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第二次疫苗要等第一次打了一个月再去打,注意宝宝打疫苗的时候,宝宝一定是健康的,不能有感冒,鼻塞的情况,宝宝打了疫苗以后体温会比正常情况下高,如果宝宝生病打疫苗会加重宝宝的病情,一定要宝宝打疫苗的前一个星期都没有出现过任何异常,宝宝打完疫苗也要在医院观察宝宝的情况,半个小时以后在离开。
疫苗接种时间表
疫苗接种时间表
1、卡介苗-----出生后初种,6--7岁复种;
2、乙肝疫苗----出生后第一针,一个月第二针,6个月第三针;
3、小儿麻痹疫苗-----2个月初伏,3个月复服,4个月第三次服,1岁半4次加服,4岁再加服1次;
4、百白破------3个月第一针,4个月第二针,5个月第3针,1岁半加强1针,6-7岁再加强一针;
5、流脑多糖体疫苗------第一针在6个月龄后的12月份接种;
6、麻疹疫苗-----8个月初种,1岁半复种,6-7个月再次复种;
7、乙脑疫苗-----1岁后的5月份基础免疫两针,间隔7-10,2岁后的5月份加强1针,3岁后的5月份再加强1针,6-7岁第4次强化1针。
对小儿来说,接种疫苗相当于得过一次轻型感染,因此凡是有下列情况,对是否要接种疫苗则应持谨慎的态度: (1)不明原因的发热; (2)因病正在接受治疗中; (3)刚患麻疹或水痘不满一个月; (4)一个月内已接种过某种疫苗; (5)最近一年内有不明原因的抽痉史; (6)孩子对鸡蛋过敏,最好不要接种用鸡胚培养出来的疫苗 (如流感疫苗 ); (7)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的孩子; (8)早产儿如果发育不良也应暂缓接种
1、乙型肝炎(乙肝)疫苗:0、1、6月龄。接种3次,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第1、2剂间隔≥28天。
2、卡介苗:出生时接种1次。
3、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2、3、4月龄,4岁。接种4次,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4、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接种4次,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5、白喉-破伤风(白破)联合疫苗:6岁,接种1次。
6、麻疹-风疹(麻风)联合疫苗:8月龄,接种1次。
7、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腮风)联合疫苗:18~24月龄,接种1次。
8、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2岁,接种2次。
9、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18月龄,接种2次,第1、2剂间隔3个月。
10、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岁,6岁,接种2次,2剂间隔≥3年;第1剂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剂间隔≥12个月。
11、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1次。
12、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2剂),2岁,6岁。接种4次,第1、2剂间隔7~10天。
13、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接种2次,2剂间隔≥6个月。
扩展资料
不宜接种疫苗的儿童:
孩子的健康对家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给孩子增加免疫力,防止传染病,家长们都及时去防疫站给孩子接种疫苗。但应注意,有些情况是不宜接种疫苗的,否则事有愿违,还会出现严重反应。
1、首先,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治愈这些病后再接种。
2、其次,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儿童,应查明发烧的原因,治愈接种。因为打防疫针会出现体温升高的反应,加重发烧的病情。
另外,发烧往往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接种疫苗不仅会加快发病,还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同时,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与致病的细菌可互相干扰,影响免疫力的生成。
3、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正在恢复期儿童应换气接种防疫针。
4、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也不宜接种。因为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体制往往较差,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也承受不住。他们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额外的负担,故接种后往往会发生较重反应。
另外,接种疫苗后肝脏的解毒、肾脏的排泄等功能都要加强,影响有病器官的康复。
5、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血脑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种疫苗。
6、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7、有过敏体质及哮喘、麻疹接种疫苗曾发生过敏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及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体质过敏的儿童来讲,由于其敏感性极高,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给儿童带来危害。
8、腹泻的儿童,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唐部分糖丸活疫苗。因为腹泻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为病毒感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9、在传染病流行时,密切接触了传染病人的儿童,不宜马上接种疫苗,必须经过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后未有发病再接种。
10、不宜接种疫苗的儿童而又必须接种时,如被狂犬咬伤者必须接种狂犬疫苗,这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和密切观察下方可接种。
:新生儿疫苗接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