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岁孩子梦游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12406
七岁孩子梦游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2-12-18 15:52:48

七岁孩子梦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西泮或阿普唑仑等药物进行治疗。2.建议患者改善睡眠,早睡早起。在睡前不要观看刺激性的电影、动画等,也可以有效的缓解以上症状。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患者尽量的睡在一楼或卧室较低的位置,以免受伤。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05 09:09:33


  • 蓦山溪
    回复
    2024-02-05 09:09:33

    唤醒疾患包括梦游(Sleep walking)、夜惊(Sleep terror)及意识不清的唤醒(Confusional arousal)等三种疾患。这类的疾病乃是病患从深度睡眠期觉醒,但却无法完全清醒过来,而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行为。隔天醒来,对昨晚发生的事件一点都不记得。

    孩童的唤醒疾病通常没有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 然而成人却常见到有精神或心理上的诊断,但即使你治疗他的精神心理疾病,唤醒病患并不会改善。孩童的唤醒疾患通常没有梦的记忆,如果有,也是片片断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成人却常见有活生生的梦。

    多项睡眠生理脑波仪通常显示病患从深度睡眠期醒来,醒来后的脑波依然可处在深度睡眠期,或变成浅度睡眠期,甚至处在清醒的状态。

    梦游(Sleep walking)梦游又叫做睡行,在4 岁以后的小孩常见,特征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晚上,孩童从睡觉中坐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但步伐缓慢且能避开障碍物,有时手上还把玩一些器具像厨房的器皿或浴室的水瓢等,衣衫不整且喃喃自语。如果试图叫醒他,他可能会变得意识混乱并有躁动的现象。

    通常孩童可以没有困难的回到床上,很快继续入睡,隔天早上醒来对昨晚发生的事毫无记忆。梦游的孩童很少有作梦的报告,即使有亦是片段,残缺不全,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成人的梦游却经常有活生生的梦发生。30%有夜惊(Sleep terror)的孩童,同时有梦游的现象。梦游并无男女的差异,但却常见有家族史。据统计在所有的人口中,约有15%的人在他们的孩童时期,有过至少一次梦游的经验,发生的尖峰期在4至8岁,15岁后会慢慢的消失,只剩下约0.5%的成年人会有偶发性的梦游发生。而诱发因子包括睡眠不足、发烧、过度疲倦、使用安眠药和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精神心理疾患跟孩童的梦游无关,但跟成人却有关,只不过即使您治疗成人的精神症状,梦游仍然持续。当孩童发生梦游时,应该引导他回到床上睡觉,不要试图叫醒他,隔天早上也不要告诉或责备病童,如此会造成孩童有挫折感及焦虑感。如果发作次数实在频繁,就应该求助医师给予药物的帮忙。

    成人的梦游大多源自孩童时未完全缓解的梦游,当然成人的梦游亦可发生于以前毫无梦游病史的成人,大多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成人梦游除了药物控制外,精神治疗也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梦游者在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来,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朦胧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下床行走时,周围虽漆黑一片,但患者一般不会碰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行走自如。据了解,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甚至他们还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梦游是一种奇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情绪有时会波动很大,甚至说一大堆胡话,别人很难听懂。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的,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以6~12岁的男孩多见。
    事实上,梦游与做梦无关,因为根据脑波图的记录,梦游是在沉睡的阶段并非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阶段人是不会做梦的,因此梦游称为睡中行走可能更符合事实。关于梦游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无法确知。估计可能有以下四方面:
    1.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发育因素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梦游症的典型病例。
    梅某,男,9岁,因发作性入睡后起床活动多次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暑假里的某一天,患儿看完电视后,上床入睡,约过1小时,突然起床,开门走到五层搂上同学家门口,停留一会儿又自行回家上床入睡。次日否认有此事,以后常常在入睡后不久,即自行起床,饮水,开抽屉取物,或走到妈妈身边用手抚摸妈妈,口中念念有词,对旁人说话不予理睬,眼神茫然,数分钟后又自行上床入睡,就诊前2天晚11点多钟,患儿又突然起床,提起桶走下四楼,在百米外倒了垃圾,又提着空桶回家,对母亲问话不答,双目直视,口中喃喃自语,摇他的躯体也无反应,后又酣然入睡。次日却否认此事。
    最后,谈谈梦游症的治疗,包括两方面: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梦游症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6~12岁的男孩,在排除器质性因素的基础上,多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节奏及生长发育因素有关。因此,应首先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该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现梦游行为而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以至使梦游症状加重。向家属及患儿解释清楚,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正在发作的患儿应将其叫醒或将其引到床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渐减少,最终彻底缓解。
    2.睡眠卫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应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第三对该症患儿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5 08:08:23

    梦游症好发于6至12岁的儿童,10岁前,四成小孩有梦游症状况发生,通常长大后会改善,但是若一周发作频率达三、四次,就有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科检查。

    睡眠障碍不再是成人的专利,小孩也会有。从症状较轻微的夜惊、梦魇,到严重的梦游,都是12岁以下孩童常见的睡眠障碍。他们多能长大后自动改善,但是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减少发作频率。

    电影里的梦游剧情,在现实生活里并不是一样浪漫。林口长庚儿童神经内科医师张明瑜表示,国外有资料显示,约有四成的小孩在十岁以前有梦游症的状况发生,一般好发期在6岁至12岁的儿童身上。通常长大后会自动改善,除非频率频繁,一周达三、四次,就有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科检查。

    梦游症不论大人小孩,经常发生在睡觉后1.5小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通常隔天会浑然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去了哪里。他强调,有梦游症的小孩最常在梦游时走到父母的房间,建议父母只要引导他们回去睡觉,「不用叫醒,扶著回房间就好」。张明瑜提醒,有发烧、家族史、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周期性肢动症的小孩,发生梦游症的状况比一般人高,家长需要特别留意。

    梦游症在诊间可以透过一些镇定剂来做治疗,但是医师建议,最好还是透过一些行为治疗来协助。包括:

    1.规律睡眠: 尽量不要让孩子有睡眠不足的问题。张明瑜解释,有些节庆,小孩会跟着大人晚睡,或是玩得太开心,都可能引起梦游症。因此建议,让孩子养成规律睡眠,睡足八小时。

    2.睡前避免脑神经的干扰: 很多人成天3C产品不离手,包括小孩也是玩平板、手机,但是这些产品的蓝光容易干扰脑神经、影响睡眠,张明瑜建议睡前不要玩。

脾约证的治疗

气虚心跳加快怎么治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