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打小针多数是不好的,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神经发育并不敏感,在发热期间肌肉注射打针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坐骨神经受损,引起坐骨神经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行走受到影响。
孩子发热的时候可以采取口服药的方式治疗。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一见孩子有点烧,就立即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宝宝发烧,父母自然心疼,但是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快速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即使暂时降了下来,不久还会回升。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代表着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是许多疾病的前兆和症状表现。关键是找到根本病因,对症治疗,不乱用滥用抗生素。除非是长时间高烧,或者是得了脑炎、脑膜炎,才会导致脑细胞受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应用和选择退烧药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在体温38.5℃以上才开始服用,间隔使用的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不能在短时间内频繁使用,一天不能超过4次,否则有可能造成药效过重和退烧过度。体温下降,即停药。
2.小于3个月的婴儿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多喝开水,用温水毛巾擦拭颈项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
3.退烧药的剂型很多,如片剂、水剂、栓剂和针剂,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并仔细阅读说明书。
4.不同的退烧药不要随意并用,单独使用较安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和布洛芬(美林等)临床安全性较高,儿科医生使用广。非处方药中的解热镇痛药一般使用不超过3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5.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适合1岁之前的婴儿使用。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选用小饼干形状的水果味咀嚼片。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都不建议使用。血小板减少或消化道溃疡病患儿慎用阿司匹林。
6.因肌肉注射不良反应较多,除非体温过高,一般不主张使用。
7.发烧时间超过1周甚至更长,或者原因不明的发烧,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先就医检查,以确认发烧是否因为结核病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
总之,孩子高烧,父母不必过度紧张,可采取上述辅助性的居家护理方法,先做降温处理,必要时适度退烧,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院。同时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一旦情况紧急,如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同时合并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活动力很差甚至抽搐等症状时,应尽快就诊。
宝宝发烧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但是,不要急着喂退烧药或打针,这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应对宝宝发烧的情况,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观察体温
如果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度,可以给他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婴儿体温容易升高,但一般几小时后就能恢复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婴儿包裹过多,也会使体温升高。
????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度,请立即寻求医生帮助,确诊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可以用抗病毒药,细菌感染就用抗菌素。别急着退烧,重要的是找出病因。
?用药注意事项
别迷信输液哦!医生说,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关键是用对药。
?观察其他症状
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症状,如流鼻涕、咽喉痛、眼屎多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感冒、咽喉炎、中耳炎等疾病有关。如果宝贝出现呼吸困难、抽筋、意识不清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哦!
1,一般三个月的宝宝发烧都不建议打屁股针.
2,先要看宝宝烧到几度.低烧.没有超过38.5用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澡就可以.
3.找出宝宝是为何发烧.比如是感冒,那就喝一点婴儿的感冒冲剂.感冒好了.烧就会退了.
4.随时注意宝宝的体温,多给宝宝喝水.如果烧过38.5就要给宝宝吃退烧药.
5.如有精神不佳,不吃,哭闹.就要去医院看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