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宝宝发烧,这可能是受凉感冒的原因所造成的,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抗感冒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推拿或泡澡的方式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体温已经超过38.5℃,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退烧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引导语:日常生活中,引发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发烧会让人头疼,头晕等,让人十分难受。因为孩子比较小,很多孩子不能详细的描述自己的病情,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如何解决孩子晚上发烧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如何解决孩子晚上发烧的问题
一、量体温
孩子发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量体温,如果38度以下,给孩子喂点水,哄睡就可以了,抗过一个晚上孩子可能就自己好了,或者可以第二天去医院验血看一下是什么原因。
如果38度以下,给孩子喂点水,哄睡就可以了
二、温水擦洗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9度,那么我们就需要给孩子退烧,首先推荐的是物理降温。比如给孩子用温水擦洗一下脸,手心,脚心,脖子,大腿根等地方帮助退烧。
三、服药
如果用擦温水的方式,孩子的温度还是没有退下来,建议给孩子用一点退烧药,比如有贴额头的退热贴,还有口服的退烧药,比如美林,服用之后一般很快会退烧,4至6个小时服用一次,所以可以服了药等医院开门。
四、冰敷
如果孩子服了药还是比较难受,烧一时没有退下来,而且温度还很高,可以用冰袋包在干毛巾里面,垫在孩子的后脑勺上,额头也敷一块,避免高烧烧坏脑子。没有冰袋用湿毛巾包在塑料袋里也可以。
五、手摸体温
宝宝发烧可手摸颈脖后面,此处有主动脉,可感受到热度明显。另外额头也是感知区,还有手掌脚底都可以。
二、孩子发烧的降温方法
1、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三、小孩发烧的.类型
1、稽留热
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温度变动范围在1℃以内,可持续数日或数周,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弛张热
多为高热,体温高低不等,发热时可达39℃以上,昼夜变动范围大于1℃,有时体温可降至38℃以下,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常见于化脓性疾病、败血症、严重肺结核、川畸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不规则热
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
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
4、波浪热
体温逐渐升高,数日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温度,经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发作,体温曲线呈波浪型,见于布氏杆菌病。
5、间歇热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四、宝宝发烧护理五个小妙招
1、保持室内适宜及空气流通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 一20 左右,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宝宝休息。
2、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待体温下降后,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专家提示,发烧期间暂时不要给宝宝吃鸡蛋,因为鸡蛋清中含有某种致敏物质,可能会引起一些宝宝的过敏反应。平时身体健康时有可能不发作,而发烧时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会有反应。
3、宝宝衣服不宜过厚
宝宝衣服不宜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则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5度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因此对于新生儿体温升高,要立即打开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热。
4、勤测体温
建议妈妈最好每间隔4个小时就测量一次体温,高温宝宝则需要每1一2小时测一次。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盐水或鲜榨的果汁,为宝宝补充水分。
5、辅助食疗,灵活选择
以下几种食物对宝宝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妈妈需根据宝宝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蔗浆粥: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ml,粳米100g,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西瓜汁:将新鲜西瓜,去籽榨汁,让宝宝直接食用。如宝宝只是发烧时并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喝一些西瓜汁帮助降温、利尿。
麦冬粥:麦冬30g,煎汤取汁,加粳米100g。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
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ml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g、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方法
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方法,发烧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小宝宝,宝宝的发育不够完善,抵抗力也没有很好,就会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宝宝发烧了家长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分享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方法1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
做物理降温!
刚发现妞妞发烧,妈妈就给妞妞试了体温,当时是37.5摄氏度。妈妈先把妞妞的衣服脱掉一件,然后给妞妞少量多次地喝水,开窗通风。可是,11点半时,妞妞的体温已经上升到了38.3摄氏度,于是,妈妈准备做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又没有到吃退烧药的程度,可以做物理降温。具体方法是: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宜。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会引起宝宝烦躁、哭闹。
体温升高了!
到了下午3点,妞妞的体温已经上升到了39摄氏度,看来得给宝宝用退热药了!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可服用退热药。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应严格按体重服用。宝宝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如美林、托恩),这些都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可首选该药。布洛芬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达6~8小时,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需要注意,4个月以下的小宝宝不宜使用退热药,只需多喂水、解松包被或适当减少衣服散热即可,如果体温降不下来,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体温再次升高!
吃了退烧药后半个多小时,妞妞头上开始出汗,体温降到了37.9摄氏度。可是过了3个小时左右,妞妞的体温又再次升高到39.1摄氏度。药物说明书上说要间隔4~6小时才能再次服用,怎么办?
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应对这种情况是有办法的,就是同时准备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和布洛芬(如美林)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将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具体服用方法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个小时,可给宝宝服用布洛芬,服用布洛芬后6小时后,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可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半夜发高烧!
到了半夜,妞妞的体温再次升高。妈妈又着急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是把宝宝叫醒了喂退烧药呢,还是让她继续睡?
如果晚上宝宝睡着了,体温很高,要把他叫起来喂退烧药或做物理降温,否则体温过高会导致高热惊厥。若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热惊厥病史,可先在家中服退热药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体温下降了!
妞妞的体温终于降到了37.5摄氏度,妈妈松了一口气。
通常宝宝的体温在上午会有所降低,但如果引起的发烧病因未去除,体温在几个小时后还会再次升高,如果宝宝是因为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继续像前一天那样做降温处理。
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一般多呈体温持续升高,退热药物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到了一定的病程,体温就自然而然地降下来了。
发热的程度
宝宝发热的程度目前尚不统一,但大多数都采用以下标准:
37.5摄氏度~38摄氏度为低热
38.1摄氏度~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
39.1摄氏度~40.4摄氏度为高热
40.5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
宝宝发烧的24小时护理方法2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孩子发烧如何处理
观察孩子状况
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且要将孩子及时送医院治疗。
家长需有基本医疗常识
家长们平日应多涉猎相关的医疗常识,碰到状况时,最好先查清楚症状。家长们可以透过网路或书籍找寻相关资讯,先行在家照顾宝宝。
宝宝反复发烧需要去医院吗
有过孩子发烧经历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发次烧,至少得跑三四趟医院。与体温相比,是否去医院的标准应当是孩子的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不能进食、饮水,需要到医院进行补液;如果孩子睡觉时烦躁不安,或总是昏昏沉沉,很疲倦的'样子,需要及时就医;小孩子是不会装病的,对平时非常爱玩的游戏或玩具突然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了,也提示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需要请医生再次诊断。
此外,孩子出现皮疹、体温在40℃以上、发热时间超过3天,以及出现高热惊厥或其他在家无法处理的情况,都应去医院。
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特点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温水擦浴
适用于高热宝宝。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擦浴时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让宝宝舒适平卧,并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
头部冷敷
头部冷敷适合宝宝的一般发热,尤其适合低温宝宝。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宝宝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儿头部放置一个冰袋(较小的幼儿可用退烧贴),这样既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温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发热咳嗽吃哪些食物
橙子蒸川贝
食材: 5克川贝、橙子 1个
做法:橙子洗净,切开一个盖,在橙子中间挖一个坑,把川贝放入去盖上橙子盖,放碗内摆蒸加上蒸2小里,放至温热食用即可。
川贝冰糖蒸雪梨
食材: 5g川贝、1个雪梨、20g冰糖
做法:
(1)用食品料理机把川贝磨成粉。
(2)雪梨洗净,切成5毫米厚的片。
(3)碗中放几片梨,撒上一些川贝粉和冰糖,依次放好。
(4)放入蒸锅中。
(5)大火蒸30分钟即可。
山楂银耳雪梨盅
食材: 1个雪梨20g银耳、10g山楂干、适量冰糖
做法:
(1)雪梨去皮 从PP一边挖个洞把果核挖出 小心不要把梨子挖穿。
(2)银耳、山楂干用热水泡发洗净。
(3)在梨子肚里里塞满冰糖和山楂干。
(4)锅中放适量水 倒入银耳山楂干放入梨子和适量冰糖 大火煮开 小火炖20分钟。
(5)炖至梨子很容易被筷子插透即可。
(6)放凉一些再吃哦。
冰糖萝卜
食材: 100g白萝卜、15g冰糖、10ml蜂蜜
做法:
(1)白萝卜去皮,切成圆柱形。
(2)每一个萝卜中间挖一个圆形的洞。
(3)把冰糖放到萝卜中间。
(4)放到锅里开始蒸,大火蒸半小时就可以了。
(5)萝卜端出来,放凉。
(6)每个萝卜加入蜂蜜。
枇杷糖水
食材: 5个新鲜枇杷、适量冰糖适量水
做法:
(1)新鲜枇杷洗干净。
(2)用勺子,轻微的刮一遍枇杷。
(3)轻而易举的把枇杷皮剥离下来。
(4)切开,去核,白膜。
(5)加水,刚好没过枇杷,中火开锅后加冰糖。
(6)小火煮至冰糖融化,关火,出锅。
秋梨膏
食材: 1000g雪花梨、20g红枣、25g冰糖、15g姜片、150g蜂蜜、10g川贝、2g甘草
做法:
(1)将梨依次洗净后去皮
(2)用磨蓉器将梨肉磨成细腻的梨肉蓉
(3)取一只碗,在上面放一块笼布(或细纱布),将梨肉蓉放在笼布上
(4)将四角提起,使 劲挤出全部的梨汁
(5)将冰糖敲成碎块、姜切片备用
(6)红枣去核后切片
(7)倒入锅中,加入切片的枣肉、姜、冰糖、川贝粉和甘草
(8)中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 煮至变得十分粘稠即可关火
(9)待其自然晾至和手温一致时,用滤网过滤出熬煮后的梨汁,加入蜂蜜调匀
(10)装入用热水消过毒的瓶中放入冷藏室储存,饮用时用 温开水调和即可。
宝宝发烧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本文将介绍5种降温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
?温水擦拭
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度。
?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冷敷降温
如果宝宝一直发烧,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来降温。妈妈可以在宝宝的额头、手腕、小腿等处各放一块湿冷毛巾,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一、如何应对宝宝发烧?
临床上采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新生儿期的宝宝一般不采取药物降温,最好先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当降温效果不理想,体温超过38.5度时,才可遵医嘱采取药物降温。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冷敷法:
具体操作方法:
将小毛巾或者干净的布叠到两到三层,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准),敷在前额。最好是两块毛巾交替使用,连续做15~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在腋下、腹股沟处同时冷敷,降温效果会更好。
温馨提示:
(1)在冷敷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如果出现皮肤发花、寒战等情况,要立即停用。
(2)除了冰毛巾之外,还可使用冷水袋、退热贴或者冰袋来降温,用法和敷冰毛巾类似。
2、温水拭浴:
具体操作方法:
先将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宝宝的额头,这样既可以协助降温,又可以避免由于体表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头部血管的充血。准备32~34度的温水,并准备两条毛巾。将宝宝的衣物解开,用大毛巾遮盖,暴露一侧肢体,先擦上半身,从脖子擦至手背,从腋下擦至手心,拭浴后要用干毛巾擦干。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从径下擦至背部,最后擦下肢。要从髋部经大腿外侧擦至脚背,再从大腿内侧擦至足踝,最后从大腿后侧经腘窝擦至足跟。擦完一侧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擦对侧,每侧肢体及后背各擦三分钟左右。像腋下、肘部、大腿根及膝后等大血管集中的部位,可多擦一些时间,这样可以提高降温效果。
小提示:给宝宝擦浴降温的注意事项
(1)、力量要均匀,同时避免过多暴露宝宝,以免受凉。
(2)、前胸、腹部、后颈部对冷刺激较敏感,不宜擦拭,以免引起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若宝宝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擦浴。
(3)、在进行温水的擦拭后,要注意给宝宝穿好衣服,但不要过多过厚,以免影响散热。拭浴后30分钟给宝宝测量体温,体温降至39度以下,要取下头部冷毛巾。
3、酒精拭浴
对一岁以上,体温超过40度且不容易降温的宝宝,可采取酒精拭浴。酒精拭浴的方法同温水拭浴,所不同的是将32到34度的温水换成经过稀释的酒精。稀释的方法是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的温水,也就是一半酒精一半水。若家里没有酒精,可用白酒稍加稀释就可以了。
4、温水洗澡
洗澡可以协助散热。当宝宝发热时,如果精神状态比较好,就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澡。水温调节在37度。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引起全身的血管扩张,增加耗氧量,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当有麻疹等出疹性疾病时,不宜采取物理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的透发。
5、小儿推拿
(1)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从手腕推至肘弯。
(2)引水上天河——蘸水,从掌心推至肘弯。
(3)打马过天河——从腕至肘,跳跃式拍打或者点拿。
这三种手法,都是可以退烧的。对于外感风寒的退烧,在38.5度以下的一般是用清天河水,清天河水退烧是非常神奇的。一般推上5到10分钟,宝宝开始出汗,烧就退了。
二、宝宝发烧可喂四种食物
以下几种食物对宝宝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妈妈需根据宝宝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1、蔗浆粥: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ml,粳米100g,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2、西瓜汁:将新鲜西瓜,去籽榨汁,让宝宝直接食用。如宝宝只是发烧时并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喝一些西瓜汁帮助降温、利尿。
3、麦冬粥:麦冬30g,煎汤取汁,加粳米100g。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
4、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ml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g、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为何宝宝反反复复发烧?
为何退烧几个小时后又反复了?退烧降至多少度才合适?什么情况下需要再到医院?如果你仍有以上这些疑问,说明你应对宝宝发烧这门课仍未过关。来和我们一起补补课吧。
补课1:宝宝发烧为何会反复?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振宇解释,宝宝发烧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其实这种上升并非坏事,沈振宇提醒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发烧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而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补课2:宝宝烧到多少摄氏度才需要吃退烧药?
在一些妈妈论坛上,经常能看到有妈妈很抓狂地问,“我家宝宝发烧了,37.8摄氏度,吃什么退烧药好?”沈振宇解释,其实不是一发烧就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如果宝宝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大腿根处,都可以帮助宝宝降温。贴个退热贴,虽然不能帮助宝宝降温,但可以使宝宝感到更舒服。多给宝宝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补课3:退烧要退到36.5℃才最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个小时后再量宝宝的体温,仍在37摄氏度甚至38摄氏度以上。有些妈妈会产生疑问,没有降到正常体温,是否说明退烧不彻底,仍需再采取措施。沈振宇解释,宝宝退烧,不一定要退至正常体温,退至38摄氏度其实是最理想的。因为在38摄氏度时,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强,可以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杀死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且这个温度又不会太高,让孩子感觉难受。
补课4:有时吃了退烧药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发烧,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可是体温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沈振宇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时退烧药打开的时间过久,虽然没有到保质期,但药效已经受到影响。另外,几乎所有的退烧药都是通过让宝宝出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说,在给宝宝吃退烧药的时候,也要让他多喝水,退烧效果才好。如果宝宝不想喝白开水,喝汤、喝饮料均可,都可以达到补充水分的效果。
补课5:打针退烧是否效果更好?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也可遇到有家长要求医生开退烧针,他们会认为打上一针会好得更快,其实这并非是明智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中仍在使用的退烧针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不过这些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了,原因在于它们的退烧效果并不好过口服药,但副作用较大。据沈振宇透露,他们医院儿科目前已较少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除非病人症状紧急或家长要求。
补课6:哪种情况再带宝宝去医院?
对于大多数家庭,当宝宝人生第一次发烧时,都要被家长带着跑三次医院,即使是医生家庭也不能幸免。沈振宇解答说,宝宝发烧会反复是正常的,体温再次上升并不是再跑到医院的指征。和体温相比,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吃、睡、玩。如果宝宝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可以到医院进行补液;如果宝宝睡觉时烦躁不安,或总是昏昏沉沉,很疲倦的样子,需要及时就医;小孩子是不会装病的,他平时非常爱玩的游戏或玩具突然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了,也提示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需要请医生再次诊断。此外,小孩的出疹性疾病较多,如果发现有新出现的皮疹也要及时就医。
补课7:体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吗?
当宝宝的体温超过40摄氏度,很多家长会担心宝宝会出现抽搐,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沈振宇医生解释,5岁以下小儿高热时,抽搐的发生率有5%,就是说100个孩子中可能有5个孩子会出现抽搐。但并不是体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是否抽搐更多的是与宝宝本身的体质有关,如果家族中有癫痫病人,或者宝宝的爸爸妈妈幼时容易高热抽搐,那宝宝发生抽搐的概率就会比别人大。家长在护理时要格外关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