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石蔻散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3791
小儿石蔻散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11-06 02:39:35

小儿石蔻散需要使用温开水调后饭前服用。该药物的规格每袋装20克,需要每日服用3次,对于6个月到11个月的小儿每次服用半袋,1~4岁的儿童每次2/3袋,4~7岁的儿童每次1袋。

该药物属于处方药,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5-09 06:06:37

    目录1拼音2《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水解散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水解散的用法用量2.5注意2.6备注2.7摘录 3《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 3.1组成3.2功效3.3主治3.4水解散的用法用量3.5制备方法3.6用药禁忌 4《千金》卷九 4.1组成4.2主治4.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4.4制备方法 5《鸡峰》卷九 5.1组成5.2功效5.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5.4制备方法 6《鸡峰》卷十四 6.1组成6.2主治6.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6.4加减6.5制备方法 7《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7.1组成7.2主治7.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7.4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水解散*水解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shuǐ jiě sǎn

    2《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水解散 2.1处方

    麻黄120克(去节)大黄90克 黄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药60克

    2.2制法

    上六味,捣筛为散。

    2.3功能主治

    解表攻下。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2.4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则便愈。体强人服2克。

    2.5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生葱、菘菜、生菜。

    2.6备注

    方中麻黄开腠发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药和里益营,黄芩清上中焦之热,大黄泻中下焦之热,甘草调胃和中。盖天行瘟疫,郁热自内达外,与伤寒由表传里者不同,故虽一二日之浅,可以汗下兼行。

    2.7摘录

    《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

    3《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3.1组成

    麻黄1两(去节),黄芩3分,芍药2分,桂心1分。

    3.2功效

    解肌出汗。

    3.3主治

    天行热气,外生疤疮疼痛。

    3.4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暖水调下,覆令出汗,日2次。

    3.5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3.6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4《千金》卷九4.1组成

    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2主治

    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4.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每服方寸匕,以暖水下,日3次。覆取汗,或利便愈。强人服2方寸匕。

    4.4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5《鸡峰》卷九5.1组成

    麻黄3两,桂1两,芒消1两,甘草1两,大黄2两,干葛半两。

    5.2功效

    预防温黄、天行时气。

    5.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冷水下。如欲汗,即以葱豉粥热投之。

    5.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鸡峰》卷十四6.1组成

    米(豆斗)皮4两,陈皮2两半,甘草2两,丁香皮半两,桂半两,缩砂仁半两,白豆蔻仁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药1两。

    6.2主治

    水谷并果子所伤,下泻不止,并变痢疾。

    6.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如路上行,即冷水调下。

    6.4加减

    赤痢,加乌梅1个,地榆煎服;白痢,加干姜;赤白痢,加干姜、乌梅肉煎下。

    6.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7.1组成

    柴胡4分,知母4分,瓜蒌4分,青木香4分,升麻4分,茵陈4分,大黄6分,栀子仁6分,石膏6分,芒消6分,黄芩5分,干葛5分,枳壳(炒)3分,芍药3分。

    7.2主治

    百种伤寒时疾。

    7.3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以冷水4大合,和散1匙,空腹顿服,以痢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7.4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水解散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二]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内应。感寒邪者,则无汗,名曰温病,当以河间法用水解散,审其表里以解之。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风通...

    《医宗金鉴》:[卷二]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内应:感寒邪者,则无汗,名曰温病,当以河间法用水解散,审其表里以解之。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风通...

    《医方集解》:[发表之剂第二]麻黄汤

    不能解之,此桂枝、麻黄等所以不可用,而后人所处水解散、大黄汤、千金汤、防风通圣之类,兼内外者之所以...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见形证治

    各等分,煎服。〔活〕治痘出不快,烦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黄黄芩汤、升麻黄芩汤主之。(海藏云∶莫若定...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痘出不快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9 06:06:37

    孩子生病,妈妈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临床上治疗儿科感冒咳嗽的药物也是非常多的,家长在选择这些药物的时候,会考虑一下药物的疗效怎么样。药物的疗效体现在药物的副作用,用法用量,功效如何等方面,猴枣牛黄散主治小儿咳嗽,有化痰平喘之功效,那么猴枣牛黄散婴儿能吃吗?猴枣牛黄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功效如何
    猴枣牛黄散主要由猴枣、体外培育牛黄、猪牙皂、细辛、草豆蔻、人工麝香、川贝母(蛇胆汁制)、珍珠(水飞)、琥珀(水飞)等药物制成。其中猴枣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牛黄,是指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皂荚已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之果实;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石菖蒲属菖蒲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猴枣牛黄散用于治疗小儿咳嗽、痰多、高热惊风,具有强效清化痰热作用的中成药药剂,毒副作用小。
    猴枣牛黄散的成分多为中草药,副作用极小,且临床上尚未发现其不良反应,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2、说明书
    成份:
    猴枣、猪牙皂、牛黄、细辛、珍珠(水飞)、川贝母(蛇胆汁制)、琥珀(水飞)、石菖蒲、朱砂(水飞)、草豆蔻、麝香、硝石、冰片、白矾、甘草、全蝎。
    剂型:
    散剂
    形状:
    本品为棕褐色粉末;味甘,凉。
    功能主治:
    除痰镇惊,通窍。用于小儿惊风,痰涎壅盛。
    规格/中西药品:
    每瓶装0.36g
    用法用量:
    口服,一岁以上一次0.36克,未满周岁一次0.18克,一日2-3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运动员慎用。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09 06:06:37

    热性惊厥除控制惊厥外,必须及时退热,积极寻找发热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由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高,因此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4~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易被家长接受。但若选用苯巴比妥,实际并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因为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次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小时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体温骤升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有人试用安定栓剂,每次5mg,在发热期间每8小时一次,有一定效果。
      为预防复发,也有人提出了长期用药,即不论是否发热,每天坚持服药。但热性惊厥发病率很高,而严重后遗症只是少数,一律长期服药会造成大多数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且苯巴比妥也可引起嗜睡、兴奋不安、多动等副作用。因此目前提出了以下长期服药的适应症。
      (1)复杂性热性惊厥。
      (2)有危险因素的病例,且第二次发作以后。
      长期用药可选用苯巴比妥、扑痫酮、丙戍酸钠或卡马西平。
      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怎么办?
      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度患病发热时家长便提心吊胆,担心发热会引发惊厥。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怎样才能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呢?最好的办法是在惊厥缓解后应用中药进行善后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因为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致。因此,在热退风止,惊厥缓解后,中医应采用镇静、熄风等方法进一步治疗,使肝火得清,肝风得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这样就不至于再发惊厥。
      中医对惊厥后的调理应针对不同患儿的体质特点,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一般比较常用的镇静熄风药有:钩藤、蝉蜕、珍珠母、生牡蛎、僵蚕、地龙、防风、白芍、炒枣仁等。另外,小儿热病后多会伤阴,应酌情滋补阴液。常用滋阴药有:生地、沙参、麦冬、天门冬、天花粉等。
      如果孩子多次发生高热惊厥,应该请中医治疗。下面介绍几个儿科名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验方,以供参考。
      (1)防惊汤:由蝉衣、钩藤、栀子、炒枣仁、杭白芍、青黛、防风、黄连、珍珠母、甘草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药1次,连服4周。有防止惊厥再发的作用。
      (2)清宫粉:由广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黄芩、黄连、玳瑁、琥珀、朱砂、冰片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进一步清除余热,镇惊熄风作用。
      (3)清热散:由朱砂、琥珀、钩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镇惊熄风作用。
      ?

    答案补充
    经常有高热惊厥发作的婴幼儿,一旦出现高热,就应服退热药、镇静药或置冷毛巾于头部,还可用酒精擦浴,达到及时降温,防止抽搐的目的。
      抽搐发生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如侧卧位、解松衣领、降温,并置筷子或牙刷柄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也可指压入中穴。反复出现高热惊厥的小儿,将来可能会发展成癫痫,故应引起家长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发育逐渐完善,大多数高热惊厥小儿的惊厥次数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 龙葵
    回复
    2024-05-09 05:05:27

    典型的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患儿一般体质较好(纯阳之体),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生热甚速,热极生风),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但自此以后,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在同一疾病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

    意见建议:  
    (1)防惊汤:由蝉衣,钩藤,栀子,炒枣仁,杭白芍,青黛,防风,黄连,珍珠母,甘草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药1次,连服4周.有防止惊厥再发的作用.   
    (2)清宫粉:由广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黄芩,黄连,玳瑁,琥珀,朱砂,冰片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进一步清除余热,镇惊熄风作用.   
    (3)清热散:由朱砂,琥珀,钩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镇惊熄风作用.

布洛伪麻那敏片的用法用量

小儿磨积片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