤清撤鲜美。

    川贝南北杏煲猪肺:猪肺半斤,瘦肉二两,猪骨四两,川贝25克,南北杏各一两,蜜枣5枚,老姜30克,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润肺化痰,顺气止咳。

    特点:成汤杏香四溢,甘醇滋润。

    五爪龙菊花土鲮鱼:土鲮鱼一斤(去鳞脏),五爪龙三两,鲜菊花三两,蜜枣四枚,老姜30克,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润肺益气养颜。

    特点:菊香飘溢,味美清甜。

    霸王花煲猪肘:连皮猪肘一斤,霸王花二两,章鱼一两,猪骨四两,蜜枣五枚,果皮1/4个,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清肺、滋润、润肺。

    特点:清淡之中见浓郁,气味香浓。

    苹果雪梨煲瘦肉:苹果六两,雪梨四两,猪骨一斤,瘦肉三两,果皮革1/4个,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滋肺、养颜、润燥。

    特点:甘甜美味,果香四溢。

    沙参玉竹煲猪(月+展):猪(月+展)四两,猪骨二两面三刀,海蛤二只,沙参50克,玉竹50克,蜜枣4枚,老姜25克,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养阴清肺,润肺益气。

    特点:味甘鲜美,醇怡。

    龙牙合麦冬煲猪脚:猪脚一斤,瘦肉二两,腊鸭头二两,龙牙合50克,麦冬30克,花生仁50克,蜜枣4枚,老姜20克,果皮1/8个,前法收汤,供8-10人用。

    功效:滋肺补肾,益阴润燥。

    特点:略带胶怡,醇香露滑。

  • 景天
    回复
    2024-01-28 00:00:45

      淮山【功效】: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
      脱垂。
      【禁忌】:感冒、温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粉葛:具有解肌开阳、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作用,入药治疗高血压、心绞痛、胃
      溃疡、胃痉挛、胃炎性疼痛等症。既是常用中药材,又是膳食佳品。
      牛蒡: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
      疽疮疥。可增强人体内最硬的蛋白质“骨胶原”提升体内细胞活力。在体
      内发生化学反应,可产生三十种以上物质,其中“多量叶酸”能防止人体
      细胞发生不良的变化,防止癌细胞产生。促进体内细胞的增殖,强化和增
      强白血球,“血小板”,使T细胞以3倍的速度增长,强化免疫力,提升抗
      癌之功效。
      毛根:应当是白茅根之误或俗称。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竹庶:除热止渴,和中,宽隔,行水。用于发热口干,肺燥咳嗽,咽喉肿痛,
      心胸烦热,反胃呕吐,妊娠水肿。节上嫩芽:用于糖尿病。傣族用于调补
      气血,口干咽燥,倦怠乏力。其实就是甘蔗的一个品种。
      马蹄:荸荠甘寒。清热、消食、醒酒、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
      治痢、调崩。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铁、维生
      素A、B1、B2、C等。还含有抗癌、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荸荠英。可以
      清热去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其功效主要是清热祛毒,保健养身,辅助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

葛芪通脉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葛酮通络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