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

时间: 阅读:1787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0-29 02:05: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母亲和婴儿不相容引起的。母亲的血型一般是O型,婴儿的血型大多是A型或B型,相对来说,RH不相容溶血是比较少见的。应对症治疗,对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以减少黄疸,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益生菌以促进胆红素排泄。还应进行病因治疗,并应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溶血和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木槿
    回复
    2024-05-12 19:19:42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2 19:19:42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O型血的妈妈如果生了A型或B型血的宝宝可要小心,因为宝宝极易患上溶血症。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坐月子能否洗头?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宝宝一旦发生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光疗。

    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宝宝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宝宝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

    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

    如何诊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2、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

    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4、血清铁含量增加。

    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12 18:18:32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中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其中一个临床表现就是黄疸。这就是溶血性黄疸。abo溶血,大多在出生后二到三天出现。r h溶血者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治疗新生儿,包括换血疗法,蓝光照射治疗,纠正贫血以及对症治疗(可以输血浆,白蛋白)

小孩不吃母乳,用奶瓶喂也不吃,咋办

幼儿红屁股是正常的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