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5个月婴儿有气蛋咋办

时间: 阅读:12845
5个月婴儿有气蛋咋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1-05 18:07:10

气蛋即腹股沟疝,5个月婴儿有腹股沟疝可通过使用疝气带缓解症状。腹股沟疝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具有自愈的可能,可以通过使用疝气带挤压,可以预防疝内容物脱出,能够有效改善腹股沟疝症状。

出现腹股沟疝应注意做好日常护理,避免婴儿长期哭闹。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5-02 02:02:24

    气蛋医学称疝气,是很普通的病,一般医院都能看的,治疗费各级医院收费标准不同。最便宜的是1级医院。大约1千元左右。 气蛋”即“疝气”。疝气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向体外突出的疝内容物不是气体,多为小肠和其它脏器,女孩多为卵巢和输卵管,有时按压平躺可消失,伴有不同程度酸、胀、痛感,有少数无痛感。

    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疝气知识问答一、疝气是如何形成的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二、疝气的危害

    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三、疝气治疗的方法

    1、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

    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

    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使用不便和无法根治疝气。

    2、根治疗法

    现代医学把手术法叫根治法并不确切,因为有些疝气手术后易复发!

    根治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和疝医用胶注射吻合术四类

    疝修补术:通过剥离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补疝环口

    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代替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

    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修完成疝修补术或疝补片修补术

    疝医用胶注射吻合术:将一种与人体组织相似而且完全兼容的吻合剂直接注射到疝管内闭合疝管和疝环口,取得了与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或用补片材料修补疝环口完全一样的效果。

    四、四种根治术比较

    疝修补术:有1个大切口;需住院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肠粘连常见,有疤痕、阴雨天有不适感;复发率约占2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12个月。

    疝补片修补术:有1个大切口;需住院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肠粘连常见,有疤痕、阴雨天有不适感;复发率约占1%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9个月。

    疝腹腔镜修补术:有3个小切口;需住院4天左右;常规抗感染;主要为全麻、戳创、置镜、气腹导致的损伤;复发率约占15%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9个月。

    疝医用胶注射吻合术:无切口;不住院;不需抗感染;无疤痕,偶有小硬结;复发率约占3%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个月。

    五、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

    1、起病1~15天之内可选疝带治疗。婴幼儿1个月之内仍可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0%可获得治愈,成人则有约70%可获得治愈。

    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根治疗法,但在接受根治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

    3'传统疗法在患者6周岁以内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且不会有手术的痛苦.

  • 南絮
    回复
    2024-05-02 02:02:24

    疝气是一种是一种常见病,俗称小肠气、气蛋、偏坠等,开始包块小,会逐渐增大,平卧能消失,手托能回去。
    疝气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腹压增高两种。腹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有:便秘、咳嗽、哭闹、劳累、排尿不畅等。
    西医治疝气都用开刀手术法。在麻醉下,切开腹壁,送回小肠,结扎疝囊,修补腹股沟或入人造补片,再缝合腹壁。儿童疝气有时不需要手术,用非手术疗法也可以治愈,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否则易致小肠坏死.要特别注意.
    平时勿负重,加强体育锻炼。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02 02:02:24

    疝气是一俗语,医学称为腹股沟疝,又叫小肠气、气蛋、偏坠等。该病的发病机理是腹股沟管处局部肌肉发育缺陷,导致该处不能承受腹腔压力。当腹腔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时,腹内容物(肠管、大网膜、卵巢、子宫、膀胱等)即由此薄弱区向外突出,形成一半圆、园、椭圆、梨形等囊性肿块。胚胎时发育不良(孕妇体质不佳、感冒、多病、环境质量差)、早产儿、爱哭闹儿易患疝气。疝气出现后均能在局部摸到上述形状的包快。自觉有坠胀感、坠痛、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久之则有不排大便、不放屁、呕吐加重、吐黄色胃内容物,持续超过十二小时则有可能导致肠管坏死继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甚或危及生命。
      疝气自出生到年老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较多,左侧少于右侧,双侧更少,女性则明显少于男性。其危害在于影响睾丸或卵巢发育,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肠坏死继发弥漫性腹膜炎。
      疝气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根治,术中可以根据局部不同的缺陷进行相应手术矫治。其他如激光、局部注药、疝气带压迫效均不佳,极易复发,且易合并一些并发症,不宜采用。婴幼儿手术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手术当天可回家,且不换药、不拆线、不输水、不留疤,回家后仅口服几天消炎药,一趟即可。婴幼儿术后半年内谨防咳嗽及剧烈哭闹、用力,学龄儿童休息两天即可有条件(接送,不上体育课)的上学。手术治疗疝气一般多在三个月龄以后进行。根据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时间长短、张力高低、有无嵌顿,方法也有不同。术前不能感冒、咳嗽、流鼻涕、发热、腹泻、传染病及其他疾患,并需空腹四小时以上特别是婴幼儿四小时内禁止入口任何东西(包括水、奶、糖等)。如为嵌顿疝就需无条件手术,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患。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02 01:01:14

    宝宝胀气的的主要原因1:食物 1、母乳喂养的话,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进食,避免吃豆类、花菜以及辛辣食物。另外,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过多,糖分在宝宝的肚子里过度发酵,也容易使宝宝出现肠胀气。 2、配方奶粉喂养 ,选择奶粉时,你要特别注意,应选择不含乳糖的、不含豆质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孩子的肚子胀痛。但须知即便调换奶粉,也至少两周才能看到效果。 3、某些固体食物也可能导致嗝气、腹胀。比如谷物粗粮、蔬菜(豌豆泥、黄豆泥)等含有可导致大肠胀气的纤维。而苹果、梨、杏儿等等含有高浓度糖分的大多数纯果汁也是导致婴儿腹内气体凝聚不畅的诱因。 辨别让小宝宝腹胀难受的罪魁祸首,最好办法就是:每次用几天的时间将一种食物从宝宝的进食中减掉,观察婴儿如果反应,然后再慢慢重新引入这种食物。 宝宝胀气的的主要原因2:喂养方式 1、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正确的姿势是最好让孩子的脸正对乳房(而不是呈某种角度),以保证他的嘴将乳头和乳晕全都含住。 2、使用奶瓶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吸入过量的空气。应试着将宝宝的头摆放成45度,并相应地使奶瓶保持倾斜,从而使奶嘴总是充满奶水。如果宝宝的吞咽能力比较好,你也可以把奶嘴的孔不要扎得过大,以减少他喝奶的同时吸入大量的空气。 宝宝胀气的的主要原因3:哭闹的恶性循环 宝宝情绪的萎顿往往会使他肚子的胀痛更形恶化。孩子在哭泣的时候会吞进大量的空气,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宝宝开始哭闹,他往往会因嗝气而腹胀,而腹胀又会进而导致他身体的不舒服,以至于令宝宝更加哭闹不停。 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宝宝打嗝。而实际上,作为父母的你也并不需要去阻止,因为嗝气是婴幼儿消化奶水、食物和吞吐空气过程中自然而然伴生的副产品。由于小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感觉,所以若是发现他们有大哭大闹且食欲差,又有肚子突出、鼓鼓的情况时,就有可能是胀气了。另外,若是有打嗝、腹泻、肚胀或放屁等现象,也可能是胀气的症状,父母应多观察、多留意。

5个月婴儿物理降温应该怎么做

5月宝宝腹泻怎么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