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2天检查脑部有小囊肿怎么办

时间: 阅读:8226
新生儿2天检查脑部有小囊肿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30 02:48:09

你的这种情况多考虑是由于在自然分娩过程当中,由于用力不当而导致的胎儿头部皮下血肿,也就是产瘤,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可自然消失,建议做好新生儿护理注意宝宝的卫生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并且要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后要对宝宝进行拍嗝,以预防溢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1 14:14:18

    透明膈囊肿:

    出现症状后应及时检查

    据了解,透明膈囊肿是脑部囊肿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脑部的先天性畸形。透明隔是位于侧脑室的内侧壁,呈薄膜状,分为两层,两层间存在1个潜在腔隙,腔隙内有少量积液,若积液过多,可使透明隔增宽,若其异常扩大形成囊肿时,则称为透明隔囊肿或第五脑室。透明隔在胚胎第12~19周间发育。所有早产儿均有透明隔腔,以后开始逐渐消失;正常孕儿在即将出生前开始闭合,一般出生后约2个月就极少看到透明隔腔,6个月后发生率在10%左右,接近于成人发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透明膈囊肿患者一般到二三十岁时才开始有症状出现,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疼、呕吐等。有些学者指出,一些大的透明隔囊肿可有癫痫、精神病及神经官能症的较高发病率,若不阻塞脑脊液通道和压迫基底节或内囊外,可不引起临床症状。

    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芬培介绍说,透明膈囊肿在临床上病例相对较少,目前在江门市发现的不多,比例不大,因为囊肿不超过2cm时,一般不会产生症状,但囊肿超过2cm、有临床症状时,就必须要通过手术治疗,所以透明膈囊肿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最好采用CT扫描检查,能快速而明确地对其确诊。

    微创治疗:

    江门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技术在许多领域内向微创和无创手术方向发展,简单说就是避免开刀和少开刀,使患者少受痛苦,尽量减少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因为这种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

    其实,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的有关诊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2003年7月1日起,该院神经外科正式从神经科独立出来,并在抢救重症颅脑外伤方面有着相当的影响和知名度。神经外科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生等技术专才多名,同时拥有CT扫描、磁共振、DSA(即数据血管照影)等硬件设备,在软硬件上都达到相当水平,并且有着多例手术成功的经验,被省中华医学会批准评估为首批可以开展脑肿瘤手术的医院,在广东省中医院中是第2家。

    从2004年开始,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开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脑部囊肿,这项技术的应用在江门市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珠三角也不多。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至今已成功做了多例这样的手术。光是吴芬培主任医师采用微创技术所做的透明膈囊肿及蜘网膜囊肿就有10多例,而且手术效果都很好,极少出现并发症,且至今未发现一例复发。此外,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在利用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等方面也有着相当的经验和成果。

  • 半夏
    回复
    2024-05-11 14:14:18

      脑囊肿属良性水性赘物,因其体积庞大产生对脑压迫,形成脑的占位病变之一。你对脑囊肿有多少了解?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脑囊肿的相关知识。

     脑囊肿形成的原因

      脑囊肿是指脑组织与其附属物形成水囊性肿物,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脑压症状的病症。

      脑囊肿属良性水性赘物,因其体积庞大产生对脑压迫,形成脑的占位病变之一。在占位性病变形成期,脑组织受到囊肿体积胀大压迫,产生系列性的压迫性症状。

      其中发生眼睑下垂形成的眼裂变小、麻痹性内斜视、肢体功能障碍等颇为常见。脑囊肿一般指蛛网膜囊肿。属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CT检查为2X2cm脑囊肿?,属小囊肿,一般药物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消除囊肿。建议先对症治疗观察一阶段,可定期复查对比。囊肿较大或症状较重时可手术切除。

      脑囊肿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人脑内有脑室系统,脑室腔的一层内膜称为室管膜,在此膜下发生的囊肿就是室管膜下囊肿,它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并不低。 经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室管膜下囊肿患儿可无任何症状,其囊肿多为单个,在小孩出生后3个月内一般可自行吸收。这些孩子在生后6个月内,智力发育、身长、体重和头围等指标稍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在1岁左右可以基本赶上。仅少数新生儿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先天畸形,吸收时间可延迟到出生后6-9个月,其智能和体格发育呈明显落后。

      所以大部分囊肿患儿的预后较好,但父母们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头颅B超随访。

      脑囊肿的治疗方法

      神经三联修复疗法,从神经系统疾病的根源入手,将神经因子运用介入治疗、先进仪器导入技术、经络输送等方式导入患者体内。激活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及神经修复机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神经元、重建及优化神经环路,促进脑神经的再生发育,促进患者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等正常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01.神经激活术: 应用神经激活修复技术是将神经因子运用介入治疗、先进仪器导入技术、经络输送等方式导入患者体内,将高浓度的能够激活神经因子快速到达病灶后能产生大量的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修复因子,利用大量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神经修复因子能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神经细胞,使坏死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及补充新生细胞,保障了大脑供氧和改善脑病血液循环,使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功能。

      02.自我更新及修复: 通过神经因子还能够再次激活神经因子的治疗原理实现自身细胞分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实现持续分化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能自我更新、修复并代替不断损伤的神经组织细胞,使神经组织功能得以长期稳定正常,具有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03.弥补传统治疗不足: 弥补传统药物、物理治疗、手术矫正等不能从根源修复神经元的不足,是治疗神经系统疾完美结合。

      04.恢复神经传导功能的同时恢复机体功能: 通过综合手段利用自身神经因子能够在短期内修复大脑皮层纤维损伤,恢复大脑正常智力、语言及运动能力,恢复脑神经的功能,同时运用综合治疗手段恢复机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患者回归社会。达到康复目的。

      疗法优势

      神经三联修复疗法临床应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该疗法交叉融合了分子基因学、生物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纳米药理学、康复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实现了神经系统的快速修复、高效重组。彻底改变了传统疗法治标不治本、药物依赖性、手术高风险性等种种弊端,具有安全、高效、有效抑制神经系统疾病复发等强大优势,颠覆了传统疗法的诸多盲区, 而成为领先优势的国际医疗主旋律。

      相关阅读:

     大脑皮层的作用

      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

      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可分为多层,自皮层表面到髓质大致分为六层。

      皮层的神经元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和复杂,在皮层的不同部位,各层的厚薄、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布和纤维的疏密都有差异。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

      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

      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大脑皮层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在这些神经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人的大脑皮层分为6个层次。根据各层神经元的成分和特征,以及机能上,可以分为许多区。

    ?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11 14:14:18

    脑囊肿简介:脑囊肿是指脑组织与其附属物形成囊性肿物,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脑压症状的病症。脑囊肿属良性赘物,因其体积庞大产生对脑压迫,形成脑的占位病变之一。在占位性病变形成期,脑组织受到囊肿体积胀大压迫,产生系列性的压迫性症状。其中发生眼睑下垂形成的眼裂变小、麻痹性内斜视、肢体功能障碍等颇为常见。

      脑囊肿一般指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均属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也可有头疼等症状。“CT检查为2X2脑囊肿”,属小囊肿,一般药物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消除囊肿。建议先对症治疗观察一阶段,可定期复查对比。囊肿较大或症状较重时可手术切除。

      脑囊肿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人脑内有脑室系统,脑室腔的一层内膜称为室管膜,在此膜下发生的囊肿就是室管膜下囊肿,它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并不低。
      经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室管膜下囊肿患儿可无任何症状,其囊肿多为单个,在小孩出生后3个月内一般可自行吸收。这些孩子在生后6个月内,智力发育、身长、体重和头围等指标稍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在1岁左右可以基本赶上。仅少数新生儿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先天畸形,吸收时间可延迟到出生后6-9个月,其智能和体格发育呈明显落后。
      所以大部分囊肿患儿的预后较好,但父母们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头颅B超随访。

      蛛网膜炎

      类 别:内科

      概 述:
      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实质上这是一种病理诊断,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多见于青、中年。

      病因
      (一)感染: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脑脊膜炎、脑脊髓炎,特别是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浆液性脑膜炎。
      2.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风湿、肺炎、结核、败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为致病原因。
      (二)外伤:
      颅脑外伤及脊柱外伤均可发生,外伤可很轻微,颅肌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三)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等。
      (四)中枢神经系统有原发病变:
      如:肿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五)颅骨及脊柱病变:如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六)中毒:如铅中毒、酒精中毒等。
      (七)病因不明:有可能是临床征象不明显或病因未查明的非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症状表现: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有:
      (一)脑蛛网膜炎。
      1.后颅凹蛛网膜炎:
      (1)背侧型:临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并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颈部疼痛、颈项强直。
      (2)腹侧型: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耳聋、耳鸣、周围性面瘫、颜面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以及肢体共济失调等。
      2.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头痛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一般较轻,有时在头位改变时可有加重。癫痫多为局限性。局限性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较少较轻。
      3.视交叉蛛网膜炎:以头痛和视力障碍为主。
      (二)脊髓蛛网膜炎。
      以胸髓、颈髓病变较多见,早期常为后根刺激症状,产生神经根受累区域内的根性疼痛,轻重不一,休息后可减轻,常持续数月数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
      (三)脑脊髓蛛网膜炎。
      为脑部和脊髓均有病变,两者可同时发生,或由脊髓病变逐渐至后颅凹颅底所致,产生相应的脊髓和颅神经损害症状。

      诊断依据:
      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多有增高。

      治 疗:
      (一)抗感染治疗:在疑为或明确是感染所致病例,可给以抗菌素或抗病毒制剂。有的病例即使结核证据不多,也可先给抗结核治疗,两周左右如有疗效,中继续按结核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静脉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或肌注或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椎管内注射激素,通常一次使用地塞米松2~5mg,和脑脊液混合后缓慢注射至蛛网膜下腔内,由小量开始,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糜蛋白酶(5mg)或胰蛋白酶(5~10mg)肌注,每日一次,也可试用以软化粘连,但疗效不理想。
      (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可使用菸酸、地巴唑、654-2、山莨菪碱注射液等。
      (四)理疗:如视交叉蛛网膜炎可试用经眼球部进行碘离子导入法。
      (五)放射治疗:多用于脊髓蛛网膜炎及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剂量宜小,对改善血运有一定帮助,但疗效不确。
      (六)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囊肿切除及手术减压,对粘连的剥离有一定困难,且疗效不确,对和肿瘤难以鉴别者,也可考虑手术探察。
      此外还可使用椎管内注射空气疗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自小量开始,每注入5ml气体即放出等量脑脊液,每5~7天一次,对早期病例松解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或许有帮助。颅内压增高者宜用降压措施。

      脑囊肿一般常见的为颅内蛛网膜囊肿是由颅内蛛网膜形成的内含脑脊液的非肿瘤性囊性占位病变.病因学上分先天性(即原发性)和后天性(即继发性).按蛛网膜囊肿形成的不同病因和过程可分为:蛛网膜内囊肿和蛛网膜下囊肿,前者为真性蛛网膜囊肿,后者又称软蛛网膜囊肿或蛛网膜下憩室.颅内蛛网膜囊肿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3%,多为先天性,儿童约占70%,男:女=4:1,男性中的左颞囊肿多于右颞,约为2:1.颅内蛛网膜囊肿若无症状无须急于手术,但必须随诊,且可行动态颅内压监测48-72小时,如有颅内压增高或出现异常波形,则主张手术治疗.有终身处于隐定静止状态,甚至有自然消失者,因其它疾病而意外发现有颅内蛛网膜囊肿者,亦可暂不手术.唯有对于儿童,一般主张一旦发现应即时手术切除,尤其颞叶囊肿,以防阻碍脑及其功能的发育.吃药是不起任何一丁点作用的,只有外科治疗,动态CT,MRI检查观察
      人体囊肿的形成分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外感时邪。受四时不正之气而内伤元阳正气 ,使体内环境改变 ,出现气血凝滞 ,水结痰聚 ,肺不空降 ,脾不运化 ,肾不纳气 ,肝气郁滞 ,从而诱发囊肿 ;二是特殊之毒。包括畜禽、蛇毒、蚊毒等 ,若伤人体 ,可引起体表组织或机体内部结聚成块 ,日久不散而成囊肿 ;三是意外伤害。包括物理致病因素、生物致病因素和意外损伤等 ;四是环境污染 ,包括空气、饮水、食物、噪音等污染都可诱使人体生发囊肿。
      内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情志诱发。七情不调、神乱情郁。郁结过久则化火生痰、阻塞经络 ,气血凝滞而成囊肿 ;二是体质虚损。如果久病劳倦 ,思虑过度 ,致心脾虚弱 ,气血亏损 ,引起痰湿凝聚形成囊肿 ;三是饮食无度 ,蕴生内热 ,可使脾胃功能失调 ,气血凝滞 ,经络不畅 ,致脏腑功能紊乱 ,火痰炽盛雍聚 ,湿热火毒中生 ,终致囊肿 ;四是遗传因素。先天性囊肿一般与胚胎发育有关 ,尤以肾囊肿、肝囊肿和卵巢囊肿居多。

      目前治疗囊肿通常都采用穿刺或手术摘除 ,但复发率较高 ,并且对人体重要部位的囊肿及老年人实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患者不易接受 ,可是如不及时治疗 ,又易导致恶变。我所囊肿科专家与地方中医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 ,对省内数十种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植物药进行了重新组方、科学配伍 ,已在中医药治疗囊肿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该研究成果能促使已表现出来的囊性病变物质由体内吸收 ,从根本上消除囊肿而不易复发。

      希望对你有帮助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11 13:13:08

    脑囊肿简介:脑囊肿是指脑组织与其附属物形成囊性肿物,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脑压症状的病症。脑囊肿属良性赘物,因其体积庞大产生对脑压迫,形成脑的占位病变之一。在占位性病变形成期,脑组织受到囊肿体积胀大压迫,产生系列性的压迫性症状。其中发生眼睑下垂形成的眼裂变小、麻痹性内斜视、肢体功能障碍等颇为常见。
    脑囊肿一般指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均属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也可有头疼等症状。“CT检查为2X2脑囊肿”,属小囊肿,一般药物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消除囊肿。建议先对症治疗观察一阶段,可定期复查对比。囊肿较大或症状较重时可手术切除。
    脑囊肿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人脑内有脑室系统,脑室腔的一层内膜称为室管膜,在此膜下发生的囊肿就是室管膜下囊肿,它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并不低。
    经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室管膜下囊肿患儿可无任何症状,其囊肿多为单个,在小孩出生后3个月内一般可自行吸收。这些孩子在生后6个月内,智力发育、身长、体重和头围等指标稍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在1岁左右可以基本赶上。仅少数新生儿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先天畸形,吸收时间可延迟到出生后6-9个月,其智能和体格发育呈明显落后。
    所以大部分囊肿患儿的预后较好,但父母们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头颅B超随访。

新生儿抽搐表现

新生儿心肌蛋白偏高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