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胆泻肝汤阳亢可以治疗吗

时间: 阅读:4752
龙胆泻肝汤阳亢可以治疗吗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2-12-18 15:52:48

龙胆泻肝汤可以治疗阳亢,能够清热泻肝火,改善因为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口苦耳聋,两侧肋部胀痛以及妇女白带臭、舌红苔腻等症状。

肝阳上亢者平时要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的劳累。日常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如冬瓜、苦瓜等清热去火。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8:18:27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本证多由肝肾阴虚,不能制肝阳,或恼怒焦虑,气火内郁,暗耗阴津,阴不制阳所致.
    肝风内动证是指由于肝阳上亢、高热、血虚、阴虚等原因,而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证候。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种。
    肝风
    传统认为,风、火、痰、虚、气、血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认为肝胆湿热可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足厥阴肝经感受湿热,常见湿热下注,引起尿频、尿急、阳痿、脱疽等病。治疗以龙胆泻肝汤去当归、生地、柴胡,加天麻、龙牡、代赭石为基本方,称为龙胆加减方,头痛剧烈者,可加全虫、蜈蚣等解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8:18:27

      龙胆泻肝汤,多用于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皆有一定疗效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龙胆泻肝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龙胆泻肝汤中药方剂
      处方

      龙胆草 6克;黄芩 9克;山栀子 9克;泽泻 12克;木通 9克;车前子 9克;当归 8克;生地黄 20克;柴胡 10克;生甘草 6克。

      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功能主治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

      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禁忌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抗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

      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

      化裁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禁忌

      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附方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

      附注

      本方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辩证要点。

      方剂比较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皆为泻肝经实火之剂,其不同点在于:龙胆泻肝汤泻肝火并能清利湿热,且能兼顾滋养阴血,使祛邪不伤正用治肝火上炎,湿热下注证;泻青丸泻肝火,并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当归龙荟丸则备集大苦大寒之药,着重于泻实火,使从二便分消,乃攻滞降泻之剂,用治肝经实火证,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

      文献

      方论吴谦等:?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

      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以出也。然皆清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也,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龙胆泻肝汤其他方剂
      方剂一

      【出处】《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方组趣味记忆】 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解:黄(黄芩),子(山栀子),龙(龙胆草),木(木通),车(车前子),当(当归),地(生地黄),卸(泽泻),柴(柴胡),草(甘草)。

      【功用】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 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方论】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化裁】 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附方】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

      【附注】 本方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

      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皆为泻肝经实火之剂,其不同点在于:龙胆泻肝汤泻肝火并能清利湿热,且能兼顾滋养阴血,使祛邪不伤正用治肝火上炎,湿热下注证;泻青丸泻肝火,并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当归龙荟丸则备集大苦大寒之药,着重于泻实火,使从二便分消,乃攻滞降泻之剂,用治肝经实火证,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方剂二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组成】柴胡梢 泽泻各3克 车前子 木通各1.5克 生地黄 当归梢 草龙胆各9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功用】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方剂三

      【出处】《疡科选粹》卷四

      【组成】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等分。

      【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出白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

      【出处】《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组成】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主治】暴怒伤肝而动火,产户不闭者。

      【用法】水煎、温服。

      方剂五

      【出处】《治疹全书》卷下

      【组成】胆草、山栀(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黄芩、麦冬、元参。

      【功能主治】泻肝化痰。主急惊风。

      方剂六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处方】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小青皮1钱半(炒),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炒),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炒),鲜生姜1片。

      【功能主治】肝胆火逆,面肿连颐,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恼怒伤肝,肝胆火逆,而湿热不消,循经彻络,故面肿漫连两颐焉。生地滋阴以降胆火,胆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气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曲之火,车前子利湿热之气,当归活血养肝,生姜散郁退肿焉。水煎温服,使火降气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颐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剂,为肝胆火逆颐肿之专方。

      方剂七

      【出处】《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花1钱半,花粉1钱半,连翘1钱半,黄芩1钱半,丹皮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泻肝火,解毒。主牙痈,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下疳,便毒杨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剂八

      【出处】《症因脉治》卷三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腹胀,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脉左关弦数。

      方剂九

      【出处】《医统》卷六十

      【处方】龙胆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钱,酒黄柏1钱,防风根2钱,麻黄根2钱,苍术5分,猪苓3分,泽泻3分,藁本2分,红花2分,当归2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尿黄,臊臭淋沥,两丸如水,汗浸两胯,阴头亦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稍热服。

      【注意】忌酒。面。

      方剂十

      【出处】《伤寒大白》卷三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功能主治】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

      方剂十一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

      【主治】肝经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方剂十二

      【来源】《验方新编》卷十一

      【组成】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

      【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 龙葵
    回复
    2024-02-02 18:18:27

    肝阳上亢
    就类似于西医说的高血压,根本原因就是
    肝阴不足

    阴水
    不能制约阳气,阳气过于亢盛,所以治疗原则也是补肝肾之阴,
    杞菊地黄丸

    生脉饮

    六味地黄丸
    等等就是常用药,注意饮食劳逸,两三个最少才可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2 17:17:17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5肝阳头痛的症状6肝阳头痛的治疗7参考资料附:1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穴位2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方剂3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中成药4头痛·肝阳上亢证相关药物 1拼音

    tóu tòng ·gān yáng shàng kàng zhèng

    2英文参考

    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头痛·肝阳上亢证(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1])为病证名[2]。又称肝阳头痛[3]。是指肝阳上扰,以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3]。

    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

    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2]。《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

    5肝阳头痛的症状

    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2]。

    6肝阳头痛的治疗

    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2]。《医醇賸义·诸痛》:“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息风火。”用羚羊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2]。本证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眼原性头痛等疾患[2]。

    7

六味回阳饮治肝肾吗

龙胆泻肝汤治肝阳上亢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