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骨折出没有明显的肿胀感,建议不要给小孩子吃药。因为小孩子尚未发育完全,很多药物的刺激性可能会伤到婴幼儿的身体。不过小孩子如果在骨折处有明显的肿胀的话,那么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和一些消炎药物是会痊愈的更快的。
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肋间神经阻滞或痛点封闭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呼吸和有效咳嗽机能。肋间神经阻滞可用0.5%或1%普鲁卡因5毫升注射于脊柱旁5厘米处的骨折肋骨下缘,注射范围包括骨折肋骨上、下各一根肋骨。痛点封闭是将普鲁卡因直接注射于肋骨骨折处,每处10毫升。必要时阻滞或封闭可12~24小时重复一次,也可改用长效上痛剂。注意穿刺不可过深,以免刺破胸膜。半环式胶布固定具有稳定骨折和缓解疼痛的功效,方法是用5~7厘米宽的胶布数条,在呼气状态下自后而前、自下而上作叠瓦式粘贴胸壁,相互重叠2~3厘米,两端需超过前后正中线3厘米,范围包括骨折肋骨上、下各一根肋骨(图5~3)。但是,因其止痛效果并不理想、限制呼吸且有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故而除在转送伤员才考虑应用外,一般不应用,或应用多头胸带或弹力束胸带,效果更好。预防肺部并发症主要在于鼓励病人咳嗽、经常坐起和辅助排痰,必要时行气管内吸痰术。适量给予抗菌素和祛痰剂。
对于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当胸壁软化范围小或位于背部时,反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厘米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厘米或为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征)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首先暂时予以夹垫加压包扎,然后进行肋骨牵引固定。以往多用巾钳重力牵引,方法是在浮动胸壁的中央选择1~2根能持力的肋骨,局麻后分别在其上、下缘用尖刀刺一小口,用布钳将肋骨钳住,注意勿损伤肋间血管和胸膜,用牵引绳系于钳尾部,通过滑车用2~3公斤重量牵引约2周左右。目前,已根据类似原理设计出多种牵引器,是用特制的钩代替巾钳,用胸壁外固定牵引架代替滑车重力牵引,方法简便,病人能够起床活动且便于转送(图5-4)。在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病人一律应用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但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器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
肋骨骨折多可在2~4周内自行愈合,治疗中也不像对四肢骨折那样强调对合断端。单纯性肋骨骨折本身并不致命。治疗的重点在于对连枷胸的处理,对各种合并伤的处理以及防治并发症,尤其是呼吸衰竭和休克。
【预防】
1、饮食禁忌
1)忌多吃肉骨头:若骨折后大量摄入肉骨头,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2)忌偏食:骨折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化瘀消肿主要是靠各种营养素。
3)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骨折患者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受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往往食欲不振。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宜多吃水果、蔬菜。
4)忌少喝水:卧床的骨折患者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喝水少,以减少小便次数,这样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大便秘结。所以,卧床骨折患者想喝水就喝。
5)忌过多食用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2、宜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3、此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很少见于儿童;
4、救治时,应该让病人呈半卧位,休息,口服止痛片。骨折处贴伤温止痛膏、活血风寒膏等。病情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如并发气胸、血胸则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问题一:脚扭到筋有三天了,要多久才能好一般,2-4周,但是也要视严重情况而定。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还要根据扭伤程度而定。 脚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倒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一、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在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 二、固定几分钟后(约3-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三、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之治疗方法。 四、检查方法: (1)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 (2)内翻及外翻试验: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程度(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 (3)前抽屉试验: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 (4)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治疗。 五、在踝关节复健治疗方面: 踝关节受伤到完全康复共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受伤到肿胀不再增加为止 第二阶段:从肿胀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为止。 第三阶段:从正常走路不痛至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第四阶段:从肿胀完全消失至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为止。 第五阶段:从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至恢复75??的肌力为止。 第六阶段:从恢复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为止。 第七阶段:从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复100%的肌力为止。 复健治疗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醒着时每4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20分钟。 抬高: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压迫:用弹性绷带包住受伤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紧,太松无效易脱落,太紧脚趾会肿麻,妨害血液循环。 拿拐杖:拿拐杖帮忙走路,受伤的脚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 水疗: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其方法如下: 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1所述)。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5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以上1-6为一次完整的(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2-3次后,约1-2周可完全消肿。 原则有三: (1)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要浸泡在温水中。 (2)浸在温水中时最好一边活动脚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围之内活动。 (3)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 活动脚: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作各方向的脚踝活动,譬如上下活动或左右活动,也可以当作在练习ABCD等字母的活动。 保护:走路时须用固定用之贴部来保护脚踝。一般人可用护套来代替之。 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而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不要被手扳动。 等张运动: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于是一种肌力训练。 等速性肌力运动:利用特殊的‘等速运动’训练机,来加强脚板向上、向下、朝内、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脚踵......>>
问题二:脚筋扭了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好首先,伤后要避免继续负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伤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绷带或宽胶布将患侧足踝背伸90后轻度外翻位包扎固定,限制行走,并送医院处理。
第二、对于症状轻者,可在伤后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
冷敷方法: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部,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以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夏季则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第三、如果踝部扭伤已超过24小时,则应改用热敷疗法。此时热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热敷方法:将热水或热醋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处,5~10分钟后毛巾已无热感时进行更换。每天进行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问题三:扭到了脚 伤到了筋 要多久才好你说的这个情况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也不太好说,这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你可以局部外用一些云南白药酊,再吃一些跌打丸来治疗,
吃药不能加速复原,
既然谈到加速,就要知道现在的速度,
在不知道现在速度的情况下,
即便是那一天好了,
那无法证明是药物起的作用,
既然各种活动都不影响,那就慢慢等待恢复,
“伤筋动骨一百天”也不是绝对的,
但此话的含义是:无论你怎样做,都是要靠时间来恢复的。
任何伤的恢复,决定因素是时间,
药物的作用一般只是起到消毒、预防感染等,
要说药物能够用加速回复的功能,
那受伤的患者何必要住院10天半月的?
用药物当天或一两天恢复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