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的宝宝黏人很正常,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认识了自己的亲人和事物,所以对亲人比较依赖,对一些新鲜事物也很感性趣,这个时期有家长的陪伴,孩子能感觉到安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个时期家长要跟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活动,适当的带宝宝出去接触一些外界看实物。
最近在回复宝妈们的时候,总会发现有的妈妈说,为什么孩子现在不太黏自己了?以前出门生离死别,梨花带雨,跟树獭一样抱着不下来,
可是现在出门、回家,宝宝只关注手里的玩具,压根对自己出门没有反应。其实,孩子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希望和妈妈待在一起玩耍,一直依赖着妈妈的陪伴。如果妈妈总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宝宝也会自己调整,慢慢与妈妈“疏离”。
最粘你的宝宝开始转型
我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小别离,比如第一次休完产假去上班,第一次把他送到奶奶家,第一次去旅行,第一次出差,孩子也从最开始的只要妈妈,变得开始适应和姥姥姥爷相处,并且有的时候与姥姥更加亲近。宝宝也在自己转型,自己调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所以到底如何可以让宝宝顺利度过依恋期,更爱妈妈。
宝宝的四个依恋期
美国心理学家将宝宝的依恋期分为了前依恋期、依恋期建立期、依恋期明确期、依恋期交互关系期。
01前依恋期:出生到2个月
宝宝用微笑、抓握、哭泣、凝视等方式与人交流接触,一旦得到回应,就会用微笑、全身动作来给予回应。不排斥周围的人,可以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关注,可以立马识别妈妈的声音和气息。
02建立期:2个月-7个月
这个阶段和妈妈是最亲密的,开始对熟悉的人、陌生人、偶尔照料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渴望更多的身体抚摸和爱护。会发出信号,引起妈妈的关注。
03明确期:7个月-2岁
婴儿对照看者的依恋期越来越明显,若是分别,会变得难过,出现焦虑。除了用哭声抗议,还可能跟随或者爬到照看者身上,如果妈妈为长期照看者,宝宝们会将妈妈作为安全保护伞,获得情感支持。这段时间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恋期,如果照料者总是在身边陪伴,他们就会安心玩耍,不再孤独,不再哭闹。
04交互关系期:2岁以后宝宝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可以理解照料者的来去时间,并且明白或者预测他回来的时间,分离的抗拒也会有所下降。同时,宝宝们还会进一步与妈妈等照料者协商,来劝说他们离去的时间,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并且可以察言观色,根据妈妈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哭闹程度。
如何提高亲密度
初为人母,尽管出现了很多的毛躁,但是却倍加珍惜与孩子紧密相连的时期。对于依恋期的芽芽,自己总是很纠结,一边享受着宝宝对自己的需求,一边却有希望芽芽快快长大,但是,如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度过依恋期。
01安慰理解 及时回应
3岁之前的宝宝,他们总会有一些小情绪和执拗的需求,妈妈们不要着急或者心烦,要及时回应宝宝的各种需求,积极地安慰和理解他们的言行,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包容、慈爱、耐心,让他们在家庭的王国中感受更多的爱护、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满足。
02正确发泄负面情绪
孩子拼不好积木、吃饭吃不到嘴里、和小伙伴们无法沟通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流露出负面情绪,孩子越小,越无法正确发泄情绪,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帮助他们疏导,通过不断地交流和互动让增加自己与孩子的亲密度。
03亲子时光 有效陪伴不管多忙,爸爸妈妈都要多与孩子互动,多和他们聊天,陪伴他们做游戏,宝宝们才会更喜欢你。
04积极表达 情感诉求
如果宝宝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则要和他们表达积极的情感诉求,告诉他们,我们很爱你,只是要去工作,回来就会继续陪你玩耍。如果宝宝恰恰这个时候想要自己玩耍,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执着,而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也可以试图和孩子撒娇商量,比如妈妈喜欢你,才想多和你在一起,才想带你出去玩一玩。这些回答都可以,用充满爱意的交流方式来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也可以做出正确的榜样,让宝宝也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05避免过度关注
适度的关爱可以让宝宝健康成长 ,但是过量的爱却是溺爱。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多鼓励宝宝去探究陌生的事物、陌生的环境,在必要时提供一些能帮助,让他们具有探索意识,更加勇敢、加强。建立一种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
安全感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人的安全感被击碎只需要一分钟,而建立起来却需要很久,孩子们的安全感更是如此。对于安全感,很多家长比较困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小孩子没有安全感是什么原因?
1、家长争吵不休
有的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总是出现争吵,在争吵时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因为夫妻在争吵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父母暴躁的情绪。也会让孩子感觉到害怕,时间一长会让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安全,总担心父母争吵会丢弃自己而紧张不安。
2、冷暴力家庭
冷暴力虽然不是直接用言语去攻击,但冷冰如霜的眼神以及不搭理人的举动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抛弃,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这时孩子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会格外哭闹黏人。
3、缺乏家长陪伴
父母的陪伴关爱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若没有高质量陪伴或者是为了陪伴儿陪伴,总是敷衍了事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会觉得父母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什么,不会陪自己玩也没有给自己带来帮助,就会默默的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保护自己。
小孩子没有安全感家长要怎么做?
1、父母关系稳定。
父母的关系很容易影响孩子对待关系的看法,只有正常平和的夫妻关系,家庭氛围良好,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内心满足,有安全感。
2、多陪伴孩子。
让孩子安全感获得的直接渠道就是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除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还指望,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胜过一切礼物。
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相信孩子,遇到事情要倾听孩子的说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性对待问题,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4、帮助孩子重建自信。
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首先我们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小的事情中不断地得到成功的经验,然后慢慢地积累他的这种信心和能力,在持续成功中孩子就会逐步建立起信心,同时家长要给与鼓励和充分地信任。
“分离焦虑”,是指当妈妈或者其他看护人在离开孩子时,宝宝所产生的的粘人、哭闹不停,和对方难分难舍的焦虑状态。这一现象会出现在6个月—3岁的儿童身上,1岁半的时候“分离焦虑”现象会达到顶峰。和孩子的说话、走路一样,分离焦虑是儿童成长中自然的、常见的现象,但不同的宝宝表现和焦虑程度会有所不同。
告诉孩子你的需求
说出自己的需求,也是一个很好的身教。譬如,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刚做了好多家事,现在感到很累,可以让妈妈休息一下吗?”或“妈妈一心没办法多用耶!我现在正在洗衣服,你的问题可以去问爸爸。”相信经过几次说明后,孩子便能懂,甚至知道妈妈做家事时不要吵她,而这也正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一个好机会,让他们能感受及体谅别人的辛劳。
照顾宝宝,宝爸也要多参与
宝宝之所以黏妈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他家庭成员未参与育儿,导致宝宝过分依赖某一看护人。因此,宝爸不要以“宝宝不要我”“宝宝只黏你”等说辞推卸陪娃的时光,不要当“甩手掌柜”!
要知道,宝宝除了要和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也要慢慢和其他人及整个外部世界建立稳定的关系。如果缺少了这些关系,孩子就可能长时间呆在单一的母婴关系里。
从短暂分离开始,和宝宝建立信任关系。
对于黏人的宝宝,宝妈有时候想逃避,想离开一会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事先和宝宝打好招呼。试着先创造一些和宝宝短暂分离的机会,告诉宝宝,妈妈因为什么离开一会儿,什么时候回来。千万不要欺骗宝宝,偷偷离开。即便宝宝哭闹,妈妈也要尝试和宝宝说清楚,妈妈一定会履行诺言,按时回来。实行几次,宝宝感到妈妈可以信任,再遇到妈妈离开,就不会哭闹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妈妈的离开和回归,要尽量做到有规律可循。比如,早上几点离开,晚上几点回来,或者,几点去幼儿园接宝宝,都要让宝宝心中有数。这样,宝宝才会安心地去探索其他事情。这就是稳定的成长环境,因此,宝妈记住不要随意改变已经创造的稳定环境,比如频繁更换保姆,或者不按时上、下班,又或者,把宝宝交给不固定的人来照看,等等,都会造成宝宝的安全感缺失。
等妈妈回来之后,要及时给宝宝安慰,多抱抱,多陪宝宝玩耍,刚开始妈妈可能会觉得很累,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和宝宝建立起信任关系,宝宝自然就不再总是需要妈妈陪伴了。请妈妈们记住,只有宝宝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不会黏妈妈。
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想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 ,不再粘着自己的父母,那就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比如鼓励孩子多和爷爷奶奶玩游戏,父母再忙也要抽时间来看看孩子,家里不要出现无畏的争吵、纠纷等等,保证孩子的身心都有安全感,这样能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人,有利于幼儿的人际关系发展,使孩子不再“粘人”。
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本质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认知条件的不足,还是外部环境的不适应,其本质都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如若父母在预计要与孩子分离的前一段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给孩子营造充分的安全感,并在平时生活中加以鼓励、安慰和支持,那么孩子的“分离焦虑”现象就会减轻很多,同时,孩子也能从“分离焦虑”中自我成长,感受到“自我克服困难”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其实孩子粘人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改善孩子粘人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答应了孩子的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让孩子对家长建立足够的信任,为改掉孩子粘人打下好的基础!
宝宝在黏人的时候,就让那个人多陪着宝宝。等宝宝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宝宝自然就不会继续的黏人了。千万不要强迫性的去要求宝宝不要再黏人,故意的去离开宝宝。
宝宝黏人完全就是处于对安全感的依赖,而一旦这个安全感被彻底的破坏了。宝宝就会成为一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那么黏人的心理不但没有调整好,反而会越加严重。
我家宝宝一直都是由我自己带的,他就会特别的黏我。某段时间,谁靠近他,他都会马上的躲到我的屁股后面。谁真的要抱抱他,他就会直接大哭大闹。他会恐惧自己那些陌生人会不会对自己不利,这是出于一个完全的自卫本能反应。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算辛苦一点,我都会一直的抱着他。跟他说这个环境里的人都是谁,让他好好的慢慢的认识一番。等他慢慢的认识完全了,觉得熟络了,再给他去接受那些人,他的黏人状态就会消失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