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岁还在吃奶这很正常,如果奶量充足的话,可以将哺乳的时间延长至两岁。因为母乳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营养,还可以增加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奶量不够,那要果断奶,避免影响孩子生长。
母乳喂养一般两年最好,不要拖的时间太长。断奶要合理断奶不要硬断,避免孩子上火。宝妈也会引起乳腺增生。可以吃一些帮助回奶的食物,例如韭菜、麦芽等。
我家宝宝现在已经三岁半了,刚刚在半年前改掉吮吸下嘴唇的习惯。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方法:
1、让宝宝充分认识到吮吸下嘴唇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2、在宝宝睡觉时,吮吸下嘴唇要及时纠正,不要怕宝宝睡不好、怕宝宝哭(需要下狠心)!
3、经常检查宝宝的牙齿、嘴唇,和宝宝说吮吸下嘴唇对牙齿和嘴唇的危害!比较其他小宝宝,给宝宝介绍吮吸下嘴唇的危害。
4、最后一招需要狠一点,给宝宝下嘴唇上贴一块胶布(胶布要固定好),胶布上抹上辣椒(不用太辣)。
经过以上后宝宝慢慢就改掉吮吸下嘴唇的习惯了!
在喂母乳这件事情上,我坚持了4年半,目前仍然在哺乳期。大宝三岁半自然离乳,二宝目前一岁半,经历过孕期哺乳和接力奶。因为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就是母乳喂养的中止,80%的决定权是在孩子手中的,母亲有的20% 的权利是温和的引导宝宝离乳。
那么我的答案很明显,宝宝坚持吃母乳太正常了,当然有条件就应该喂下去。另外,科学家观察自然界的灵长目动物的平均自然离乳年龄是2.5~7岁之间,而人类社会学家观察的自然离乳的幼儿群体得出的结论亦是如此。
也就是说,人类离乳的时间,最早是两岁半,最长可以是七岁。
如果你对1岁以后的母乳喂养没有信心,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一、母乳中的有益因子在各阶段的含量变化
1、母乳中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于前3~4 个月的母乳中。
2、母乳中的抗体主要存在于初乳中,sIgA 为主,以占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 89。8%。产后 1~2 天的初乳也含有较高水平 IgM,其含量达到甚至超过正常人血清水平,但持续时间较短,至产后 7 天下降至微量。母乳中也含有少量的 IgG,其浓度不到血液浓度的 1%,但持续时间较长,能维持到产后 6 个月。?
3、人类初乳含乳铁蛋白丰富,可达 5~6mg/ml,4 周后下降至 2mg/ml, 以后一直维持 1mg/ml。?
4、溶菌酶在喂哺第一个月时约含 201xg/ml。第六个月为 250wg/ml,人乳的含量约为牛乳制品含量的 8 倍。?
5、初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补体 C3 和 C4 但随后迅速下降。补体不能直接杀灭细菌,但能辅助 SIgA 和溶菌酶降解细菌。?
6、低聚糖和共轭糖原是母乳中一类能抵抗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单唾液神经苷酯可以中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的不耐热毒素的受体;含低聚糖的岩藻能阻断霍乱弧菌与粘膜蛋白结合;含甘露糖的糖蛋白能阻断霍乱弧菌的 EL Tor 株的结合点。另外,人乳中的低聚糖还可与流感和肺炎病原体粘附,促进直肠中乳酸杆菌的生长与乙酸的生产,从而抑制致病性革兰阴性菌的生长。这两类物质是长期存在的。?
7、初乳中含量较高的纤维结合素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双歧因子可助乳酸杆菌在肠道中生长并产生乙酸和乳酸,降低肠道 pH 值;维生素 B12 和叶酸结合蛋白能抑制细菌利用这些维生素; 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母乳中生物活性蛋白被消化;抗炎因子如前列腺素 E 和 F,α-1 抗胰岛素,及糜蛋白酶,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α-生育酚、过氧化物酶、自由基清除剂等具有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母乳中干扰素具有抗病毒等作用。这些物质也都是长期存在的。??
所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在幼儿0~6岁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母乳喂养是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二、1岁以后母乳喂养的心理学意义
母乳喂养一直以来都被看作维系母婴情感的最好纽带。在喂奶的时候,婴儿可以通过感受母亲的心跳、呼吸、声音、体温,找到子宫中那样温暖的感觉,并且还能观察母亲的表情、语言、动作、眼神,来储备自己今后融入人类社会的基本技能。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是最基本的生命保障;而6个月以后的母乳喂养,尤其是1岁以后,吮吸母乳的意义更多得体现在情感维系和心理建设上面。
1岁以后的幼儿开始探索世界,不免会磕磕碰碰、受挫受伤,母乳喂养的妈妈会发现,一旦宝宝受到伤害,给予母乳吮吸,往往瞬间安静下来,仿佛乳汁当中有着天然的镇静剂。有一个报道,说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做急诊手术的时候一直哭闹,还在哺乳期的护士就给他进行母乳哺喂,从而顺利完成手术,说得也是这个现象。
而初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首次体会到离开父母的感受,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重大的动荡,放学时候能够回归到母亲怀抱,通过吮吸找回安全感,就能给予他面对后面挫折与离别的勇气,因为他会明白,妈妈和母乳一直都在,离别只是暂时的情况。
夜间母乳为什么难断,也就在于婴幼儿的大脑不够完善,夜间睡眠时大脑皮层活跃度较高,造成情绪波动,需要通过吮吸、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来重新安静入睡。
如果你还是想试试“断奶”,那么我就再啰嗦一下什么是自然离乳,什么是引导离乳。我们日常见到的大多是伤害性最强的“强行断奶”,妈妈和宝宝几天都不见面,宝宝大脑中对母乳的依恋被强行切断,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亚于亲人离世。所以,离乳是需要技巧的。
自然离乳,是把断奶的主动权大部分放在宝宝手中,妈妈在宝宝两岁半以后,当孩子没有表现出吮吸吃奶的需求时,就不要引诱或者强行喂奶了,可以遵循“不主动、不拒绝”的原则,当孩子强烈医院吃奶时不拒绝他的请求,当孩子忘了吃母乳时候不要提醒他,并且尽量在孩子脆弱受伤时候,先采取拥抱、安抚的方式,最后才选择喂母乳。
引导离乳,将孩子的吃奶次数及时间记录下来,然后,按照上午-下午-晚上-午睡前-午睡后-晚睡前-早上醒前-夜奶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减少次数减少喂奶时间,增加游戏、散步、其他食物的刺激时间,每个时间段的断奶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星期,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适当反复、倒退。引导离乳的时间一般在2到4个月左右,即可完成。
各位妈妈们,母乳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神话它,不诋毁它,等到宝宝长大了,让他选择温暖的、安静的、坚定的离开乳房,这就是母乳喂养的最美结局。
以上。
思维解绑,小儿好养。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芭菲小鹿。育儿原来如此有趣。
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不但需要自己注意饮食还要充当“移动奶瓶”,没断奶之前不敢长时间和宝宝分开。虽然母乳对宝宝的健康有帮助,而且也很省钱。但是确实很受限制,很多宝妈也纠结到底什么时候给宝断奶最合适。
断奶早了怕孩子营养不足,断奶晚了妈妈又受不了。特别是母乳宝宝都有吃夜奶的习惯,很多宝妈连续2年都没有睡过完整觉。更是希望能早一点断奶,孩子睡的好自己也可以解放。小玉家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母乳,经历了开奶的痛和乳头皲裂的折磨,现在宝宝一岁半了仍然在吃母乳。由于长时间睡眠不好,白天还要带娃做家务也不能好好休息,所以小玉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差。最近去医院做检查发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血。医生建议适当断奶对小玉和宝宝的健康都有帮助。
而且每天夜里,宝宝不知道是对母乳依恋还是真的饿,基本上每天都会醒来2次。所以这过去的一年半,小玉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虽然这一年半小玉过的很辛苦,但是想到母乳对宝宝的好处也就忍了下来。期间小玉也曾上过班,做过一段时间的“背奶”妈妈。后来由于老人身体不好,小玉只能辞职在家全职带娃。
正是因为母乳太方便了,所以很多宝妈都有“奶睡”的习惯,孩子半夜哭闹了,不管是不是饿了都给吃奶。长时间这样下去容易引发龋齿,甚至对于口腔疾病、脸部发育都有影响。频繁的夜奶不但妈妈睡不好,孩子也睡不好。习惯性的醒来吃奶、因为缺乏安全感醒来吃奶、就是单纯的馋奶等等原因,让孩子晚上不能一觉到天明。孩子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当孩子熟睡后,身体会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对于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特别有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