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保肺散的禁忌尚不明确。
该药物可以起到清肺化痰的功效,同时还可以起到止咳降逆的功效,适应病症是喘满痰盛以及肺热咳嗽等症状,还可以治疗呕吐身热的症状,以上症状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并且用药之前还要仔细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中的主要成分以及药物禁忌。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家长谨慎用药
宝宝受凉咳嗽,家长不要一开始就给宝宝用药,因为宝宝抵抗力低,抗药性能差。家长首先可以给宝宝做好保暖措施,使用物理止咳法,如热饮止咳法、水蒸汽止咳法、热敷止咳法等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在这些方法都作用不大的情况下宝宝仍然咳嗽不止,就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给宝宝用药了。
注意:
宝宝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 *** 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蛇胆川贝液因为是给宝宝服用,所以剂型上应选择易吸收的口服糖浆,蛇胆川贝液是不少爸妈用来为宝宝治疗咳嗽的药物,配合炖梨效果更好。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
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每支10毫升。
注意:
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宝宝受凉咳嗽比较严重的事情可以遵医嘱使用。
用量:
开水冲服,一岁一次1/2袋;二至五岁一次1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日3次。
注意:
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用量:
口服,一岁至二岁每次3~5毫升,三岁至五岁每次5~10毫升,六岁至十四岁每次10~15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注意: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用量:
口服。小儿周岁一次半丸,二至三岁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可用温开水化后服。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儿童清肺口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用量:
口服。一次2支,六岁以下一次1支,一日3次。
注意: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本品前可以先咨询医生或者药师。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健儿清解液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腕腹胀满者。
用量:
口服。一次10-15毫升,婴儿一次4毫升,五岁以内8毫升,六岁以上酌加,一日3次。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小儿咳喘灵颗粒或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者,针对反复咳嗽,气喘。治疗由感冒或其它病因引起的咳嗽。
用量:
颗粒:开水冲服。2岁以内一次1克,3至4岁一次1.5克,5至7岁一次2克,一日3~4次。
口服液:口服。2岁以内一次5毫升;3—4岁一次7.5毫升,5—7岁一次10毫升,一日3-4次。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
用量:
口服,一次9~15克,一日3次。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鲜竹沥口服液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用量:
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具有宣肺解表,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宝宝受凉引起的咳嗽。
消咳喘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用量:
用温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1/3袋,一岁至三岁一次2/3袋,四岁至七岁一次1袋,八岁至十四岁一次1.5袋,一日3次。3天为一疗程。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百日咳糖浆药性偏温,用于受凉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用量:
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注意: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宝宝受凉咳嗽用药:小儿伤风止咳糖浆小儿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
用量:
口服, 一次5~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
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
宝宝受凉咳嗽不适合吃的药宝宝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
原因:
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
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影响呼吸功能。
注意:
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 *** 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宝宝受凉咳嗽吃药禁忌对于一般的咳嗽,应以祛痰为主,不要单纯使用止咳药,更不要过量地服用止咳糖浆。
目前我国生产的小儿止咳糖浆大多含有盐酸麻黄碱、桔梗流浸膏、氯化铵、苯巴比妥等药物成分,服用过多都会有副作用:尤其盐酸麻黄碱服用过多,宝宝会出现头昏、呕吐、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甚至休克等中毒反应。
如果孩子的咳嗽越来越厉害,影响睡眠,就需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助选择抗菌素治疗。宝宝咳嗽时除了选择药物治疗以外,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进行食疗。
如何保持肺部健康?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水果经常咳嗽要清肺,清肺的第一禁忌就是吃辛辣食物。辣椒、辣椒油、辛辣调味品、芥末等辛辣食物,容易损伤肺部,造成心肺失养。摄入足够的营养。要为身体摄取足够的营养,保证肺部有足够的能量运行。热性食物如狗肉、公鸡、荔枝、橘子等不宜多吃,对竹笋、菌类、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也要慎重。肺病分为虚证和实证。
肺虚症主要包括肺气不足、海鲜/生冷食物等。少吃毛尾鱼、黄花鱼、鳗鱼、虾、蟹等海鲜,以及冰淇淋、冰饮料等生冷食物。避免吃高糖分的食物,如螃蟹,因为它可以提高甘油三酯水平,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患有肺结节的人要注意避免吃花椒,因为花椒性热,吃多了容易加重肺部损伤,严重的还可能并发牙痛、头晕、破血、便秘、痔疮等。
调整饮食:可以多吃一些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白萝卜、枇杷、震旦、百合、柑橘、柚子、莲藕、蜂蜜、猪肺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养肺的药膳,如玉竹沙。肺不好的人要少吃毛尾鱼、黄花鱼、黄鳝、虾、蟹等海产品,以及冰淇淋、冷饮等生冷食品。纸杯蛋糕是生活中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但我们都知道。
它的热量、糖、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很高。肺功能不好,为禁忌吃的食物,对于肺功能较弱的人,多数患者可合并脾胃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患者吃太过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肺功能不好,为禁忌吃的食物,对于肺功能较弱的人,多数患者可合并脾胃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患者吃太过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一方面,这类患者的胃肠功能较差,不至于太难。
.寒咳: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热咳: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寒咳表现: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寒咳护理: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空调房间时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受凉而加重咳嗽。不要喝饮料,夏季尤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
热咳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热咳护理: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寒咳食疗:生姜3片,大米30克。将生姜洗净,切碎,同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暖脾胃,散风寒,利肺气。
热咳食疗: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寒咳脐疗:麻黄、细辛、五味子、罂粟壳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热咳脐疗:黄芩20克,鱼腥草15克,青黛、丹参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寒咳药浴:生姜适量,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1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温肺散寒。
热咳药浴: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