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阿奇霉素拉肚子可能跟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特别是平时不注意药物的用量时,便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腹泻症状,需要停止使用阿奇霉素等药物。同时也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宝宝腹泻症状
如果你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急慢性胃肠炎导致的。而这种疾病可能会引发干呕的情况。
?药物不适
有些情况下,服用像阿奇霉素这样的抗生素也可能引起宝宝的胃肠道不适。
?急性胃肠炎在作祟
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在作祟。尤其是宝宝的脾胃功能较为敏感,所以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
?症状逐渐减轻
不过别担心,随着病情的缓解和用药的减少,这些不适的症状应该会逐渐减轻。
????及时咨询医生
祝愿宝宝早日康复,每天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记得,健康最重要,宝宝需要你的关心与呵护!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较广,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细胞内游离浓度高(在人体扁桃体、肺、前列腺等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血消除半衰期长(为35~48小时),等优点。 在儿科,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感染,如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以及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效果较好。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稀便)、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偶可出现轻至中度腹胀、头昏、头痛及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在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颗粒剂等,宜用适量凉开水溶解摇匀后口服,不宜用滚开水冲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引起呕吐。 2.食物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如服用后出现腹痛、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可在服药前少量进食(如饼干),以提高胃肠道对阿奇霉素的耐受性。 3.由于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较长,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因此,每天仅需给药一次,不要一日量分成2-3次服用。 4.一般用量:治疗中耳炎、肺炎,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毫克计算,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克,顿服,首次剂量加倍;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2毫克计算,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克,顿服。 5.用法:服三天,停用四天后再服。 6.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代谢和排泄的主要途径,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长期用药者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7.用药期间如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8.治疗期间,若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应警惕发生假膜性肠炎,要尽快请医生处理。 9.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10.胃病、哮喘、癫痫、心衰等患儿服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补充回答:此药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可能较大,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大剂量可能对肝产生损害。 一般服此药,出现超量,都是作支持对症处理,必要时洗胃。 如无不适,则停药,注意观察,有明显不适上医院诊治即可。
育儿过程中,宝宝生病是每位家长最担心的事。每当孩子不舒服,家长们既忧心孩子的健康,又对药物的使用持谨慎态度,毕竟关于儿童用药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见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慎用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尤其在治疗儿童感染时。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脏器仍在发育中,阿奇霉素的副作用可能带来不小的冲击,如呕吐、腹泻、头晕等。因此,家长们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务必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谨慎使用爱凯平
爱凯平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其中的麻黄碱成分对孩子的健康并不利。通常不建议随意服用,如有必要,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临床上常常碰到
小儿
应用
抗生素
后出现
腹泻
的情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小儿
肠道
正常菌群
比较脆弱,应用抗生素后
肠道细菌
被杀死,导致不能分解食物
成分
,尤其是
乳糖
、
脂肪
,所以会腹泻.一般来说在停用抗生素并加用调节
肠道菌群
的药物后会很快改善,但是这是针对
菌群失调
导致的
消化不良
性腹泻有用.我不知道你的小孩有多大,对于你的情况,要这样来分析,如果采取了上述处理没有什么效果要考虑合并
病毒
感染的可能(主要特点是
水样
蛋花样大便,而不是脓血便),比如轮状病毒导致的
小儿腹泻
,这是6个月大到2岁小儿常见腹泻病因.对于种类型的腹泻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
补充水
、
电解质
、能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止
酸碱
失衡。这种病有
自限性
,在采取对症处理后会慢慢好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