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肝阳上亢引火归元引火下行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3591
肝阳上亢引火归元引火下行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2-12-18 15:52:48

肝阳上亢引火归元引火下行可以通过口服益气降火药物来做改善,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来做调理。也可以配合理疗的方法改善,比如针灸以及艾灸等。

肝阳上亢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烦躁和脾气暴躁,还会伴有四肢冰凉和口干舌燥等症状。在治疗期间要做好保暖措施。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2-02 16:16:10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6:16:10

    “引火归元”和“引火下行”的区别如下:

    一、引火的方向不同

    1、引火归元:是将头上或上半身的火气或气血引到腰腹部,以此排掉腰腹部的寒湿,从而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常见的外治方法有腰腹部艾灸或敷药。

    2、引火下行是将头上或上半身的火或气血引到腰腹部甚至脚底,这样对寒性体质或气血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二、概念、方法不同

    1、引火归元:本质而言,是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结合益气固脱法、利水法、降逆定喘法、补气、养血、生津等治法配合使用,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

    2、引火下行:一般包括直接苦寒泻火法、向下导火法(引体火)以及交通心肾法(引心火),综合引火下行药,将火导入小便而排除体外。

    三、出处不同

    1、引火归元:?

    出自《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2、引火下行:

    《本草经疏》中说:“走而能补,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

    《本草求真》说:“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但杜仲性补肝肾,能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得中”。

    参考资料:

    —引火归元

    —回阳救逆

  • 景天
    回复
    2024-02-02 15:15:00

    我们今天开始讲肾经的穴位,涌泉穴。

    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可以针刺,可以艾灸,可以按摩,可以贴药。

    主治的是头项痛,音不能言,惊风,黄疸,咽喉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足心热痛,癫狂,休克等。

    解剖来看,针体穿过皮肤 浅筋膜 跖腱膜经趾短屈肌 第二状肌 第二、第三骨之间的第一趾侧骨间肌内。

    支配该皮区的神经是足底内侧皮神经。

    ①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木。为肾经的子穴。涌泉穴在人体最下面的足底部,传统针灸取穴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艾灸涌泉可治疗久治不愈的神经性头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②按脏病取井穴方法,涌泉又为昏迷、休克、中暑、小儿惊风等神志疾病的急救要穴。

    ③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元阴元阳,精之所舍,胞之所系,井穴可治脏腑之病。故灸此穴,可使不正之胎位获得矫正。和昨日讲的至阴穴一样,至阴穴是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也是沟通膀胱经与肾经。

    ④厥证伍肝俞、脾俞、丰隆,以疏肝郁、运脾气、化痰浊治其本,佐神门、心俞宁心气养神明,方名“涌泉平厥愈癫方”。

    ⑤治狂证,伍大陵、曲池消心火除热邪,佐人中、隐白、少商醒神开窍,辅丰隆和胃化痰降浊,方名“涌泉省神愈狂方”。

    ⑥治痫证,佐丰隆以杜生痰之源,伍神门、间使以开窍醒神,取筋缩以缓筋松节而定搐,方名“涌泉定搐愈痫方”,昼发者辅申脉,夜发者辅照海。

    ⑦治小儿急惊风,伍人中、大椎、合谷、十宣、太冲、阳陵泉,以平肝熄风,清热开窍,镇惊安神,方名“涌泉急惊方”。

    ⑧治慢惊风,佐中脘京门、食窦、天枢、足三里、行间,以温补脾肾,培元息风名“涌泉慢惊风方”。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里了,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欢迎一起每日打卡。

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的原因

肝阳上亢引起流鼻血如何止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