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肺炎散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9017
小儿肺炎散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1-05 18:13:17

小儿肺炎散在临床上需要患者采取口服的方法。该药物的规格没袋装0.6克,需要每日服用2次,每次0.6~0.9克,对于3岁以下的小儿需要酌情减量。

该药物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使用前还要注意查看药物的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该药物的有效期为24个月。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09 06:06:47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09 06:06:47

    目录1拼音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2.1方名2.2组成2.3功效2.4主治2.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2.6制备方法2.7用药禁忌 3《痘疹仁端录》卷九 3.1方名3.2组成3.3主治3.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4《外科大成》卷二 4.1方名4.2组成4.3主治4.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5《重订通俗伤寒论》引顺氏方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6《何氏虚劳心传》 6.1方名6.2组成6.3功效6.4主治6.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6.6加减 7《金鉴》卷五十二 7.1方名7.2组成7.3功效7.4主治7.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8《治疹全书》卷下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 9《医学集成》卷三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 10《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 10.1方名10.2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10.6制备方法 11《片玉痘疹》卷十二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12《医统》卷九十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备方法 13《普济方》卷七十四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14《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4.1方名14.2组成14.3功效14.4主治14.5各家论述 15《寿世保元》卷八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15.5制备方法 16《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16.1方名16.2组成16.3功效16.4主治16.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16.6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清金散*清金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qīng jīn sǎn

    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2.1方名

    清金散

    2.2组成

    陈皮3钱4分,清夏2钱4分,川贝3钱4分,花粉3钱4分,桔梗3钱4分,苏叶3钱4分,黄芩3钱4分,寸冬3钱4分,甘草3钱4分。

    2.3功效

    理肺清痰,止咳解表。

    2.4主治

    肺热喘嗽,吐痰吐血,外感伤风等症。

    2.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小儿1钱,大人白开水送下,小儿白糖水送下。

    2.6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贮于磨口瓶中。

    2.7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3《痘疹仁端录》卷九3.1方名

    清金散

    3.2组成

    焦紫麦冬2钱,桔梗2钱。

    3.3主治

    痘疹气热血燥,皮毛枯槁,咳嗽者。

    3.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外科大成》卷二4.1方名

    清金散

    4.2组成

    黄连3钱,枳壳1钱,陈皮1钱,乳香1钱,没药5分。

    4.3主治

    痔漏肿痛。

    4.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至1钟,空心服。

    5《重订通俗伤寒论》引顺氏方5.1方名

    清金散

    5.2组成

    生桑皮3钱,百合3钱,冬花3钱,川贝3钱,生苡仁5钱,地骨皮4钱,麦冬2钱,生甘草8分,生藕汁1杯(冲),童便1杯(冲),枇杷叶(去毛)1两。

    5.3主治

    痨症。

    5.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鲜茅根1两煎汤代水,煎服。

    6《何氏虚劳心传》6.1方名

    清金散

    6.2组成

    麦冬34钱,天冬2钱,白花百合1两(有血倍用),桑皮(蜜炙)2钱(咳甚倍用),骨皮2钱(内热甚加1钱),薄荷1钱,花粉2钱,茯苓2钱,贝母2钱(痰多痰红倍用),枇杷叶(蜜炙)3大片(咳甚加),米仁5钱(食少有血倍用)。

    6.3功效

    润燥、清金、降气、消痰。

    6.4主治

    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血红,或纯血。

    6.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上加人乳、牛乳各1杯,煎成,加炼蜜或饴糖数匙,薄荷、贝母(研细)亦和匀其内,频频温服。

    6.6加减

    酒客病,加甘蔗汁半杯;有血,加生地3、4、5钱,茅根4两,藕汁、童便各1杯。若热甚痰多,大便燥结者,加梨汁半杯,炖滚服。

    7《金鉴》卷五十二7.1方名

    清金散

    7.2组成

    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生甘草、桔梗。

    7.3功效

    清金化毒。

    7.4主治

    鼻疳。疳热攻肺,鼻塞赤痒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热盛者。

    7.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引用灯心,水煎服。

    8《治疹全书》卷下8.1方名

    清金散

    8.2组成

    青黛、明矾、雄黄、文蛤、山栀、硼砂、皂角、血余、冰片。

    8.3主治

    疹后口干,变成牙疳。

    8.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以盐汤洗口净后,敷之。

    8.5制备方法

    上为末。

    9《医学集成》卷三9.1方名

    清金散

    9.2组成

    沙参、赤苓、石膏、知母、麦冬、元参、黄芩、炒栀、骨皮、杏仁、瓜蒌、大力、桔梗、竹心。

    9.3主治

    麻后咳嗽。

    10《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10.1方名

    清金散

    10.2组成

    生石膏9两,青黛1两。

    10.3功效

    清肺降火。

    10.4主治

    肺胃热盛,咳呛失血,咽痛,口疮。

    10.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2两,绢包,水煎服。

    10.6制备方法

    各取净末,和匀,约成散9两7钱。

    11《片玉痘疹》卷十二11.1方名

    清金散

    11.2组成

    茯苓、陈皮、甘草、知母、桑白皮、桔梗、杏仁、前胡、黄芩、栀子仁、地骨皮、枳壳、胆星、款冬花、马兜铃、青木香。

    11.3主治

    痘疹收靥之后,余毒归肺,咳吐脓血者。

    11.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医统》卷九十12.1方名

    清金散

    12.2组成

    铜青1钱,白矾1钱。

    12.3主治

    鼻下烂疮,口鼻疳疮。

    12.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敷患处。

    12.5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普济方》卷七十四13.1方名

    清金散

    13.2组成

    芰荷根。

    13.3主治

    暴赤眼,涩痛难开。

    13.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绞取汁,点目眦中。

    14《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14.1方名

    清金散

    14.2组成

    防风、黄芩、生地、丹皮、当归、蒲黄(炒)、地榆(黑)、白芍(生)、川芎、槐花、杜仲(炒)、甘草、泽兰、阿胶(炒)。

    14.3功效

    清大肠风热,养血。

    14.4主治

    产后血虚,风热客于大肠,大便便血。

    14.5各家论述

    是方养血清热为主。四物加阿胶、丹皮、杜仲、蒲黄以养血、补血、凉血;黄芩、槐花、防风、地榆、甘草、兰叶直入阳明,以清热祛风。血虚则补之,风热则清之,便血自止矣。

    15《寿世保元》卷八15.1方名

    清金散

    15.2组成

    陈皮、半夏(姜制)、贝母、天花粉、麦门冬(去心)、桔梗、栀子(炒)、黄芩各等分,甘草(生)。

    15.3主治

    痘余毒在脾肺咳嗽。

    15.4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15.5制备方法

    上锉。

    16《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16.1方名

    清金散

    16.2组成

    芦根2两,川贝母1两,山栀子2两,板蓝根4钱,朱砂4钱,琥珀4钱,犀角4钱,冰片1钱。

    16.3功效

    清肺,解热,止嗽。

    16.4主治

    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咳嗽,麻疹咳嗽,伤风流涕,百日咳,扁桃腺炎。

    16.5清金散的用法用量

    周岁小儿每服1分,开白水送下。

    16.6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清金散 《医宗金鉴》:[卷五疳证门]鼻疳

    下连唇际成疮,欬嗽气促,毛发焦枯也,热盛者,宜清金散,蒋氏化毒丹主之,虫蚀者,用化虫丸主之,外用鼻...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疳证门]鼻疳

    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也。热盛者,宜清金散、蒋氏化毒丹主之;虫蚀者,用化虫丸主之。外用鼻...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三]喑哑声音不清第五十三

    参。加沙参主之。如系肺热。声音不清响者。以甘草清金散主之。兼有咳者。以清金降火汤主之。或以验方治之...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声音(四十七)

    出者,宜导赤散合甘桔汤加炒牛蒡子主之,或用甘桔清金散。一、上焦阳虚而声音低小不出者,此心肺不足之病...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咽喉痛第八十八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09 05:05:37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 4.1泻白散的别名4.2处方4.3功效与主治4.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4.5方解4.6临床运用 4.6.1加减法4.6.2使用禁忌 4.7现代适应证 4.7.1麻疹初起4.7.2肺炎4.7.3支气管炎 4.8泻白散的药理作用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8.2解热、镇静、止咳作用4.8.3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9歌诀4.10出处 5《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5.6出处 6《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6.5出处 7《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 7.1方名7.2泻白散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7.6附注7.7出处 8《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 8.1方名8.2泻白散的别名8.3组成8.4功效主治8.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8.6附注8.7出处 9《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9.5出处 10《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0.5附注10.6出处 11《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1.5出处 12《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2.5出处 13《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3.5出处 14《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出处 15《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出处 16《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出处 17《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7.5加减17.6制备方法17.7用药禁忌17.8出处 18《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 18.1方名18.2组成18.3主治18.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8.5制备方法18.6出处 19《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加减19.5出处 20《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出处 21《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出处 22《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出处 23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泻白散*泻白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xiè bái sǎn

    2英文参考

    xiebai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泻白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九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粳米6g,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本方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支气管炎等属肺有伏火郁热者。

    4《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止咳平喘、降血压、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但该方剂主治麻疹初期,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其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数细”。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该方剂有下列不足:一是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初起出现“气喘咳嗽”,常见致病微生物有麻疹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等,另外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多见,该方剂抗菌谱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性较强外,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针对性较差。二是该方剂只有桑皮、甘草有解痉、止咳等作用,且甘草用量又小,作用力度不大。三是该方剂利尿、降压作用较强,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而且君药和臣药均可抑制心脏,有减慢心率的作用,这对麻疹合并肺炎及肺炎一旦并发心衰不利。因此应配合西药大量使用有效抗生素,并予解痉止喘治疗为宜。[1]

    4.1泻白散的别名

    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4.2处方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2]。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粳米6g[3]

    地骨皮15g、桑白皮(炒)15g、甘草(炙)3g[4]

    4.3功效与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肺热壅盛,气喘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3]

    4.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散[2]。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2]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4.5方解

    泻白散方中桑白皮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作用,气薄质液,不燥不刚,虽泻肺气而无伤于娇脏,为君药。地骨皮甘淡而寒,助君药以泻肺中伏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有养阴之功而为臣药。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药。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3]

    4.6临床运用

    [3]

    泻白散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一般体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午后到傍晚发热较重),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4.6.1加减法

    若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增强清泻肺热之效;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者,加瓜蒌皮、川贝母润肺止咳;大便干燥难解者,加瓜蒌仁、决明子以润燥通便。

    4.6.2使用禁忌

    外感风寒咳嗽、寒性咳嗽或肺虚咳喘者均不宜使用泻白散。

    4.7现代适应证

    [4]

    泻白散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

    4.7.1麻疹初起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及个别密切接触者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在此处繁殖,同时少量病毒入血形成全身性病毒血症。之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跃复制后,大量病毒在此人血引起全身广泛损害,麻疹病毒直接侵入T淋巴细胞并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在麻疹病程中及以后一过性的免疫抑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细胞免疫损伤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又可继发细菌感染,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而形成麻疹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肺间质发炎形成巨细胞性肺炎,脑脊髓初期可有充血、水肿,少数后期形成脱髓鞘改变,形成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免疫反应可造成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皮肤黏膜出疹性损伤,也可造成肺间质损伤及脑的损伤而致麻疹性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Koplik斑。

    4.7.2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大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致,也可由理化因素、过敏及免疫损伤以及药物等引发。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当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时病原体可经呼吸道侵入,也可经血流播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等,也可使病原体在下呼吸道滋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病理上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严重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4.7.3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2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周常常见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人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均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原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4.8泻白散的药理作用

    [5]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桑白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须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地骨皮煎剂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作用。佐药甘草所含甘草酸钠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疗效确切。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能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4.8.2解热、镇静、止咳作用

    君药桑白皮有降温及镇静作用;桑白皮及氯仿提取物均有镇咳作用,堿提取物有祛痰作用;乙醇提取物有乙酰胆堿样作用,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平喘作用。臣药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相当于氨基比林、奎宁以外的其他合成的解热镇痛药。甘草有抗惊厥和镇痛作用,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甘草合剂及甘草浸膏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 *** ,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咽喉、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容易咳出而呈祛痰镇咳作用;甘草还有解痉、平喘作用。

    4.8.3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桑白皮有降血压作用,对心脏有轻度的抑制而使心动过缓,同时还有利尿作用,并伴Na+、K+、Cl排出量增加,这可有利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臣药地骨皮除通过作用于中枢外还可阻断交感神经末梢,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地骨皮氯仿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有抑制作用,枸杞环八肽A、B对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枸杞素A、B有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素的作用;地骨皮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减慢心率,心电图可见PR间期延长,T波降低。佐药甘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还有血管紧张素ⅡA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能缩小心机梗死的体积。

    4.9歌诀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3]

    4.10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5《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5.1方名

    泻白散

    5.2组成

    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

    5.3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

    5.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以麦门冬汤调下。

    5.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6出处

    《杏苑》卷三

    6《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6.1方名

    泻白散

    6.2组成

    甘草、桔梗、陈皮、桑皮、地骨皮。

    6.3主治

    《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小儿久嗽,两眼黑肿,白珠如血。

    6.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6.5出处

    《幼科发挥》卷四

    7《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7.1方名

    泻白散

    7.2泻白散的别名

    五味泻白散

    7.3组成

    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各等分。

    7.4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7.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为散、为汤任服。

    7.6附注

    五味泻白散(《景岳全书》卷六十)。

    7.7出处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

    8《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8.1方名

    泻白散

    8.2泻白散的别名

    泻甘汤

    8.3组成

    桑白皮(炒)2钱,地骨皮1钱,甘草(炙)1钱,贝母(去心)1钱,紫菀1钱,桔梗(炒)1钱,当归(酒拌)1钱,瓜蒌仁1钱半。

    8.4功效主治

    《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功在泻肺定喘。主治肺痈,咳嗽喘急,胁肋疼痛,胸满气促;肺经蕴热,肺火咳嗽,久嗽喘息。

    8.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作1剂。水1钟,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8.6附注

    泻甘汤(《医钞类编》卷六)。《医钞类编》有粳米。

    8.7出处

    《痈疽验方》

    9《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9.1方名

    泻白散

    9.2组成

    桑白皮1两,青皮、五味、甘草、茯苓、参、杏仁、半夏、桔梗(上2味,痰涎呕逆加之),地骨皮7钱。

    9.3主治

    《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喘呕逆。

    9.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9.5出处

    《脉因证治》卷中

    10《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10.1方名

    泻白散

    10.2组成

    桑白皮(炙)、桔梗(去芦,锉,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汤洗7次)、瓜蒌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10.3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10.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10.5附注

    方中升麻,《古今医统大全》作“陈皮”。

    10.6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二

    11《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11.1方名

    泻白散

    11.2组成

    桑白皮(炙)1两,紫苏叶1两,人参(去芦头)1两,汉防己1两,甜葶苈(微炒)1两,半夏(汤洗7次)1两,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半两(炙),陈橘皮(去白)3分,吴茱萸(汤洗7次,焙干)3分。

    11.3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肺气上奔咽膈,胸胁隘满,喘急不止。甚者头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

    11.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11.5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八

    12《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12.1方名

    泻白散

    12.2组成

    桑白皮(炒黄)2钱,地骨皮2钱,五味子21个,甘草1钱,贝母(去心)1钱,天门冬(去心)1钱,麦门冬(去心)1钱。

    12.3主治

    《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经发热。

    12.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5出处

    《丹台玉案》卷三

    13《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13.1方名

    泻白散

    13.2组成

    桑白皮2钱,地骨皮3钱,知母2钱(炒),甘草1钱。

    13.3主治

    《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火喘咳者。

    13.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加粳米1撮,水煎服。

    13.5出处

    《医方简义》卷二

    14《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14.1方名

    泻白散

    14.2组成

    黄芩、骨皮、黑栀、竹叶、连翘、蒌仁、玄参、川连、兜铃、炙桑皮。

    14.3主治

    《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心肺实火,咳嗽喘促。

    14.4出处

    《麻症集成》卷三

    15《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15.1方名

    泻白散

    15.2组成

    桑皮、骨皮、花粉、连翘、元参、川连、灯草。

    15.3主治

    《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喘嗽烦渴,毒在心肺,发未尽者。

    15.4出处

    《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

    16《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16.1方名

    泻白散

    16.2组成

    桑皮、地骨皮、甘草、荆芥穗、防风、柴胡、葛根。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6.3主治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外感嗽血,表邪外束,身发寒热,咳嗽带血者。

    16.4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17《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17.1方名

    泻白散

    17.2组成

    桑白皮(姜汁和蜜炙)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5钱。

    17.3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咳,手足心热。

    17.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5钱,入粳米100粒,竹叶1把,水煎服。

    17.5加减

    有热,更加知母、黄芩。

    17.6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7用药禁忌

    如有客邪禁用。

    17.8出处

    《张氏医通》卷十三

    18《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18.1方名

    泻白散

    18.2组成

    桑白皮(蜜炙)、地骨皮(去梗)、甘草,淡竹叶20片,灯心30根,马兜铃。

    18.3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咳嗽。

    18.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口服。

    18.5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6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19《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19.1方名

    泻白散

    19.2组成

    桑皮、杏仁(去油)、川贝母、黄芩、甘草、胆星各等分。

    19.3主治

    《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小儿咳嗽,火郁肺金,声不转。

    19.4加减

    体实塞鼻,气粗,加麻黄2分。

    19.5出处

    《一盘珠》卷八

    20《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20.1方名

    泻白散

    20.2组成

    地骨皮、杏仁(去皮)、桑白皮(炙)。

    20.3主治

    《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主治肺金盛,克肝木,致患胁痛。

    20.4出处

    《盘珠集》卷下

    21《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21.1方名

    泻白散

    21.2组成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人参、茯苓、知母、黄芩。

    21.3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主治晨嗽。

    21.4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22《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22.1方名

    泻白散

    22.2组成

    桑皮、地骨皮、黄芩、灯心、马兜铃、山栀、黄连、桔梗、竹叶、大青、玄参、连翘。

    22.3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盛不寐。

    22.4出处

小儿羚羊散的用法用量

小儿腹泻宁合剂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