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乏力盗汗怎么处理

时间: 阅读:4392
乏力盗汗怎么处理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2-12-18 15:52:48

乏力盗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如果是肾虚导致的,可以在咨询专业医生后,使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2.肺结核的患者也会出现以上症状,并伴有消瘦等,可以使用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到医院进行胸部CT、胸部X线等检查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2-12 04:04:26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12 04:04:26

    盗汗用中医可以通过按摩、针灸来进行治疗,通过一些中医的疗法能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的功效。盗汗可能是由于阴虚所导致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身体乏力和四肢酸痛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滋阴清热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能够促进病情得到快速的恢复。
     盗汗的中医治疗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临床表现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病因病机
      1、肾阴虚: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则汗。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而汗止。
      2、结核病。
      轻重分型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性质划分
      1、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2、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中医的汗证较为常见的有自汗与盗汗。其中时有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盗汗。在现代医学中,甲亢、风湿热、休克、结核、低血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也可引起出汗异常。
      对于自汗的中医辨证调理,分为三种证型:营卫不和、肺脾不足及热滞于内。
      营卫不和,常常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常见于表虚之人而冒风受寒,或经常失眠者,遇情绪波动则汗出加重。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可选用调和汤:桂枝12克,白芍20克,黄芪30克,黄芩12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白芷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防风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建中丸、玉屏风口服。
      肺脾不足,汗出恶风,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气短,活动后汗出较甚。舌质淡,脉细弱。针对此证,相应宜补益脾肺,益气固表,可以选用补益固表汤:黄芪60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百合20克,灵芝15克,莲子15克,扁豆15克,枸杞子20克,龙眼肉20克,熟地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参蛤丸口服。
      热滞于内,常表现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颧热,烦躁不安,或兼有发热,肢节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泄内热,可选用清化汤:双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公英20克,地丁15克,石膏30克,知母15克,竹叶12克,黄连10克,莲子心1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丹皮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热炎宁、败毒丸口服。
      盗汗的临床辨证分型多分为:心血不足及阴虚火旺二型。
      心血不足,常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可选用养心汤:柏子仁12克,酸枣仁30克,远志12克,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鹿角胶10克,龟板胶6克,麦冬12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生地20克,黄连3克,茯神1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安神丸、归脾丸口服。
      阴虚火旺,往往出现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滋阴汤:黄精15克,玉竹12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天冬12克,桑葚2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黄芪30克,竹叶12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 芍药
    回复
    2024-02-12 03:03:16

    抑郁症盗汗乏力怎么办?
    盗汗一般是阴虚造成的,中药疗程比较长,一般需要用药两个月左右,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也可以多吃一些枸杞,核桃,黑豆,黑芝麻等补肾益肾的食物。
    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提倡选用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类药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等。SSRIs:代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坐立不安、性欲减退、头痛等。SNRIs: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激越症状和性功能障碍。NaSSAs:代表药物为米氮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镇静和体重增加。NDRIs: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疼、震颤、惊厥、激越、失眠、胃肠不适等。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抗抑郁药物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若用药治疗6~8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患者在急性期症状部分缓解后,因早减药或停药后出现症状复燃。巩固期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需持续治疗至少4~6月,需强调治疗方案、用药剂量、使用方法与急性期相同。维持期治疗: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结束巩固期治疗之后还应进行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如出现两次以上的复发,尤其是青少年起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或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3次或以上)主张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一般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可以有效防止复发。维持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可缓慢(数周)减药直至终止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出现,应迅速恢复原有治疗剂量。

乏力出虚汗怎么处理

乏力冒虚汗怎么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