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宝宝发烧血小板高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10394
宝宝发烧血小板高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11-08 04:38:14

宝宝发烧血小板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1、如果是体内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消炎治疗。2、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可以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抗病毒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5-05 13:13:48

  • 远志
    回复
    2024-05-05 13:13:48

    小孩发烧的治疗方法

     小孩发烧的治疗方法?发烧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情况,有很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小孩发烧的症状,但是有些家长害怕小孩发烧对身体会造成影响,下面分享小孩发烧的治疗方法?

      小孩发烧的治疗方法1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

     亦可用冷水(28~30摄氏度)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摄氏度)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孩发烧的治疗方法2

      小孩发烧退了又烧反复怎么回事

     1、非感染性发热。不是由各类传染疾病诱发的,而是由各式炎症等导致的身体体温调节中枢系统的混乱,或者是各式原因诱发的身体产热较多、释热较少,从而产生身体体温上升,异于正常体温的情况。

     2、中枢性发热。这也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原因之一。该原因就是由于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病态改变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混乱,从而产生发烧现象。经专业人士指出,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较易出现高热或者退热后温度又急剧回升的情况。

     脑部疾病伴随着高热时很可能属于严重病例,大多数患儿是由于脑部炎症、泌尿系统或肺部受染所引起的。此外,对于无法解释的中度身体体温上升,短时间内无法查出感染源或感染缘由的患儿,不可随便认定为中枢性发热。

      小孩发烧退了又烧反复怎么办

     1、温水拭浴。除去衣物,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重心是额头、脖颈、腋下、四肢以及腹股沟。尽量使用温度适中的水进行拭浴,以家长腕部内侧的皮肤不烫为宜。总共的擦洗时间尽量是13分钟左右,不断擦拭直到宝宝的体温降到38摄氏度即可。这样的话便可伸展皮肤的血管,释放热量,还有身体表面蒸发水气时,也可以摄取体热。

     2、维持房间温度。可将室内温度大概保持为25-27摄氏度。倘若房间里有空调,便可将患儿适当置于空调房中,没有空调的话,可用电风扇围绕着吹,便可逐渐降低患儿的体温。

      小孩发烧急救办法有哪些

      一、及时退烧

     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 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 快到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二、及时就诊

     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母亲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

     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孩子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三、注意保温

     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 温水冲凉。有些母亲担心,孩子发烧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

     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 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正所谓无知就是无能,如果妈妈不能掌握一些小儿发烧的急救办法,就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在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而不知所措,所以,一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常识对妈妈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妈妈们可以凭借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帮助宝宝更好的复原和康健。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5 13:13:48

    血小板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主要起止止血作用。当宝宝的血小板冲上500时,情况如何?这其实要看背后的原因。
    ?假性血小板增多症
    假性血小板增多症并非真正的血小板增多,而是血液中的类似物质被误认为是血小板。这种情况相对温和,并不算严重。
    ?感染引起的升高
    比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引起的发烧。这种情况下的血小板增高也是暂时的,抗感染治疗后数值通常能回归正常范围。
    ?基因或骨髓问题
    如果血小板持续高居不下,可能是基因或骨髓疾病在作祟。这种情况较为严重,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查明原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 景天
    回复
    2024-05-05 12:12:38

    第一要手工查血小板,仪器查血小板是根据细胞的大小的,血小板小于红细胞,所以小的认为是血小板,大的认为是红细胞.你的红细胞本身较小,这就有可能干扰血小板测定了.另外仪器测血小板干扰因素很多,需要手工计数.第二,你红细胞系有点低,这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缺铁性贫血时可以继发血小板增多,这时血小板增多不必处理.第三,目前尚不能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你应该做骨髓检查,明确病因.血小板数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继发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但多在500以下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宝宝发烧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严重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