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精神状态会好,吃奶会逐渐的增加也喜欢玩耍了,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还是不好,自然也不好,这就说明黄疸没有明显的改善,可以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皮肤应该是黄色应该是逐渐退却的,也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血胆红素的水平,如果明显下降的话,更证明黄疸逐渐减退。
新生儿黄疸一般生后2-3天出现,3-5天达高峰,5-7天开始消退,生后两周可以完全消退。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多在一周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长达2-3个月。母乳性黄疸如果在暂停母乳2-3天后黄疸下降,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一般生后四周完全消退。早产儿因为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黄疸程度重的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所以要严密监测黄疸变化。
正常情况下新生黄疸消退顺序是和它出黄疸的顺序相反,也就是说是从手足心开始到四肢近端,也就是到上臂和大腿,然后再是躯干的黄疸消退,最后再是头面部的黄疸消退。所以对于新生儿黄疸来说,正常情况下出黄疸的顺序是先头面部,再躯干,然后四肢近端,然后四肢远端,而退的退的顺序是正相反,所以一般情况下头面部是最后退的。因此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可能身上已经不黄了,但是脸上仍然黄,这个是合理的表现。对于新生黄疸来说,一般消退顺序和出现黄疸顺序是相反的。只要孩子是按照相应的顺序来消退,并且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也就是足月儿在两周之内,早产儿在四周之内黄疸彻底消退就是正常的,没有太大问题,考虑是生理性黄疸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高,最直接的症状是皮肤和黏膜的黄染,必须是在光照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观察这种黄染。有些家长看不出来孩子是否有黄疸,建议到新生儿科进行一个经皮的测胆。如果高于正常,就是高的。也可以查肝功,肝功里面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也能知道是否是一种高于正常的黄疸。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比如败血症、严重的感染等,可能会有感染的症状,比如孩子吃奶差、反应差、嗜睡、皮肤发花等症状。如果仅仅轻微高于正常,有可能仅仅是有皮肤黄染的表现。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就近医院检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疸,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对于新生儿却有着大学问。近年来,许多新生的宝宝在出生初期会遭遇黄疸的困扰,这让许多新手父母感到迷茫。为了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黄疸的奥秘。
?观察大便颜色
宝宝的大便颜色是黄疸病情的重要参考。若颜色逐渐变淡,且宝宝突然再次变黄,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暗示肝脏或胆道的问题,必要时需尽快手术。
?黄疸变化的观察
黄疸的消退是有顺序的,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从脚部消退。眼睛是最早变黄、最晚消退的部位,因此观察眼睛是一个简便的方法。按压身体其他部位,若按压处呈现白色则无大碍,若呈黄色则需引起注意。
?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
当宝宝出现持续黄疸、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不稳或过度哭闹等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保持光线充足
家中光线不宜过暗,让宝宝充分接触自然光有助于退黄。但要避免直接阳光照射,以免晒伤。
?母乳喂养要勤快
若因喂养不足导致黄疸,母亲应勤喂母乳。充足的乳汁分泌是解决黄疸问题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黄疸其实是新生儿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的积极正常的表现。并不是部分医生和家长们认为的出现了就立即要“消灭”的“坏人”。
在国际上,黄疸需要治疗的数值也越来越宽松,从原来12就要去照蓝光,到现在15甚至18之下都可以不用额外治疗。国际上对黄疸的认识也逐步地回归理性。但是大陆的父母还停留在看到黄疸就“如临大敌”,甚至母婴分离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和障碍。下面就让我们认真看看台湾刘博士的文章,更多地了解黄疸吧!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2、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大多数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但绝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黄疸(含母乳性黄疸),很多父母看到黄疸就胆战心惊,却不知道这是正常婴儿的正常反应,并不是需要特别担心的问题。黄疸的形成是因为新生儿有较多的红血球数目,而且他们红血球的寿命70-90天,又比成人的120天短,红血球被破坏后经一连串反应后产生胆红素,就会引起黄疸,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病理性的问题导致黄疸,比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如何分辨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接着看下文。
3、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少量的存在体内反而对新生儿是有益的,所以黄疸数值只要不超过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别去治疗。
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但介於12 mg/dl ~15 mg/dl的黄疸,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但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的情况下,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也有一些孩子会持续更久),都不需要太过着急与治疗。
4、黄疸的宝宝不需要停母乳!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在国内很多医生,会要求妈妈停喂母乳,但要强调的是除非血清胆红素大于306μmol/L(18mg/dl),才需要暂时停喂,因为如果暂停哺乳48小时,胆红素就能明显下降达50%,所以停喂48小时后可以再继续哺喂母乳,只要增加喂母乳次数及奶量,增加宝宝排便次数和量可降低黄疸。千万不要因此而改喂配方奶。
5、新生儿黄疸需要哪些治疗?
a. 照光治疗
在大陆一般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即为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只需频繁喂奶,能加速排便和代谢。但只要超过204μmol/L(12mg/dl)即建议照光治疗,其实是不需要的,再次提出新的观念,若根据最新的国外研究报告指出,血清胆红素大于255μmol/L(15.0mg/dl)时,才需要进一步治疗,也就是照蓝光。
b. 茵栀黄
在国内医生会建议不超过204μmol/L(12mg/dl),就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服用茵栀黄加速黄疸消退,但茵栀黄,除了说明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外,并没有确切可以降低胆红素而达到退黄疸的作用,而且只要是正常生理性黄疸,增加喂食促进排便,宝宝胆红素自然能消退。所以常有爸妈问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茵栀黄呢?在国际的新生儿科学领域里,并没有服用茵栀黄可以降黄疸的证据喔!另外对于G-6-P-D缺乏的宝宝(俗称蚕豆症),若服用茵栀黄则会有溶血现象,更会让黄疸加重,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6、新生儿黄疸回家该注意哪些呢?
老一辈的人可能会认为,把宝宝照日光灯或置于强烈太阳光下曝晒,可以让黄疸消退,其实这样做相当危险又无效的作法, 婴儿可能会因强烈的光线伤及视力,也可能引起脱水休克。
在正常的日光灯下或于日光灯一般光线下观察宝宝肤色比较准确,新生儿的黄疸大约是由脸部先开始,严重时肤色黄才会黄到身体与手脚。建议父母亲用自己的手掌和宝宝的肤色相比,如果发现黄疸在身体躯干部分时,可以再观察;如果膝盖以下的皮肤也出现黄疸时,则应带宝宝返院检查胆红素的数值。
新生儿黄疸一般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表现
?皮肤、黏膜黄染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消化道症状
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胆盐血症的表现
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病情逐渐变好
当小孩的这些症状都开始逐渐变好,那就意味着,孩子黄疸的病情在逐渐变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