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

时间: 阅读:2634
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11-03 04:48:26

小儿疝气,这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1、可能是先天性膈肌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的情况。2、也有可能是身体在发育的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导致的。

出现小儿疝气后,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内的小儿科进行腹部超声检测和血常规等检查,以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5-10 03:03:38

    问题一:小男孩疝气会有那些症状小孩疝气一般是因为咳嗽、排便、排尿、哭闹、剧烈运动等引起腹股沟有突出块状肿物,而肿物平躺或用手按就会自动消失,或病儿安静或睡眠时,则忽隐忽现。
    小孩的肿块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它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也可能脱出。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不便,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亲情提示,家里小孩子疝气如果久拖不治疗就有有可能出现嵌顿疝,一旦出现嵌顿疝就容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从而很容易危机小孩的生命健康。

    问题二:儿童疝气的症状表现及危害有哪些病因: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形成较大的空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从而形成疝气,女孩也会因为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发病率较男孩相对低
    症状:小孩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者数年后都有可能发生疝气,一般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时候在腹股沟处会有一块凸起的肿物那个就是疝气,一般在给小儿洗澡时,或者哭闹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危害:小儿疝气,首先影响的就是消化系统,还会出现腹部坠胀,腹痛,吸收功能差,体质下降等症状,因为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如果出现疝气嵌顿,可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更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治疗:小儿疝气一般及早治疗为好,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时间拖得越久疝气包块就会逐渐增大,孩子也会承受不少痛苦,手术也会更加麻烦,孩子刚发生疝气可以先用疝气带保守治疗,如果孩子4岁以后,疝气还未恢复,尽可以手术治疗,术后注意多加护理。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0 03:03:38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 景天
    回复
    2024-05-10 03:03:38

     什么是疝气?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进入另一部位。那么小儿疝气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儿疝气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疝气分为直接型、间接型两种,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常见于中老年人。小儿疝气95%以上属间接型,俗称脱肠或坠肠,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约占总手术的50%。形成的原因是胎儿在母体发育期间,睾丸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再进入阴囊,形成腹腔和阴囊相通的管道,即俗称的疝气囊。而女宝宝则是腹膜鞘状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阴x处。女宝宝疝气囊会沿着圆韧带走,从而产生疝气或水肿,严重时可合并卵巢、输卵管甚至子宫掉入疝气囊的情况。

     大部分婴儿出生后此构造逐渐关闭,但有一部分则没有封闭。如果腹腔内容物如小肠等经由此构造进入腹股沟,甚至到了阴囊,就形成了疝气。若此构造虽未封闭但很细小,则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阴囊水肿。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除了这种先天性应封闭而未封的腹膜鞘状突之外,另一个构成腹股沟疝气的必要条件是腹压增大。最常见的原因是小孩因哭闹、咳嗽、排便或运动时形成腹部压力增加,使得腹腔内的肠子、网膜、卵巢或腹水被推进疝气袋内,产生腹股沟区域的一个突出肿块。此时较大的孩子会叫痛,较小的婴幼儿则以无原因的哭闹来表现。一旦停止哭闹或运动,疝气袋内的肠水会因腹压下降而自动复位、肿块消失。

      消失的肿块

     由于肿块有时出现有时消失,无经验的父母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往往在小儿科门诊接受例行的预防针注射、学校健康检查或孩子哭闹不安送急诊时才被发现。出现症状的时机视腹膜鞘状突大小而定,腹膜鞘状突较大者可能出生后不久即发生疝气,腹膜鞘状突较小者可能等形成相通的阴囊积水或孩子较大时才产生。所以,疝气形成的时机可能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也可能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早产儿、隐睾症患病几率高

     早产儿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前就承受较大腹压或因肌膜较软弱,所以疝气的发生率也特别高(约30%)。而隐睾症的患儿因睾丸下降不正常,连带腹膜鞘状突的封闭也不正常,所以也有较高的疝气发生率(约80)%。

      检查方法

     在门诊检查怀疑宝宝有疝气时,可让患儿站立或吹气球,模拟腹压增加的'状态,如在腹股沟看到鼓起肿块,则可能有疝气。若婴幼儿无法配合时,可平躺于检查台上,故意让婴幼儿哭泣或用力,再仔细触摸阴囊或腹股沟区域,若有疝气囊存在,会有丝质手套互相摩擦的感觉。

     阴囊水肿则可摸到一固定的水囊,若用手电筒照此水肿囊块,呈透明状。绝大部分的腹股沟疝气触诊就可明确,如果要和睾丸肿瘤、静脉曲张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可安排超声波检查。

     男宝宝因在胚胎期间右侧睾丸下降较晚,因此伴随的腹膜鞘状突较易产生未闭合现象,所以无论疝气或隐睾症的发生率都是右侧多于左侧,右侧、左侧、双侧的比例约为6:3:1。女宝宝疝气发生率低于男宝宝,但两侧都发生疝气的比例高于男宝宝。

      脐疝气

     脐疝气是发生率仅次腹股沟疝气的另一种形态的腹壁缺损。因为脐环扩大只有皮肤、皮下组织覆盖在肚脐,所以婴幼儿一哭,小肠就从扩大的脐环向外突出。这种脐疝气很少造成肠阻塞及坏死,且多半在1~2岁会逐渐愈合,所以不必急于手术矫正。

      股疝气

     股疝气是腹股沟韧带缺损所造成,少见于婴幼儿,女宝宝得的几率高于男宝宝。因容易产生小肠坏死后遗症,需经医师小心诊治及开刀治疗。

      谁是高危险群?

     早产或出生体重过低、家族遗传、胎便性腹膜炎、肝硬化并发腹水、水脑症接受脑室腹腔引流、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隐睾、尿道下裂或上裂、结缔组织疾病如凡氏症候群等宝宝,疝气发生率高。

      治疗方式

     需要通过手术修补,而且越早越好。疝气需要手术的原因是“防患于未然”,若肠子或其他腹内容物卡在疝气囊内回不去,就会出现嵌顿现象,此时就会引起疼痛。如果卡得太久或太紧,就会造成肠道血液循环受阻,进而造成肠阻塞、坏死,产生呕吐、心跳加快、发烧的情形,甚至排血便直至造成休克。这时就必须马上手术治疗,以免产生败血症导致生命危险。

     就女宝宝而言,卵巢、输卵管也可能因卡得太久而造成坏死,影响日后生育能力。而且腹膜鞘状突会随着年龄及腹压增加而越来越大,肠道常掉入疝气囊造成胀气及消化吸收的问题。

      术后照顾

     手术后伤口不必换药,5天内以擦拭来清洁身体。5天后可淋浴,1周后复诊即可。由于疝气修补伤口感染率低,术后只需用1~2天的止痛药即可。小儿疝气伤口小又浅,一般不会痛,有些小病人手术后半天即可下床玩耍。

      如何预防再复发

     小儿疝气是常见、耗时短但精细的手术。所谓的复发是指接受疝气修补术后,同侧的疝气囊再度出现。手术后复发率一般小于1,引起复发的原因一般为腹股沟内环太大而腹压又高。医师施行手术时,完成疝气囊高位结扎手术后,应考虑进行后腹壁加强,这样就可以减少复发几率了。高危险的患儿手术1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便秘,定期复诊可减少复发率。

  • 芍药
    回复
    2024-05-10 02:02:28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本文将介绍小儿疝气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疝气的诊断
    孩子没哭,能否诊断出小肠疝气来。这要看宝宝疝气是否突出到疝囊中,如果没有突出来,是无法诊断的。
    ?疝气的发生原因
    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疝气的治疗时机
    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针对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其中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明显。
    ????脐疝的手术方式
    脐疝除了切除疝囊外需要进行缝合修补。

小孩偏食应该注意什么

宝宝40多天奶水不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