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的话,可能是受到孩子状态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孩子总是哭闹不配合,周围环境比较乱,影响医务人员的判断,如果出生时在医院进行多次听力筛查不合格的话,可以生后42天,妈妈复查身体时再去产科做一次听力筛查。
听力的发育和语言的学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孩子重要的语言技能学习会在3岁前完成。如果听力有障碍的宝宝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错过了儿童语言迅速发育时期。听力筛查的目的便是对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重要作用。
“不过,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代表听力不正常。”焦粤龙指出,听力筛查分为三个流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的初筛,是采用一种简单的客观测听法——耳声发射(OAE)。整个过程大约5-10分钟。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进行检测的耳塞不合适或者没塞好,宝宝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宝宝好动在测试过程中配合不佳,以及测试坏境噪声过大等,都可能是影响听力正常宝宝初筛未通过的因素。
42天复筛和3月龄听力诊断评估是关键
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须在42天内进行复筛。焦粤龙介绍,复筛中有10%的宝宝可能听力真的有问题,此时就要重视了。
如果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或两次以上听力筛查不通过,在3月龄时要完成全面的听力诊断评估,以便医生对宝宝的听力状况作出精确诊断:有没有耳聋?是何性质?程度是否严重?
耳聋分为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两种。传导性耳聋表示声音传入耳朵途径受阻,比如外耳道有胎脂、胎粪残留,或者中耳有羊水残留,这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慢慢恢复听力。而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如果是40或50分贝的中度耳聋,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是双耳聋,要适当地提高声音多跟宝宝说话,并且在宝宝6月龄时再复检一遍;如果是重度的耳聋宝宝,则需要佩戴助听器,帮助接受声音刺激;双耳极重度耳聋无法恢复,在宝宝1岁时可能就要植入人工耳蜗了。
“这一系列的听力筛查,主要是为了确保在孩子6个月左右能确诊是否患有先天听力损失,以便及时干预。”焦粤龙指出,并非所有宝宝都需要进行全部三种筛查,主要根据首次筛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母亲孕期曾使用耳毒性药物、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宝宝出生体重<1500g等高危因素而决定。
一、初筛:在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听力筛查。对没有通过的婴儿,可在出院前再复查1次。
二、复筛:对初筛未通过的婴儿,42天到医院复查;
三、诊断(3个月内):对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包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行为测听及其他相关检查,给予确诊。
四、干预(6个月内):
1、针对病因治疗:中耳炎、突聋、中耳畸形等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
2、对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在6个月内选配和使用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无效的重度或极重度聋儿,1岁左右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3、康复训练: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应进行相应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促进聋儿的听力、语言的发育。
五、跟踪和随访: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6个月至少随访1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