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宝宝小便的次数没有相同的,它和宝宝身体体质,宝妈的奶水,室内的温度都有关系,如果宝妈的奶水比较稠,宝宝每次吃的奶比较少,那么宝宝可能尿的会比较少,相反,如果宝妈的奶水比较稀,宝宝每次吃的多,宝宝尿的次数就会增多,有时室内的温度比较低宝宝尿尿的次数也会增多的。
新生儿小便次数多少正常?该怎样通过尿液判断宝宝健康状况呢?
小宝宝排尿次数比成年人多是较常见的现象,不一样年龄层的小宝宝,每日的排尿次数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有其规范范畴。例如,刚刚出生五天以下的新生儿,一般一天小便次数在四到六次;假如排尿次数太多,超出正常值范围则被称作尿频尿急。会有尿频尿急、憋不住尿,每日基本上排尿次数在20到40次中间,病情恶化的宝贝每过三到五分钟就会进行一次小便,每一次的排尿量很少。
那应该看宝宝是吃的奶水,或是吃辅食了,另外就是看夏季或是冬季,假如喂母乳毫无疑问尿就多一点,宝宝辅食就少一点,相同的、夏季高温天气汗尿多自然会少一点,8个月早已辅食添加了,可是喝奶比较多,一般跟6个月没什么差别,一旦发现小便比较黄,就喂些温水,一天大约6,7片纸尿裤吧,当然纸尿裤上肯定不止一泡尿。
宝宝小,多尿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因为小宝宝的食材大多是流食的,水分含量比较高,尿也就会多。小宝宝膀光小,储水量可能就相对应的小,因此就会感觉尿很多。8个月的小宝宝每半个小时便会有尿,,假如尿量正常和色彩清爽全透明就是正常啊.不然应当提升喝水量啊,宝宝吃的多当然尿的多,也有冬天和夏天的排尿量不一样,夏天出汗多,排尿少,一般小宝宝一日5-6次左右,!八个月大的新生儿每日尿几回与吃奶是多少季节变化热冷相关,喝得奶来天凉尿就会多,喝得奶少吃的东西宝宝辅食来天热小便就少,总而言之,排的尿是浅黄色就行。
小便的次数和量会受到年龄、液体摄入、不显性失水(体温、呼吸、环境温度和湿度)、精神因素、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个体差异很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下表格内数据仅供大致参考。出生~1岁宝宝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水量,1岁~3岁宝宝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水量为110~150毫升,包含食物中的水分,如果天气炎热或宝宝活动量较大,可以酌情增加。
宝宝的尿液颜色和尿量是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水分的可靠指标,喝水太多也会增加肾脏负担。婴儿自主排尿功能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才逐步完善起来的。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宝妈会发现每次抱着宝宝玩或任何不经意的时候,宝宝忽然就排尿了,这正是因为此时宝宝的排尿纯属反射性排尿,只有在膀胱充满后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
待宝宝到5-6个月大时,条件反射才逐渐形成,例如能在睡醒时会通过哭闹来表示需要排尿。到1周岁时,就可以逐渐训练宝宝对排尿进行控制,大约要到2周岁后,宝宝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进行自主排尿。宝宝一天到底尿几次?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尿,但也有宝宝会延迟到出生后36小时左右才排尿。
总体说来,出生头3天的宝宝,尿量都很少,有时与胎便一起混在尿布上,的确容易被宝妈忽略,所以菌菌已经为妈妈们总结好了宝宝各个时期的排尿量与次数。但是因年龄、液体摄入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的排尿次数差异很大,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标准,所以宝妈们对照着以下表格,大致比照一下咱家宝宝的排尿情况吧!
宝宝小便了人体生命活动中,每天会产生多余的水、尿素等废物,健康的生命活动会将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可以说,小便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是身体健康最直观、最重要的警告标志,也是许多病变的“显示窗”。而肾脏是制造尿液的器官,每一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新生宝宝出生时的肾单位数量与正常成人相同,但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尿色呈现出清亮、淡黄的特征。
一般来说,新生宝宝第一天的尿量很少,约10~30毫升,出生后12小时应排第1次小便。而出生后36小时内排尿都属正常现象。新生宝宝出生后头几天,身体进水量少,每天排尿仅4~5次;随着哺乳水分摄入的增多,新生宝宝代谢逐渐旺盛,尿量也会随之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在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如果新生宝宝吃奶少或是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或者进入体内的水分不足,还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的现象。这时应该让新生宝宝多吸吮母乳,或是多喂些糖水,尿量就会多起来。
另外,就是宝宝大便,大多数新生宝宝的大便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会排泄出没有异味,颜色呈深、黑绿色或黑色的黏稠物,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粪便,称为胎便。新生宝宝经过4~5天胎便才会开始排出正常的婴儿粪便。父母亲要备好湿巾纸、尿布、护臀膏及操作手册等物品。
如果新生宝宝超过24小时仍然没有胎便排出或4天后仍有胎便排出,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先天性肛门闭锁症或先天性巨结肠症等因素。开始喂奶后,新生宝宝的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糊状,有酸味、无臭味、无奶瓣,大便次数较多些,每天排便在1~4次,有的新生宝宝几乎每次喂奶后都会有大便排出,而且很软,有时还会出现黏液或者排出绿色大便。若每日排便在7~8次,宝宝吃奶正常,体重也增加则属正常现象。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粪便较干,稍有臭味,大便次数较少,每日排便在1~2次,有的宝宝甚至2~3天才排便1次。对于那些大便呈淡绿色的情况,家长不必惊慌,其原因主要与这几个方面有关:
乳类中含有丰富的铁,未能完全吸收,从大便中排出,使其呈绿色。
某些乳类中优质脂肪容易消化,在消化过程中胆汁消耗较少,多余的则从大便排出,而呈现绿色。
肠道有炎症或肠蠕动过快,在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完全就从大便中排出,而呈绿色。
导读:宝宝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有时,婴儿排尿次数会突然发生变化,让妈咪十分担心,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要知道婴儿排尿次数情况可传递出身体的很多重要“健康情报”,因此,妈咪最好多多做一些了解。
1为什么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
小儿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其热能和水代谢愈活跃,吃的是以液体食物为主(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在刚出生头几天,由于进食量少,宝宝尿量可很少,一天只有4~5 次。
几天之后,排尿次数会迅速增多,6个月以前,一天可达20~30次,每次约30毫升。
6 个月后,随着半流质的辅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渐完善,排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到周岁时,一天排尿约15~16次,每次约60毫升(约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2~3岁时,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渐增至90毫升左右。但由于受宝宝的个体差异,以及饮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尿量和排尿次数都可有较大的变化。
2怎样识别宝宝的尿色是否正常?
* 尿色发黄时
正常情况下,尿色大多呈现出无色、透明或浅黄色,存放片刻后底层稍有沉淀,但尿色的深浅与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饮水多、出汗少的宝宝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宝宝则尿量少而色深;
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因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方VB、VB2、黄连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药物,也会使尿色变得金黄或橘黄。
然而,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除此,还同时伴有皮肤、巩膜(白眼球)等??处的发黄;若是较大的宝宝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物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的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3新生儿尿液的特点
出生后仅在最开始时排的尿液颜色可较深而带浊,在整个婴幼儿期新鲜尿液几乎是无色而透明的,并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才出现较明显的氨臭。
由于新生儿及幼婴尿液中的尿酸盐比较多,在尿布上分解时有时可使尿布红染。又或在气候寒冷时,刚排出的尿是清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浊了,这是由于婴幼儿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和磷酸盐,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溶解度变小而析出的缘故。这些都属正常的现象。
4新生儿排尿系统的发展
婴幼儿自主性排尿功能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才逐步完善起来的。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满后引起反射性排尿。
一般到5~6个月大时,条件反射才逐渐形成,例如能在大人“把尿”时排尿,或在睡醒时会有要排尿的表示。到1 周岁时,可以逐渐训练其对排尿的控制,大约要到1.5~2周岁后,幼儿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5婴幼儿的尿液反应健康状况
宝宝排尿的异常,无论多尿、少尿或无尿,除受气温、饮水量多少等因素影响外,也可因心、肾或垂体等多种疾病引起;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是混浊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可能;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即有异常气味,则提示宝宝可能有病。
如有一种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儿,排出的新鲜尿带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这种小儿往往伴有智慧低下;又如,在宝宝的排尿控制功能完善过程中,发生“尿床”是正常的现象,但若到了5~6岁仍经常尿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
此外,婴幼儿排尿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开始就难以中断(除非突然受到惊吓),如果尿流断断续续,或排尿时出现疼痛、哭闹等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检查。
6新生儿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宝宝刚出生到满月前,因为还没有适应外界环境,饮食也不规律,肠子里面还残存著在妈妈体内积蓄的物质,所以小便容易异常。当出现排尿异常时,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病理性因素还是生理性因素所致。
尿量减少: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尿量明显减少了,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婴儿其尿的浓缩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
如果是因为饮水不足引起的,妈妈就不必紧张,只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为宝宝发生呕吐或腹泻引起尿量减少的话,那么可能会发生水分大量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
排尿过频: 如果宝宝排尿非常频繁,妈妈要观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时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担心。
若排尿频繁,同时尿量却没有增加,则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应及时带宝宝去咨询医生。
尿液发红: 新生儿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黄色,可是有的宝宝排出的尿会呈现出混浊的红褐色,甚至会有血尿。爸爸妈妈一看到这种情况总是非常惊慌。
其实,这多半是因为尿中的尿酸盐结晶所致,爸爸妈妈不必惊慌,也不用做什么特殊护理。一般3天左右宝宝就会自动痊愈了。
如果宝宝因为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维生素B、黄连素等药物,也可能会使宝宝的尿液颜色呈桔红色。
如果宝宝持续血尿超过3天以上,则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那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了。
尿液发黄: 宝宝尿液颜色的深浅与饮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关。如果宝宝饮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会偏多,且尿色浅而透明;如果宝宝饮水少,出汗多或正在发烧,那么尿量就会减少,颜色也会变成深黄色,并且气味较大。
如果宝宝尿色发黄,皮肤、白眼球等处也发黄,则有可能是新生儿黄疸所致,需要让医生诊断。
尿液变白 :宝宝尿液发白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往往还会有白色沉淀。这往往是尿中的尿酸盐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盐结晶,如果在尿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结晶就会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复清澈透明。
如果宝贝不但尿色发白,而且尿液浑浊或有特殊的臊臭气味,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时哭啼,则很有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形成了脓尿。这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