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硬肿症能自愈吗

时间: 阅读:10667
新生儿硬肿症能自愈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11-22 23:45:56

新生儿硬肿症自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建议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好发于出生后7~10天以内,而且也多见于早产的孩子。可以给孩子加强防寒保暖工作,进行身体复温或者是进行热量和液体的补充控制感染必要的时候使用一些抗生素,如果存在器官功能紊乱的还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4-05-16 01:01:50

  • 紫苏
    回复
    2024-05-16 01:01:50

    如患儿一般反应正常,吸奶佳,硬肿范围小且不发展,仅单纯因受冷而引起的,病情容易恢复,但仍需采取保暖、喂养、药物、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

    为预防本病,产前应做好孕母保健工作,尽量避免早产、难产等;产室做好保暖工作,准备好干热的软毛毯,小儿一出生给予包裹及擦干身体;出生后尽量避免感染,注意保暖,对于体弱早产儿可与母亲贴身同睡,以维持其身体热量,此外还应早期开奶,避免饥饿等。

  • 远志
    回复
    2024-05-16 00:00:40

    五硬是指小儿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是新生儿常见的疾患之一。本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好发于早产、体弱儿,或伴有其他疾患之小儿,常危及小儿之生命。本病证多见于西医的新生儿硬肿症。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护理不当,保温较差,复感寒邪而致。阳气不得温煦肌肤四末,则身冷肢厥、体温不升;阳虚则阴盛,气化不利;水湿停滞则见皮肤苍白肿亮;寒凝气滞,气血瘀阻则肌肤僵硬,色呈紫暗,口周及指端青紫。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气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腹或全身肌肤僵硬、关节强直,口唇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肺出血、败血症。

    (2)本病水肿多局限在患处,一般不波及眼睑、阴囊、手足心等处,可与新生儿水肿症区别。后者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或新生儿溶血症等引起水肿,但症状出现较早,多在生后数小时或1~2日内发生,水肿波及范围较大,手、足、背、眼睑、头皮、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且伴有相应疾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故能与本病相鉴别。

    2.诊断结合临床体征并实验室检查:多数呈低血糖,红细胞压积升高。

    三、辨证施治

    1.阳气虚衰型

    【辨证】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肌肤发凉发硬,苍白肿亮,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唇舌俱淡。

    【施治】益气温阳。

    【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另煎)、熟附子(久煎)、桂枝、干姜、炙甘草各3g,黄芪、茯苓、丹参各6g。水煎服,日1剂。

    【加减】水肿甚者,加大腹皮6g,木通3g;气息微弱,脉律不整者,加麦冬6g,五味子6g。

    2.寒凝血涩型

    【辨证】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范围较少,多见于面颊、臀、小腿等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

    【施治】温经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赤芍各6g,细辛1.5g,桂枝、木通、桃仁、红花、人参(另煎)、川芎、炙甘草各3g。水煎服,日1剂。

    【加减】水肿者,加茯苓6g;呕吐者,加法半夏6g,陈皮3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四逆汤、生脉饮、参茸片(适用于阳气虚衰型)。

    (2)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适用于寒凝血涩型)。

    2.验方

    (1)熟附子、茯苓、白术各4g,肉桂3g,白芍2g,生姜1片。

    浓煎,分多次服,日1剂(适用于阳气虚衰型)。

    (2)黄芪10g,红参、鹿角片、羌活、桂枝、当归、炙甘草各5g,麻黄3g,细辛2g。浓煎,分多次服,日1剂(适用于寒凝血涩型)。

    (3)红花、丹参、川芎、赤芍、威灵仙、荆芥、防风、茯苓、大腹皮、地骨皮、枸杞子、山茱萸各5g,甘草3g。浓煎分服,日1剂(适用于寒凝血涩型)。

    3.针灸疗方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配生姜片温灸患部。

    4.外治方

    (1)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热水袋等置于包被内温暖,或由人贴肉抱儿于怀,卧于棉被中,使患儿体温逐渐上升。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开始,每小时上升1℃为宜,4~6小时逐渐升至30~32℃,不宜升温过快,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2)取当归、川芎、红花、赤芍、透骨草各15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

    7.5g,丁香9g,肉桂6g,共研末,加羊毛脂100g,凡士林900g,拌匀,涂于纱布上,再用热水袋加温后敷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五、调护

    (1)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姿势须勤变换。

    (2)严防发生并发症。

    (3)对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点滴葡萄糖。

新生儿出黄疸怎么去除

新生儿肚子胀气可以吃益生菌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