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典型症状会出现黄疸,贫血以及手足徐动。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血,胎儿a型型或者b型血。治疗上主要是要纠正贫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预后都比较良好。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多发羣体: 以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最为多见
是否医保: 否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皮肤
挂号科室: 血液科,儿科
传 染 性: 无传染性
发病原因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者。在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的IgG的人数比A型及B型的人数多,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强,故母O型,胎儿A型者得病机会多。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 *** ,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
症状表现1、黄疸:
主要临牀表现为新生儿黄疸出现早,多数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黄染,并且迅速加重。
2、贫血:
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新生儿期血色素低于145g/L即可视为贫血。
诊断依据1、产前诊断:
既往有不良产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均应与其丈夫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如有血型不合应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和抗B抗体,如果抗A或抗B抗体>1:64,提示有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的可能。
2、出生后诊断:
如有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出生后及时监测胆红素,如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同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快速下降,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其中一项阳性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临牀效果较好。
(2)白蛋白: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4、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预防措施1、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贫血混淆,以免耽误治疗。
2、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可在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3、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能。
4、如有异常可以在孕期治疗,效果也不错。Rh血型不同的准爸妈,第一次怀孕时基本上没事,但如果有过流产或生过孩子等现象,一定要查准妈妈体内Rh抗体。若抗体阳性的“活性”很强,就不应该怀孕,否则发生死胎、新生儿严重溶血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
相关文章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原因]
[新生儿abo溶血病怎么治疗]
[新生儿abo溶血病怎么预防]
目录1拼音2简介3发病机理4临床表现5诊断6治疗7注意项 1拼音
xīn shēng ér róng xuè xìng pín xuè
2简介新生儿溶血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血型抗体经胎盘进入胎体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我国多见于ABO血型系统不合(85%),国外多见于Rh血型系统不合(14%)。Kell,Duffy,Kidd,S等血型系统不合偶可见。
3发病机理ABO血型是抗原性最强的血型系统。AB血型的天然抗体多属IgM,不能通过胎盘。抗A或抗B抗体常为IgM及IgG混合物,O型血清内常含IgG抗体,它可以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产生同种免疫反应,使红细胞溶解。A型和B型抗体主要是IgM,不能通过胎盘,故O型母体更易使新生儿发病。由于只有IgG部分可由母体进入胎儿血流,所以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的程度常不严重,但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结合胆红素能力差,溶血后产生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产生核黄疸,须紧急治疗。
由于ABO血型抗体为天然抗体,所以在第一胎小儿即可发病。ABO血型不合妊娠约占20~25%,但发病仅占10%。
Rh血型系统有多种抗原,其中D抗原最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E抗原,而C、c、e抗原较弱。用抗D血清检定红细胞能凝集者为Rh阳性,不凝集为阴性。母体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具有D血型物质,则妊娠后期,胎儿的少量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作为抗原 *** 母体产生Rh(D)抗体,这种免疫抗体属IgG,能通过胎盘。但较大量的胎儿血进入母体是在分娩时,因此往往在分娩后数周母体中抗体达到高峰,故第一胎Rh不合的妊娠往往不发生溶血病。在第二次以后的妊娠母体中免疫抗体增强,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溶血病。严重时导致胎儿水肿死于宫内。若母亲妊娠前接受过Rh血型不合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但非绝对。如果母子Rh不合同时有ABO血型不相容,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即被抗A或抗B抗体破坏,不能诱发相应的Rh抗体,亦不发生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病,一经发病,以后的妊娠是否发病,取决于父亲Rh(D)抗原属纯合子(DD),还是杂合子(Dd)。纯合子者,一经发病,以后胎儿则全部发病。受胎间隔愈近,胎儿溶血愈重。杂合子者,则胎儿不一定发病。如能查明父母亲上一代或同代兄弟姐妹的血型,有助判断父母亲属纯合子抑或杂合子,及时做好预防。由于患儿本身均属杂合子,故患儿成长后所生育子女(即第三代),其得病机率较纯合子者理论上少50%。
病理所见为红细胞破坏增加,单核吞噬系统以及肝肾细胞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着。骨髓及髓外造血组织呈现代偿性增生,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血管扩张,全身苍白、水肿、体腔积液,胎盘绒毛水肿增粗。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全身黄疸,基底核、苍白球、尾状核等处有胆红素沉着以及由此造成的组织坏死。
4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分娩前无特殊症状。个别重型病例发生胎儿水肿。此时孕妇体重、腹围剧增。X线检查可见胎儿身体变胖、胎盘阴影增大;常为死胎、流产或早产。娩出后主要症状为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
ABO血型不合者,多数病情不重,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黄疸,一般在生后24~36h内出现,3~7天内消退。轻者无贫血,肝脾不大。少数病情较重,贫血、肝脾大、胆红素增高。个别有胎儿水肿。
Rh血型不合者,约50%患儿属轻型,无贫血,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婴儿血中Rh抗体可持续存在2~3月,因而可加重婴儿的生理性贫血。约25%患儿属中型,有贫血,脐血胆红素>68.4μmol/L(4mg/dl),生后24h内出现黄疸,严重者发生核黄疸。约25%患儿属重型,溶血重,出生时为死胎或水肿胎儿。活产者很快出现黄疸,羊水亦可呈黄色,可因颅内或肺出血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脐血血红蛋白低于140g/L为贫血指征。红细胞体积较正常大,周围血出现较多幼细胞。胆红素增高,尤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轻型脐血总胆红素<68.4μmol/L(4mg/dl);中型者68.4~119.7μmol/L(4~7mg/dl);重型者119.7μmol/L(7mg/dl)以上。黄疸出现愈早。进展愈快,则病情愈重。
5诊断夫妇血型如不合,母体血清中IgG抗A(B)较高时,可在妊娠3月后抽取羊水检查胎儿血型,以便作好防治措施。母血清中抗A(B)≥64时,其不合胎儿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病。效价≥256时,其不合胎儿受害可能性较大。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足以诊断。患儿红细胞抗体洗脱液可测出特殊性抗体。Rh溶血病一般影响第二胎或以后胎儿。产妇的血清学检查抗D抗体效价在64或64以上,则其不合胎儿的死胎率增高。效价在16以下其不合胎儿的溶血一般较轻。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中检出不配合红细胞的IgG抗体均为确诊依据。
6治疗目前治疗的办法较多,中药、西药、光疗、换血等,治愈后和正常儿无异。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发生核黄疸或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时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资预防核黄疸。ABO 溶血病多数病情轻,不必采取预防措施。对Rh溶血病预防的原则是防止Rh()的妇女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在第一次分娩后36~72h肌注抗D(IgG)200~300μg,即可对99.8%第二次分娩的妇女起到预防作用。苯巴比妥可加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于孕期36~38周每晚服0.03~0.06g,直至分娩;新生儿生后24h每日服4~8mg/kg,4天,是公认的较好疗法之一。中药茵陈汤或三黄汤有助于黄疸消退。在可能发生核黄疸者可采用光疗。如产前已确诊,出生时血红蛋白低于12g、水肿、肝脾大、心力衰竭或脐带血胆红素>4mg,血清胆红素6h达102.6μmol/L(6mg/dl)时应换血,输入Rh()血或O型血。换血量150~180ml/kg,总量约400~600ml,可换出约85%的致敏红细胞。
7注意项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常见但不可忽视的疾病。它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悄然出现,背后元凶正是母体与胎儿间血型的不兼容。本文将揭秘新生儿溶血症的早期症状和原因,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
?黄疸
宝宝皮肤和眼睛在24小时内迅速变黄,这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症的信号。请注意,普通的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在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上都有所不同。
?贫血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裂,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宝宝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等。
?呼吸急促
宝宝因身体需要更多氧气而呼吸急促,这可能是溶血反应引发的连锁反应。
?肝脾肿大
肝脏和脾脏作为身体的两大排毒器官,在受到溶血反应的刺激时可能增大。
??发热
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溶血症可能伴随发热,这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
?重要提示
这些早期症状并非每个宝宝都会出现,且部分症状也可能与其他常见疾病混淆。一旦您觉得宝宝可能患有新生儿溶血症,请立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新生儿溶血症是危害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通常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抗体进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并进而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导致发生溶血性贫血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的出生时就有明显的水肿、贫血。那么你们知道新生儿溶血症发病率有多大吗?
有统计说,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也就是说,这些母亲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儿溶血病,概率之高使孕妈咪担忧不断。那么,新生儿溶血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什么症状?有防治方法吗?
新生儿溶血的症状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2、肝脾肿大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3、贫血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5、神经症状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6、发热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引起新生儿溶血的原因在新生儿期可有许多种原因引起溶血性疾病,其中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较常见,特别是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常见。ABO血型的分类ABO血型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红细胞上有无A、B血型抗原来分的,即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无A、B抗原的称为O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的称为AB型。
新生儿溶血症,可能鲜有父母知道这个医学词汇,可是它却已经成为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为了让宝宝健康平安降世,我们必须了解它的产生真相,及早做好预防工作。
1、发病原因遗传因素: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方各传一种基因组合而决定的,故胎儿的血型可能与母亲不同。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而溶血。
提醒: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
2、自然界因素: ABO溶血病常可发生在第一胎。由于自然界存在着与A(B)抗原相类似的物质,O型血母亲在孕前常已接触到,随后这些类似血型抗原物质可刺激O型血母亲产生A(B)抗体,当母亲怀孕后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
溶血症宝宝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明显发黄,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48小时内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急剧上升超过12?15mg/dl,甚至达20mg/以上。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治疗1、胎儿治疗在妊娠早中、末期各进行10天的西药综合治疗(维生素K2mg,每天1次维生素C5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静脉注射1次,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钟维生素E30mg每天3次需要整个孕期服用)了可减少死胎、流产、早产和减轻新生儿症状由于妊娠越近足月抗体产生越多,影响胎儿越大,死亡机会越多若过去史有过死胎或本胎Rh抗体效价由低升高到1:32~64或由高突然转低。
胎心音出现杂音,孕末期腹围、体重过度增大或自觉全身乏力、胃纳不佳,羊水胆红素升高影象诊断有水肿、腹水、肝脾肿大等都得考虑提早终止妊娠一般在35?38周时引产,力争L/S比值?口服苯巴比妥一周(10?30mg每日3次)可减少RDS和增加胎儿肝细胞酶的活力,减轻生后黄量ABO不合者较轻,很少需要提早终止妊娠。
若羊水光密度检查提示有胎儿死亡可能的重症病例可考虑在孚1周起进行宫内输血,隔周再输,以后每3?4周一次将血注入胎儿腹腔以纠正贫血,使获得存活机会。输血量按胎龄减20乘10计算进血量过多、腹压超过脐静脉压力可致循环停止,胎儿死亡但此法本身有引起感染、出血、早产可能刺激胎盘可导致更多胎儿血液流入母体,加重病情,故一般不用。
2、临产时的处理尽可能准备好献血员、器械和换知人员。一般ABO不合以足月自然产为好Rh不合需提早终止妊娠者可作剖宫产。由于红细胞在胎内已有破坏,缺氧较明显出生时容易有窒息,需作好防范。胎儿娩出应即钳住脐带以免脐血流入儿体过多,加重病情。
断脐时残端留5?6cm远端结扎,裹以无菌纱布,湡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湿润,以备换血。胎盘端的脐带揩清表面母血后任脐带血自动流入消毒试管3?5ml送特异性抗体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同时作血常规、血型有核红细胞计数,挤勒脐带会使胶质混入血中,可影响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正确性胎盘需测理后送病理检验。胎盘越重,发病越剧。
3、新生儿治疗出生时的重点是防治贫血和心衰。有贫血、全身水肿腹水、心衰者,在抽腹水脐静脉放血30?50ml后、立即换浓缩血。生后2?7天的重点是防治黄疸和胆红素脑病2个月内应注意严重贫血。
对于黄疸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用光疗法及中西药物后能缓解大多数病例,但尽快移去抗体、减少红细胞继续破坏降低胆红素浓度、纠正贫血改善缺氧和防止心衰等,还是需要换血其效果比光疗、药物好,但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和空气栓塞、心脏停搏等危险和感染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新生儿溶血症可以预防吗新生儿溶血症是可以预防的。溶血症往往发生在怀孕初期发生过先兆流产、或者怀第二胎的妈妈身上。如果以前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女性打算再要孩子的
时候,应该和丈夫提前进行ABO、Rh血型检查,检测体内的抗A、抗B抗体情况。这种检测可以在大型的综合医院或是大型的血库可以进行。属于高危情况的女性怀孕后,应该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数量的多少。如果有必要,医生会进行孕期干预。如果第一胎Rh血型不合的妈妈,在生育第二胎之前可注射药物抵抗体内的游离抗体,避免溶血症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