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疝气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能是因为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也可能是因为局部组织有缺损或者是比较脆弱引起的疝气,比如孩子在打喷嚏或者是咳嗽哭闹的时候就会出现疝气,一般孩子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等孩子逐渐长大,情况会逐渐好转,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避免着急和焦躁不安。
脐疝,也被称为umbilical hernia,是小儿肠管从脐部凸出形成的球形软囊。本文将深入探讨脐疝的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种常见疾病。
?先天性薄弱点
脐疝的发生与婴儿时期脐部瘢痕成为了一个先天性的薄弱点有关。此外,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也为脐疝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腹腔内压力增高
任何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或过多的哭闹,都可能促使脐疝的发生。脐疝的疝囊通常由突出的腹膜形成,表面覆盖有皮肤。
?球形或半球形的可复性肿物
脐疝的疝囊通常由突出的腹膜形成,表面覆盖有皮肤。突出的内脏多为小肠或大网膜等,很少会发生嵌顿。在外观上,可以看到一个球形或半球形的可复性肿物。
?大多数可以自愈
绝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可以自愈,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会逐渐发达,疝孔也会逐渐狭窄并缩小直至闭合。因此,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疗。
?手术治疗
如果年龄超过4岁,或者脐环直径超过2~3cm,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来切除疝囊并修补腹壁的缺损。
?使用腰带、束带胶布或硬币
对于2岁以上仍未闭合的脐疝,可以考虑使用腰带、束带胶布或硬币来压紧疝环。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因为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脐部发炎和肿胀,甚至穿孔。
脐疝在新生儿阶段相当常见,通常是因为肚脐下的筋膜层及腹直肌尚未完全生长密合,当宝宝腹部用力、咳嗽或哭闹时,导致肠子脱出将肚脐往外顶,便会造成脐疝。本文将深入探究脐疝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新生儿常见
新生儿脐疝气的发生率约为15%,其次是成年女性(特别是孕妇或生过孩子的妈妈)比较常见。
?3大明显症状
脐疝的3大明显症状:1、宝宝哭闹时,肚脐部位会更加凸肿明显。2、脐疝大小不一,但很少有直径超过2.5公分的,轻轻一压可将凸出的肚脐推回腹腔内。3、大多数脐疝宝宝并不会有高烧、红肿及疼痛不舒服。
?无需特别治疗
大部分脐疝会自然痊愈,无需特别治疗。一般来说,脐疝不会痛也不危险,若疝气脐裂孔小于1公分,即使不做任何处理也会自行闭合,大部分脐疝在3岁以前都会自行消失。
?手术治疗
除非小孩有以下情况,就可能需要在6岁前动手术:1、疝气很大超过2公分以上,而且到了4岁还没有开始缩小。2、疝气鼓起处生红肿、变黑等发炎现象,代表肠子可能被腹直肌给卡死了。
您好,从您描述的情况看,宝宝可能是疝了,但是具体的确诊,还应请当地的儿科医生帮助诊断。本文将深入探究宝宝脐疝的形成和预防,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脐疝的形成
脐疝的形成是:当宝宝出生断脐时,脐带内的动脉、静脉被切断后闭合,以后纤维化与脐部皮肤组织融合在脐部形成一个薄弱区,有的宝宝双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没有合拢,脐部的薄弱区较松软。当宝宝腹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即由此部位向外突起,形成脐疝。安静或腹压正常后疝囊消失。
?脐疝的预防
平日应尽量不让脐疝患儿过于哭闹、咳嗽、便秘。在哭闹或便秘时用手压住脐环,使脐疝不膨出,可防止疝环进一步扩大,促进愈合。
?就医和修补术
如果不能愈合,可到医院行修补术。脐疝一般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若出现嵌顿或特殊情况,请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