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直肠吃药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药物吸收较快,宝宝容易接受,且退烧较快。发烧时还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来擦拭身体。
宝宝发烧在直肠给药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大小便容易影响药效。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量多次喂养。
发烧一直在 育儿 界里是个大难题。
退烧知识学了千百遍,用时还会手忙脚乱的。
孩子一发烧,家长都很焦虑,恨不得马上能退烧。在焦虑的驱使下,有很多家长就会用一些「退烧偏方」,风险重重。
其中, 「灌肠退烧」 就是近几年比较风靡的一种方法。
灌肠退烧可以给孩子用吗?真如宣传中说的那样有效无害吗?
一起听听儿科医生是怎么说的。
灌肠退烧究竟是个啥?
灌肠治疗, 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表面意思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法,当孩子感冒发烧时,如果不配合吃药,也不好好打针,医生可以选择往孩子肛门插管灌药以此来达到退烧的药效。
这听起来,好像比打针吃药酷炫多了,快速退烧,无创伤无痛苦,药物穿肠过,凉爽体中留……
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会把 灌肠退烧 和 灌肠疗法 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两个概念。
儿科中确实有时会用到灌肠,比如肠镜检查、手术前的清洁,还有就是大孩子严重便秘时的处理,都不涉及到退烧。
另外,当孩子发烧,但不配合吃退热药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栓剂,经肛门直肠给药,但是,这和「灌肠退烧」也不是一回事。
灌肠退烧完全就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退烧方式,在各大权威指南或资料中都没有被认可。
不仅如此,现实中给孩子灌肠退烧用的「药」也是五花八门,有冰水、有头孢类抗生素,还有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甚至有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喜炎平等。
这些方法用下去,孩子可能会很快退烧,然而快速退烧的另一面,可能会引起患儿严重的不适感。 同时,一些药物直接被直肠吸收,还会导致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灌肠退烧会有哪些危害?
一些所谓的「医生」会告诉家长:灌肠退烧,不经过肝脏代谢,没有副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药物灌入直肠,有效成分被吸收后,都是要进入血液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肝脏来代谢掉,并非只有口服才会进入肝脏。
事实上,不靠谱的灌肠退烧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大坑。
造成肠粘膜损伤
孩子的肠管很脆弱,如果灌肠操作不当,轻则损伤肠粘膜,重则还会导致肠道出血、穿孔,甚至有生命危险。
包括给孩子灌冰水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是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估计连大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法。
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人体的肠道内有很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细菌,灌肠有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会杀死有益的益生菌,导致继发性肠道疾病。
降低免疫力
灌肠疗法,多被小诊所推崇,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个别医生为迎合家长追求孩子退烧快,会使用大量激素进行灌肠,可能会造成孩子肝功能损伤、免疫力降低。
引起过敏性休克
灌肠疗法不像打针,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的什么药,一旦出现过敏性反应,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这些悲剧,希望所有家长警醒
除了灌肠退烧,这些退烧方法同样不推荐,比如 肌肉注射、捂汗退烧、酒精擦浴、冰敷 等等。
正确退烧的流程和方法
1. 先测宝宝的体温
通常,我们会使用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不推荐水银体温计),来给宝宝测体温。
宝宝各个部位的发热体温不同。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如果 额温、耳温、肛温 38 ,口温、腋温 37.5时,就认为宝宝发烧了。
宝宝发烧了,要不要赶紧给他吃点退烧药?
冷静,先别慌。
2. 看他的精神状态
一般超过38.5度需要吃退烧药,但是!如果娃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能吃能玩能睡,即便超过这个度数,也可以继续观察。
适当增减衣物
我们可以随着宝宝的体温变化,帮他灵活增减衣物,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体温上升期:宝宝的体温不会太高,会觉得冷、手脚发凉,这时,可以给他打开空调、适当穿衣穿袜;
在体温下降期:身体会通过排汗把体温降下来,宝宝会觉得热,这时,就给他适当脱减衣服、增加散热。
所以,宝宝的那一身汗是他发烧到一定程度,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悟出来的!
把宝宝裹成一个北极熊,不利于他散热,反而会迫使体温升得更高,出太多汗导致脱水!
及时补充液体
多补充母乳、牛奶、白开水、果汁、鸡汤等,帮他补充流失的水分。饮食上,需要一些好消化、有营养的流质食物,帮助身体对抗疾病。
酒精擦身、温水浴、退烧贴、暖水袋等,费力不讨好,就别再折腾宝宝了,宝宝生病期,需要多休息!
3. 正确吃退烧药
一般来说,宝宝因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情绪低落等各种不适,体温 38.5 (腋温)时,可以考虑吃退烧药。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度,就要考虑给娃用药了。当然这不是硬指标,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即便没过38.5度也可以用药。
但是!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已出现过高热惊厥,体温一到38度就要马上用药。
用啥药呢?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目前,世卫组织仅推荐2种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商品名称 泰诺林美林 适用人群 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上 退热特点 普通发热退热效果更强 单次剂量
10-15mg/kg5-10mg/kg 起效时间 口服后30分钟口服后15分钟 最短间隔 4小时/次6小时/次 最高限量 不超过4次/天不超过4次/天
建议:
① 分情况用药。 普通感冒、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幼儿急疹、流感引起的高热,可以考虑布洛芬;
② 单一用药即可。 如果不得不交替使用,请先咨询医生,以免发生用药错误;
③ 能口服就口服。 一般情况下,退热栓更多适用于无法口服药的特殊状态,不用作首选;
④ 感冒药+退烧药,很容易过量! 相当于同一种药物吃了两次,对宝宝副作用大。
⑤ 如果体温控制住了,或在38.5 以下,且精神状态好时,就可以考虑停药。
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复方感冒药、中成药、退烧针等,都不推荐!
退烧的那些问题
发低烧怎么办?听说低烧会损害身体?
嗯,你这确实是听说。低烧一般不会损害身体,但低烧超过5天则需要检查原因了。
反复烧起来怎么办?
一般来说,退热剂的效果能维持几个小时,如果又再次烧起来,可以再次服用同种退热剂。但要注意时间间隔(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布洛芬6小时)。
如果两次发烧时间间隔很短,可以给娃多补充液体,增加散热。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换另一种成分的退热药。
发生幼儿急疹怎么办?
疹子出现3天后会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用任何药物,特别不要用抗生素,家长给娃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不要穿太多即可。
退热效果不好怎么办?
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药量是否够了?前文中给了表,一定要仔细看。
水喝得够了吗?发烧后要多补充液体哦。
高热惊厥可以提前预防吗?
如果宝宝之前有过高热惊厥,那么发烧后很可能再次出现惊厥,家长要及时给娃用退热剂。
如果之前还没有发作过,那么要注意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比如头痛、失眠,精神兴奋,因为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很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前兆。
宝宝吃退烧药吐了要看药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的长短,如果已在胃中停留半小时以上,建议先不要服药,观察宝宝的体温是否有下降,适当的给宝宝多饮水。如果刚刚服药就出现呕吐的情况,考虑药物还没有吸收,这种情况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看着宝宝哭闹,爸爸妈妈的既心疼又无奈,只能继续喂药。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就是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很多家长会在医院的时候听说过,直肠给药又叫肛门用药,顾名思义就是把药物塞进宝宝的肛门里,药品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发挥药效。有很多儿科病症其实都可以用直肠用药解决,现在最常用到的就是退热和便秘。
直肠给药对于传统用药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对于不愿意接受口服药的宝宝,或是对口服药有呕吐反应的宝宝,直肠给药可以减少服药又吐药后的剂量损失,让宝宝顺利用药,及时吸收药效,加快提高用药效果。
缺点是:现有的直肠用药对药品有局限,首先不可以对直肠粘膜有刺激,另外对剂量的把握也极为重要,如果用药量大吸收过多,很容易产生副作用。
宝宝好动,不能像大人一样可以保持不动,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更容易哭闹。在直肠用药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最好让宝宝保持平躺或侧方位躺着的姿势,才会让药物更好的吸收。如果用药后宝宝不小心拉出了便便,那药效基本就折半了。所以,小编提醒宝爸宝妈们,直肠用药最好是在医生的专业操作下进行,如果用药后宝宝症状还未减轻,一定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直肠给药法在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
,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肠法,
②直肠点滴法,③栓剂塞入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多种急、慢
性疾病和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将国内近年有关经直肠给药治疗泌尿
系统及男科疾病概况及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作一综合分析。
1 经直肠给药治疗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进展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是一种综合征。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煎剂保留灌
肠对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颜氏〔1〕用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泽泻、丹参、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衰26例,对照组16例单
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5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
死亡各3例。刘氏〔2〕等用大黄合剂(大黄、槐实、牡蛎、黄柏、细辛)保留灌肠3
0~60min,每日2次,治疗小儿急性肾衰48例,并同时用西药必需氨基酸、地塞米
松、速尿等,而对照组只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4%,而对照组为73.5
%,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杨氏〔3〕等将45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分为2组,其
中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大黄合剂灌肠及口服开博通,对照组20例只采
用西医综合疗法,7d后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合剂灌肠加口服开博通能改善急性肾衰患儿的肾功能及
临床症状。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癃闭”、“溺毒”等病证范畴。麻氏〔4〕等
采用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
肠1次,每次150mL,并配合中药口服和少量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9例,均未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未进行血液及腹膜透析,结果临床治愈62例
,好转23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5%。而对照组93例服用中药并配合少量西
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4.9%,两者差异显著(P<0.01)。邱氏〔5〕等用救肾汤(生大
黄10g,蒲公英30g,熟附子10g,当归5g)煎药液2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症状明
显及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者每日2次,3周为1疗程,并同时口服肾着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56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28例。康氏〔6〕等将大黄10~20g、煅
牡蛎30g、蒲公英20g,用滚开水600~800mL浸泡30min,搅匀待凉至38℃左右,用
150~200mL低位灌肠保留20min,日1次,治疗慢性肾衰50例,症状缓解37例,血尿
素氮、血肌酐均值都有明显下降。孔氏〔7〕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法对35例慢性
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20例予中药灌肠合口服或静脉补碱、补钙治疗为
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廖氏〔
8〕等还对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
降低血中MMS、升高SOD作用有关。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直肠给药对慢性
肾衰的治疗,能够取得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的功效。
1.3 尿毒症
聂氏〔9〕应用附子、大黄、煅牡蛎,水煎100mL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尿毒症17例
,总有效率为76.5%。刘氏〔10〕取生大黄20g,黑大豆、六月雪、牡蛎各30g,取
煎液做保留灌肠,并静滴川芎嗪和口服益气活血排毒汤来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12例
,结果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2例。鞠氏等〔11〕报道,采用中药加高渗腹透液
(4.25%B5185)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61例,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其清除率均有明显改善。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一
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1.4 小儿急性肾炎
刘氏〔12〕用单味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证明大黄灌肠
液对消肿、利尿、降压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黎氏〔13〕也证实大黄
具有泻实、泻热、泻瘀、泻毒及“结肠透析”作用。岳氏〔14〕采用中药灌肠佐治
小儿急性肾炎68例,疗效满意,在口服中药的同时,用大黄15g、黄柏15g、芒硝1
0g制成汤剂保留灌肠。此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5 肾绞痛
徐氏〔15〕等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消炎痛栓剂为对照,用自制双氯灭痛胶浆
剂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152例,其镇痛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镇痛起效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双氯灭痛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理想药物,其胶
浆剂经直肠给药,镇痛迅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6 前列腺增生症(简称BPH)
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是目前治疗BPH的一个重要手段。余氏〔16〕根据辨证,血
瘀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肾虚者以滋肾通关丸化裁,煎取300mL,每日2次,每次直
肠点滴150mL,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20例,痊愈13例,显效7例。李氏〔17〕等采用
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之法,自拟启癃汤(大黄、益母草、王不留行、川牛膝、细辛
、苦参)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5例,总有效率为68.6%,认为该方有改变
局部炎症,消除尿潴留而达到通利小便之功效。近年来,中医学在BPH的药物治疗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局部给药,痛苦小,副作用少
,直肠给药将是今后治疗BPH的重要途径。
1.7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
1/3左右,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范畴。由于前列腺
上皮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而治疗效果不够
理想。近年采用直肠给药法来治疗C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田氏〔18〕等采用地
虎汤(地肤子、车前子、虎杖、木通、乌药、丹参等)保留灌肠治疗CP40例,而对照
组40例用本方水煎服,均15d为1疗程,其结果两组分别为痊愈28、20例,有效9、
10例,无效3、10例。张氏〔19〕等将大黄10g,芒硝12g,丹皮、桃仁、冬瓜仁各
9g,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治疗CP60例,47例痊愈,13例好转。谷氏〔2
0〕等用前列栓(含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马鞭草、三七、穿山甲、?虫等),每
日1~2枚睡前或便后将药栓推入直肠8~12cm处,治疗CP35例,每10d为1疗程。结
果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袁氏〔21〕等采用中药(黄连、黄柏、黄芩、黄
芪等)保留灌肠治疗CP46例,痊愈24例,有效率达82.6%,认为本法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利窍通淋的作用。桂氏〔22〕等以中药煎剂复方毛冬青液肛门灌注治疗
CP107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3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83.17%。高氏〔23〕
采用乌梅汤加金黄散灌肠治疗CP28例,结果临床治愈7例,显效12例,好转5例。由
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目前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本
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 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
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
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其传输途
径大致有三: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
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
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
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医认为,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
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
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并且前列腺紧邻直肠,经直肠给药可使
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3 前景与展望
从临床报道看,直肠给药对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②对不能吞服的
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
的治疗;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
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截止目前,直肠给药多限于中药煎剂
或中成药稀释液,随制随用,除个别是栓剂外,尚缺乏规范化的中成药制剂和肛注
专用器具,影响了直肠用药的普及和推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