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觉惊跳,有可能会出现哭闹,四肢身体无意识的抖动,频繁的惊吓举手。出现这种症状,可以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血清电解质的检查,脑电图的检查来进行确诊。
婴儿出现的惊跳,有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了低钙血症导致的,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癫痫引起的。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说非常“嗜睡”,只要吃饱了就一直睡。但是刚从妇产医院抱回家,很多宝妈就发现,宝宝睡觉的时候小动作特别多,一会伸胳膊,一会抓脸,最重要的是经常会有惊跳反应,从睡眠中突然惊醒,导致哭闹、害怕,难以再次入睡。
惊跳反射的症状主要表现 :宝宝会因为突然的受到噪声刺激,或者被猛烈地放到床上,新生儿立即把双臂伸直,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这时候对宝妈真的是一种考验和折磨,一方面没有太多精力去哄他,一方面听着孩子哭闹,月子期间休息不好,还容易留下后遗症。
睡眠对于新生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候又是惊醒、又是睡不好,宝妈该如何解决呢?
老一辈的经验中,就要要把宝宝裹起来,打襁褓,让宝宝手脚都不能动,像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宝宝就能睡得踏实。
这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今医生都不建议绑手绑脚了,这样不利于新生儿的骨骼发育。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妙招,很多宝妈都在推荐这个好物——投降式睡袋 。
宝宝初生时,最喜欢的睡姿就是“投降式”,把小手举到头顶上,这样既舒服又有安全感,这款睡袋特别适应新生儿的天性,让他小手有处可放,而且不会因为各种小动作抓到脸。
有了外部的舒适包裹,新生儿的惊跳反射现象可以得到缓解,惊跳次数减少和惊跳的程度减轻后,宝宝惊醒次数可以减少,睡眠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在挑选和使用投降睡袋的时候, 需要注意一以几点:
1、材质要优。新生儿的贴身服饰睡袋等,优先挑选全棉材质,更柔软不伤皮肤、透气性也更好。
2、不要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穿睡袋,可以在哄睡之前、宝宝情绪较好的时候穿上。
3、使用睡袋的时候,保证宝宝的腿部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宝宝小时候腿是m型才正常的。
4、一般惊跳反射会在3-6个月内消失,没有惊跳反射了就无需再使用。
宝宝出现惊跳反应,妈妈们都以为宝宝是受到了惊吓。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要怎么安抚呢?宝宝出现惊跳反应时要怎么办?妈妈们不要着急,一起来看看应对方法~
宝宝惊跳反应怎么安抚
宝宝刚刚出生,很多细心的家长经常会发现,当打开小宝宝的被子,或不远处有一点声音时,他会全身快速地抖动。是宝宝胆子太小了,还声音把他吓着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刺激引起的兴奋容易“泛化”,表现为在打开新生儿包被或是大声、强光、震动以及改变他的体位都会使宝宝抖动起来,出现震颤样自发动作,或缓慢的、不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动作,有时甚至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等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通常被称做惊跳。
由于这些都是大脑皮层下中枢支配的,所以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没有病理意义,家长大可不必紧张。新生儿出现惊跳时,只要成人用手轻轻按住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没有裹包被的新生儿,只要扶住他的双肩或抱在你的怀中,也可以使他安静下来。新生儿惊跳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
宝宝惊跳反应
学名叫做“莫罗氏反射”,指的是在“突然的声音”和“感觉到下坠”这两种情况下,婴儿会像受惊了一样,两只手突然抬起,把自己弄醒。这个反射最晚到四五个月才会消失,很多老人说孩子被吓到了,其实不是,是所有新生儿都会有的神经反射,很正常的。
哪些刺激能引起惊跳反射
听觉刺激 最常见,多数是超乎寻常的噪声。
视觉刺激 也非常敏感,比如突然强光刺激或快速接近眼睛的刺激,都会引起眨眼反射和一系列防御反应。
触觉刺激 由于人体触觉感受器分布全身,所以由触觉刺激诱发的惊跳反射更为普遍,且往往不易被大人察觉。
本体感觉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本体感觉只能引起无意识的混乱反射,如果你捆绑过紧或者肢体位置不对,都会引起异常反射,影响安睡。
内脏感觉 比如当胃肠消化异常时,就会引起宝宝的特殊惊跳反射,也会影响睡眠。
由此我们在查找婴儿惊乍的原因时,应该从上述可能诱发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去分析,直到将可能的刺激排除,还宝宝一个安稳的睡眠。
如何应对宝宝的惊跳反应
这些引起莫罗反射的因素都是有应对办法的
建议
1.突然的声音
越安静,细小的声音就会越突兀。而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对付“突然的声音”的办法,不是保持安静,而是保持“嘈杂”,给宝宝放白噪音,音乐等,让环境一直有声音,宝宝就不会因为“突然的声音”被吓到了。不要担心什么白噪音影响听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听了好几个月了。你可能忘了,妈妈肚子里是很吵的。
2、下坠的感觉
如果你是将宝宝哄睡了,再放下,宝宝多半会因为下坠的感觉惊醒,所以,怎么“放下”还是有些讲究的:
第一:注意不要让宝宝的头先着床;
第二:最好是侧着放下,再躺平;
第三:大家都懂,放得慢一点。
当然,最好是不要睡着了放下,让宝宝慢慢习惯放在床上哄睡,你就不用发明一千零一种“放下宝宝”的方法了。
“放在床上哄睡”还会避免另一种导致宝宝落地醒的原因,往下看。
缺乏安全感
什么叫做缺乏安全感,就是对于“突然的改变”不适应,害怕,恐惧。
譬如说,我原来在妈妈肚子里被紧紧束缚着,怎么突然不被束缚了?哇~哇~哇~
譬如说,我睡着的时候是被抱着的啊,怎么突然没人抱了?哇~哇~哇~
试问,你睡着的时候在床上,醒了的时候发现在厨房的地板上了,你会不会发飙呢!
所以呢,打包裹是很重要的,已经很多妈妈表示,宝宝不包裹就放下醒,包裹了放在床上一睡两个小时。如果宝宝十分抗拒打包裹,那可以试试看用个枕头夹着他的身体,或者用小米或者豆子缝个口袋压住胳膊。
所以呢,让宝宝练习在床上睡着是很重要的,哪怕他一时练不会,但是请不要放弃努力,事实证明抱着哄是长久不了的。
还有一个让宝宝保持安全感的好办法,就是培养一个安慰物,这对宝宝以后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也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新生儿时期,我是鼓励妈妈们用安慰奶嘴的,这是最容易的一个办法,6-9个月再慢慢戒掉,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你的宝宝不喜欢安慰奶嘴也是没办法。
新生儿如果受到刺激或惊吓就容易出现惊跳反射的现象,而这种惊跳反射在新生儿3-4个月的时候会消失,如果此时还没有消失,就应当及时的给宝宝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惊跳反射
什么是惊跳反射,对于惊跳反射大家不太熟悉,它是一种全身性的动作,尤其是在婴儿躺着的时候看得最清楚。
惊跳反射是新生儿宝宝的本能之一。惊跳反射的表现是这样:突如其来的噪声刺激,或者被猛烈地放到床上,新生儿立即把双臂伸直,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宝宝一生下来就已经具备各种感觉,但这些感觉还很初级,随着大脑机能的发展,在丰富的环境刺激影响下,各种感觉便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及时加以练习,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及时训练,就可以将这种先天的反射会变成后天的本领。
当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射时,家长们不必担心,一般3-5个月就会消失,如果此时还不消失,就得要及时的治疗。
宝宝惊跳什么时候消失
惊跳反射通俗点讲就是指的宝宝受到惊下或刺激的时候,表现出的一种症状,这是一种本能的表现,但并不会长期存在,那宝宝惊跳什么时候消失?
惊跳反射属于新生儿期的暂时性反射。正常情况下,反射在生后3-4个月时自然消失。
为了降低婴儿惊跳反射症状的风险,要确保你的宝宝是仰卧睡觉。 到满月时,你的宝宝可能已经养成了一套吃和睡的规律,但不要强迫他遵守规律。在这个阶段,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宝宝只要表现出饿了,你都应该随时喂他,当然,最好是在他哭闹起来之前。
新生儿最容易出现惊跳反射的现象,有的宝宝在睡觉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几个月之后就容易消失。
宝宝惊跳反射严重怎么办
一般来讲,惊跳反射不太严重,会自行的消失,但是,也有几个月不消失的情况,那如果宝宝惊跳反射严重怎么办?
如果小宝贝在新生儿期不出现这些反射,或在出生后3-4个月反射仍不消失,就是需要我们进行干预的指标。
惊跳反射会发生的病变:
①超过4个月还有:可能神经病变,②超过6个月还有:肯定有神经病变,③上肢不对称反应:半身轻瘫、臂神经丛损伤、锁骨或肱骨骨折,④下肢反应消失:脊髓下段损伤与先天性髋关节脱臼3-4个月消失。
惊跳反射虽然是本能性的动作,但是严重的话,就必须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