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方黄芩片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14229
复方黄芩片的功效与作用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2-12-18 15:52:48

复方黄芩片是由穿心莲、虎杖、黄芩、十大功劳组成的一种中成药。本品的性状是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颜色是棕褐色的,味道发苦。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也有凉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患有感冒发热、痈肿疮疡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本品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1-28 03:03:00


  • 南絮
    回复
    2024-01-28 03:03:00

    可以辅助治疗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的,你的症状考虑为是由于肛门湿疹引起的可能比较大,再者也不能排除痔疮、肠道寄生虫病引起的可能的。建议你可以用温水清洗下局部再涂抹氧化锌软膏涂抹治疗,也可以服用防风通圣丸或者湿毒清胶囊来治疗。

  • 景天
    回复
    2024-01-28 03:03:00

    版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说明:复方黄芩片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01月30日国药监注[2002]34号《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的通知》发布。

    【标准来源】部标十八册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

    品名:复方黄芩片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本品为喉痹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4次。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3.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7.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

    【规格】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地 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

  • 半夏
    回复
    2024-01-28 02:02:50

    ……

    (1)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间质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也能用于肺结核病。

    (2)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3)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4)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用于免

    (5)疫性肝病。

    (6)治疗各种免疫性、过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

    (7)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皮肤、眼睛的各种炎症。

    (8)黄芩炭治疗各种出血。黄芩传统用于妊娠恶阻和保胎,也为现代临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黄芩的衍生品


    (一)黄芩片

    黄芩片是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黄芩。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方中药物共奏清热解毒的功效。方中药物治疗效果显著,针对性强,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服用时间

    需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小时服。安眠药物则应在睡前服。其它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总之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

    服用方法

    口服。一次1-2片,一日3-4次。方中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饭前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副作用

    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但方中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饭前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黄芩茶


    黄芩茶,主要原料野生黄芩,采自京西海拔700米以上生态涵养地区。其茶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晶莹清澈,口感爽滑,润喉回甘,且极耐冲泡。黄芩茎叶具有镇静调压作用,适合血压高、失眠体弱人群晚间饮用,长期饮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质量,预防神经衰弱,调节血压等保健作用,是养生保健之佳品茶饮。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用途

    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用法

    准备黄芩6g,绿茶3g,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适用人群

    (1)需要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2)需要保肝利胆,解酒解毒的人群;

    (3)需要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人群;

    (4)需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人群;

    (5)需要改善胃肠不佳,长期便秘的人群;

    (6)需要改善胃肠不佳,长期便秘的人群;

    (7)需要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的人群;

    (8)需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人群;

    (9)需要防辐射,减压健脑增强记忆力的人群。

    黄芩的服用方法


    (一)药膳

    黄芩蒸猪腰

    配方

    猪腰2个,黄芩12克,调料适量。

    制作

    (1)将猪腰切开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2)将猪腰与黄芩共置瓷器内,酌加调料,隔水用旺火蒸至猪腰熟透,去黄芩,分2次食用,5日为l疗程。

    功效

    补肾清热,安胎。适用于血热之先兆流产。

    胡连黄芩粥

    配方

    胡黄连、黄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将胡黄连、黄芩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 10分钟后,水煎取汁。

    (2)粳米入药汁中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

    清热燥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血脂异常。

    (二)黄芩的附方

    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治痔疮:黄芩、紫草、关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姜黄、丹参,根据医嘱量,每天晚上一帖。(《民间方》)

    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治富贵手:黄芩6g,苦参12g,干地黄24g。将上三味加水煎熬,去渣取汁。口服。饭前空腹服用,1日3次。方中以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三物黄芩汤 (《千金方》) ?

    治协热下利:葛根半斤(15g),甘草二两炙(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 ?

    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烦闷,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柴胡12 黄芩9 白芍9 法夏9 生姜15 枳实9 大黄6 大枣5枚。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

    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上一页全文完(共 16804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复方黄柏祛癣搽剂的功效与作用

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