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没有满月的新生儿出现身体体温发烧的情况,需要特别的注意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孩子及时的使用小儿专用的退烧药来进行退烧治疗,如果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使用物理疗法来辅助退烧,可以贴退烧贴,并且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大腿根部以及腋下等部位能够缓解高烧的症状。
1、“抵制纸尿裤,远离尿布疹”。与传统尿布相比,纸尿裤工艺先进,其吸水性、透气性远远好于传统尿布,为了节约,想让一片纸尿裤接几次嘘嘘直至饱和,可是错误的使用方法,是尿布疹的帮凶!
2、寒从脚下起,袜子永远不能离。总是担心“寒邪”从脚入侵。如果在比较热的天气,本身环境温度就比较高,通过足部的散热还可以降低体温,这个时候就不穿袜子。
3、给小宝宝多喂水防便秘。宝宝从出生,到满6个月前,无论是纯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混合喂养,都不需要喂水;如果是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要严格按照配方奶说明书的冲调比例,不要稀释。宝宝满6个月,可以考虑喂水,但这不是必须的。如果宝宝真的便秘了,也不是多喝点水能解决的。
4、有眼屎是上火,干了这碗清火宝。很多人把宝宝眼屎多,归结为上火,给宝宝喝清火宝。首先,根本没有上火这种操作,其次新生儿眼屎多,很可能是鼻泪管不通或者倒睫。宝宝眼屎多的情况一般在12个月以内消失,平时可以给宝宝按摩帮助疏通鼻泪管,并清洗分泌物。
5、夏天不能吹空调,容易着凉拉肚子。如果室温过高,当然要吹空调让宝宝感觉舒适。控制在23-26℃经常打开门窗通风,从空调屋到外面炎热环境前稍过度一下,比如先关了空调,等几分钟再到室外,让宝宝有个适应过程。
6、辅食加盐,吃盐才有力气。我们吃盐主要是摄入钠,附加功能是有味道更好吃。宝宝在6个月前,保证奶量就保证了摄入充足的钠;6个月左右开始加辅食,6个月-1岁这阶段,足够的奶量加上适当的辅食,足以保证宝宝钠的摄入,所以宝宝在1岁之前是不需要吃盐的。
7、剃胎发,以后头发又黑又密。宝宝满月的时候剃胎发也是很多地方流行的,认为剃胎发可以让宝宝的头发越长越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8、宁热不冷,多穿多捂准没错。手脚凉是身体内部血液循环速度的差异,不一定是冷了,想知道冷不冷摸摸脖子后。“捂”是在人体体温过低的情况下,减少热量散失的措施。
9、孩子不吃饭是积食。每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哄着、追着喂,生怕吃得太少,这种填鸭式的喂食导致孩子对食物失去兴趣。
10、给宝宝睡头型。1岁前都不要给宝宝使用枕头,宝宝“睡头型”的说法也都是错误的。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儿应该尽量采取仰卧位,这样的睡姿对于宝宝来说最安全,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
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婴儿成长的每一步作为家长都会十分的关系,大家也都知道。婴儿不会说话,但一般也是可以通过哭闹来表达的,以下了解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
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1未满月的小孩一定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尽量控制在28度左右,然后给孩子穿一套秋衣秋裤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他穿太多,很容易长痱子,还有就是要给孩子勤洗澡,因为刚出生的小孩身上有很多胎脂,多给孩子洗澡,可以尽早的把胎脂洗掉。为确定原因,最好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婴儿没满月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尤其是细节上的事情,这就需要父母认真的学习了,首先,父母在帮婴儿洗澡的时候,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能太热。因为婴儿还小,皮肤是很嫩的,如果太热的水是会伤害到婴儿的。洗澡的时候,不能让婴儿的耳部进水,洗完也一定要用浴巾将婴儿身上的水擦干。
其次,父母在给婴儿穿衣服的时候也要注意,尽快不要给婴儿穿套头的衣服。因为还没满月的婴儿,头部位置都很软,手脚也是很软的,如果穿套头的时候,很容易会弄到婴儿的头部。穿衣服的时候动作也要轻轻的,不能太过心急。
婴儿睡觉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是冬天,给婴儿盖被子不能盖到脖子的位置,以免婴儿晚上把被子弄上鼻子来。父母父母不留意,是很容易造成婴儿缺失氧气的。父母半夜的时候,要起来看一次婴儿,看婴儿睡觉的姿势是否异常。
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2宝宝护理全书介绍全面内容:
1、宝宝睡眠时间至少20-22小时
月子里的宝宝通常一整天都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一天能睡上20-22小时,不过也有些精力比较充沛的宝宝,一般只睡十几个小时。所以妈妈对于宝宝究竟睡多少时间好,不必纠结,只要宝宝精神状况良好、食欲佳,就不必担心。
2、宝宝睡眠只穿贴身内衣
宝宝睡觉应和大人一样,只穿贴身内衣就可以了,要把袜子脱掉。夏天出生的宝宝,可以准备一张专用凉席,再盖一条毛巾毯就够了;冬天出生的宝宝,最好准备一条睡袋,再加盖一条小被子;而春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夜间的气温比较低,除了需要睡袋之外,还应再加一条薄被子。
3、宝宝睡觉时不要拉窗帘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宝宝都在睡觉,为了防止日后发生日夜颠倒的现象,宝宝在白天睡觉时,妈妈最好不要把窗帘全部拉上,留点自然光让宝宝学会分清白天与黑夜。另外,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不要打扫卧室卫生,否则扬起的灰尘可能会引发宝宝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4、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外在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的月子宝宝,经常要妈妈抱着才能睡着。因此,为防止宝宝睡觉有“不下怀”的坏习惯,妈妈可以试着和宝宝面对面躺下,然后一边轻拍宝宝的背,一边轻轻哼歌,帮助宝宝入睡。
衣服是宝宝的第二层皮肤,妈妈为新生宝宝选购衣物时,应以面料的舒适、柔软为主。宝宝的肌肤比较幼嫩,防止粗糙的布料磨损宝宝。
5、宝宝穿衣应不出汗、小手温热
宝宝出生后一星期左右,穿的衣服就可以和大人一样多了。不过由于秋季昼夜温差还比较大,而新生宝宝由于自身散热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当中午气温比较高时,要及时为宝宝调节衣物,以防宝宝穿得过多而引起湿疹。除此之外,外出时,妈妈还可以带一件挡风的斗篷,因为深秋季节,一些地区的寒意已经很重了。
宝宝是一点一滴成长起来,需要辅助父母全部的关爱,为了宝宝的健康可以认识宝宝护理全书,可以为宝宝的正常成长提供很大帮助。
未满月宝宝需要注意什么3各种宝宝护理用品
喂奶用品
1、奶瓶:母乳喂养准备两个奶瓶,非母乳喂养准备3-5个奶瓶,耐热玻璃奶瓶能煮沸消毒,易于洗刷,塑料奶瓶重轻,不宜破碎,外出时携带方便。两种奶瓶最好都准备。
2、奶嘴:奶嘴孔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选择,要准备个以便替换使用。
3、奶瓶刷:要准备刷奶瓶和刷奶嘴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刷子。玻璃选择纤维刷,塑料奶瓶容易刮伤最好选择海绵刷。
4、奶瓶消毒锅:高温蒸汽消毒奶瓶及餐具,有烘干功能的较佳。
5、奶瓶夹:消毒时用来夹奶嘴和奶瓶。
6、吸奶器:手动自动根据需要选择,电动较为轻松。
7、母乳保存袋/盒:用于装吸出的多的母乳,冷冻备用。
8、奶粉盒:多格或多层式(宝宝长大后可以用来装零食)
9、暖奶器:加温牛奶和辅食。
10、奶瓶晾晒架/奶瓶储存盒(如果消毒锅有烘干功能就不用了)
11、奶粉:母乳喂养的话准备一小桶即可。
洗浴用品
1、浴盆:稍微大一点的专用宝宝浴盆,可以洗澡和玩水。
2、浴架:可挂在浴盆上使用。
3、水温计:专用的有吸盘式和漂浮式的,能显示温度。酌情选一种。(妈咪的手肘比水温计更精准)
4、沐浴用品:包括沐浴液。洗发液,香皂,爽身粉,护臀霜,润肤油等。
5、浴巾:大中型各准备两条,选择纯棉制品,最好可以包头。
6、洗澡玩具
寝具和其他用品
1、婴儿床:最好木质,带蚊帐,围栏高度大于60CM,防止宝宝较大时翻越摔伤,栏杆之间距离要小于6CM防止宝宝头伸出受伤。各活动连接处螺栓牢固,不易被摇晃导致松动脱落,买回后放通风处吹散油漆味道。
2、床垫:为使宝宝的脊椎正常发育,不宜太软,稍硬一点的较好。
3、护围:一条,防止翻身时撞伤。
4、被子:被面和里子均为棉质,厚薄适中,大中小各一床。
5、垫被:两床以备换洗。
6、毛巾被,床单:两床以上,棉质,吸湿性强。
7、隔尿垫:防止尿液渗透到床垫上。
8、枕头:3个月以内可用毛巾折叠或不用枕头,3个月以后用婴儿定型枕。
9、毯子包被包毯:抱毯建议准备,其他根据需要准备。
婴儿护理用品
1、体温表:耳式较佳,最好不选水银体温计,新生儿用危险。
2、指甲钳指甲挫:可选婴儿专用指甲钳。
3、吸鼻器鼻液:球式或电动吸鼻器较佳。
4、喂药器:可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
新生儿体温37.5度是正常的,宝宝正常的体温是36度到37.5度。
作为一个妈妈来说,真的是很害怕宝宝生病,尤其是宝宝发烧的时候,那都是整晚不敢睡觉,一两个小时就要给宝宝量一次体温,只有体温慢慢降下来了,妈妈才会不那么害怕。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相信做妈妈的月子都坐不好,但往往是因为对新生儿的体温认识不够才会这么担心。
7--8天婴儿体温37.5度正常吗?才出生七八天的宝宝体温37.5度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如果宝宝的体温高于37.5度,爸爸妈妈再去担心好了。
二宝两个多月的时候,懒妈妈帮他量体温,刚好是37.5度。于是就带宝宝去看医生,当时医生也明确说了,宝宝的体温比成年人高一点,37.5度是正常的,不用特意处理。
到了第二天,再帮二宝量体温的时候,体温又变回到了36.5度,真的完全没有处理过。
所以,新生儿的体温和成年人的体温是有差别的,主要是因为基础体温不一样。正常来说,宝宝的基础体温会比成年人的基础体温要高,这是因为小宝宝新陈代谢非常快,这是成年人羡慕不来的。
当然,宝宝也不是长时间保持37.5度的,因为宝宝太小了,大脑内部中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还不够成熟,所以不能自如的控制体温,这就导致小宝宝的体温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遇上有一些情况的时候,体温就会稍微高一些。
1.宝宝哭闹
运动可以加快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体温也会变高。对于刚出生几天的宝宝来说,唯一的运动项目就是哭,肚子饿了哭,尿尿了哭,胀气了哭,反正一言不合就哭,每次哭了过后,体温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变高。
2.宝宝刚完吃奶
吃奶非常费劲,不然古人怎么说?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那得用上全身的力气才行。可以说吃奶绝对是一个体力活,干完体力活之后体温自然就会上升。
3.宝宝洗澡后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在洗澡的时候,洗澡水的温度都是高于体温的,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虽然摸起来只是温温的,但也会比宝宝的体温高,不然的话宝宝会感觉到冷。
宝宝自主控制体温的能力是非常差的,宝宝在洗澡的时候就会受到水温的影响,并且宝宝穿衣服的时候也需要一番折腾,这样就会导致体温升高。
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帮宝宝洗澡,都喜欢用热热的水把宝宝的身体洗得红彤彤的,然后又马上穿上衣服,宝宝的体温不高才怪。
4.衣服穿厚了
可以说很多人帮宝宝穿衣服都是以自己对温度的感受来帮宝宝穿衣服,并且尽量捂着,毕竟宝宝那么小,要是着凉了可就麻烦了,宁愿给宝宝出点汗也不要受凉了。
可是宝宝如果衣服穿太多了就不好散热,于是在宝宝吃饱奶之后,洗澡之后,哭闹之后,这些热量都一直保存在体内,导致体温升得更高。
5.宝宝发烧
宝宝发烧也是宝宝体温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这种发热如果不处理的话,一般宝宝的体温是不会恢复回到正常的。
6.外界气温影响
宝宝是很容易受外界的温度影响的,如果是炎炎夏日,宝宝也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导致体温稍微偏高。在冬天这种可能性就比较小,毕竟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
不过在北方城市,室内都有暖气,如果室温过高也会影响宝宝的体温的。
总的来说,新生儿的体温37.5一般是正常的,一岁以内的宝宝体温都是偏高的,所以爸爸妈妈就不用过度担心这个问题。
不过不是每个宝宝体温37.5度都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温度持续的时间短,比如说帮宝宝脱了一件衣服之后,房间空气流通之后,宝宝的温度就下降了,说明宝宝这个不是异常体温。
但是如果这个体温持续时间较长的话那就要及时给宝宝做一些降温处理,要是宝宝的体温不降下来的话,那就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如果宝宝有这个体温的话,爸爸妈妈最好多给宝宝量一下体温,这样就可以根据体温来判断宝宝的情况。
怎么给宝宝测量体温?给宝宝测量体温可以测量口腔温度,肛温,腋下温度,不过,不同的部位测量出来的体温范围有一点不同:
口腔温度一般是36.2~37.3度 腋下温度一般是35.9~37.2度在给宝宝测量体温的时候,需要先把体温计的水银甩到35度以下,然后把探头放在测量温度的部位,3--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在宝宝这么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把体温计放在宝宝的脖子下面测量体温的。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脖子还比较短,很容易就能夹得住温度计。
?不过在帮宝宝测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①最好在宝宝比较安静的时候测量体温。比如说一早一晚,早上起床的时候和晚上睡觉之前。
②不要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测量体温。宝宝哭闹之后体温一般都升高,这个时候测量就没有对比的意义。
③不要在宝宝刚洗澡之后就测量体温。宝宝洗完澡之后测量得出的体温不是爸爸妈妈真正想要的体温。
④不要在宝宝吃奶之后测量体温。这个时候测量体温一般都偏高。
⑤不要在室温比较高的时候帮宝宝测量体温。宝宝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如果室温高,宝宝的体温也会相对高一些。
帮宝宝测量体温的时候,如果刚好遇上上面这几种情况,比如说宝宝正在哭闹,洗澡,吃奶等,可以等宝宝吃完奶之后半个小时再量体温,这样的话体温就会相对准确一些。
宝宝体温37.5度怎么办?1.保持淡定
宝宝的体温达到37.5度,不一定是生病,有可能是测量的时间不对,刚好遇到宝宝体温高的时候测量。
爸爸妈妈先观察一下是不是这个原因,如果是的话可以再等半个小时,太热的话帮宝宝脱一件衣服,保持室内通风,然后再帮宝宝测量。
2.看情况行事
如果宝宝的体温已经降下来了,那么说明宝宝体温升高是属于正常情况,并不是因为生病引起的。
如果宝宝的体温保持在原来的状态,那么,爸爸妈妈就要想办法帮宝宝降温。比如说用温毛巾给宝宝擦擦身体,给宝宝喝点水。
3.有需要就看医生
就算宝宝的体温暂时还没有降下来,爸爸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呼吸,吃奶情况等,如果正常的话可以再等等,多给宝宝用温毛巾擦擦身体来带走一部分热量,多喝点水,通过排尿把身体的热量带走。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奶了,精神状态也不好,爸爸妈妈就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虽然说,作为一名母亲是很害怕宝宝生病的,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宝宝的体温达到37.5度也算是正常的。
我是懒妈妈,一个二胎宝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于育儿圈多年,专注于孕产,育儿方面的解答,关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