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腹泻不可忽视

时间: 阅读:3843
小儿腹泻不可忽视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11-12 06:37:53

小儿腹泻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出现小儿腹泻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腹泻的情况持续加重,甚至还会引发脱水等现象,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出现了小儿腹泻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蒙脱石散等。如果情况比较的严重,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脱水现象。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6 04:04:52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万事万物,只有平衡才能存在。中医认为,人要想不生病,就要保持阴阳平衡。大人如此,小孩亦是如此。那人为什么会生病?当不平衡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就成了病变。事实上,小儿病变的高升点多集中在手上,适当地 *** 穴位,使身体恢复到相对平衡线,病也就容易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中医,捏捏宝宝的小手,改善小儿常见的4大毛病!

    古老的推拿手法,乃男取左手,女取右手,而本文所采用的「周氏小儿推拿术」,则不论男女都取左手,因右大脑分管左手,右脑为人之遗传脑,左脑为人之行为脑。

    孩子肠胃不好怎么办?

    肚子经常咕噜叫有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孩子肚子里咕噜咕噜地乱叫,好像胃肠不太好一样。没错,这是五谷不化后引起的肠鸣音。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有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隔三差五就有便溏的话,那就揉揉外劳宫穴吧!

    揉揉宝宝的「外劳宫」外劳宫穴很好找,就在手第三掌骨的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的中点上。也可以先找内劳宫,内劳宫手背的对应点就是外劳宫。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给孩子揉300次,可以达到健脾胃、祛寒邪的作用。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肠胃不佳,多因父母照料不当在明代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中曾经提到:「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肠胃这个问题不存在什么先天不足,很多宝宝肠胃出问题,虽然是因孩子不像大人一样懂得节制,遇见好吃的就大吃特吃,根本不顾肚子的承受能力,但主要还是由于家长没有照料好孩子日常饮食的缘故。

    《捏捏小手百病消》的作者、同时也是行医40多年的老中医周尔晋认为,许多八○后以及九○后的年轻父母,连自己的生活都照料不好,更别说是照顾孩子,很多父母喂奶喂食的时候,不按规律去做,随心所欲。可能前几天连着都是肉,这几天就换成杂粮,给孩子添加副食品的时候也是乱七八糟。有的家长还觉得孩子吃得愈多愈好,结果造成孩子胃肠道不能消化。所以,孩子的胃口如果有问题,家长得好好反思反思。

    规律且循序渐进的饮食孩子肠胃不好不能说是病,但确实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代表身体确实出现了不平衡,但是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这时候给孩子灌药实在不值得,因为药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像这种消化不良的情况,做父母的只要坚持为孩子揉外劳宫穴,并且有规律地哺乳,循序渐进地增加副食品,避免突然地变换饮食,就可以使孩子的肠胃功能恢复正常。

    要注意的是,吃奶的孩子在刚刚添加副食品的时候,短时期内会出现粪便中带有不消化食物的情况,但很快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再次提醒家长,不要孩子一不舒服就想着给孩子吃药,一定要想办法,充分利用人体内部这个大药库,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无价的财富,用好了它,所有孩子都可以幸福一生。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孩子腹泻怎么办?

    别急着吃止泻药小儿腹泻很常见,几乎每个小宝宝都发生过腹泻,年龄愈小,腹泻发作得愈频繁。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拉肚子不止的情况都心急火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赶紧给孩子吃止泻药,有时反而产生了不好的效果。

    腹泻的外部与自身原因其实,婴幼儿发生腹泻的时候,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多是由于吃到太凉的东西、睡觉时腹部受寒,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等等。而从自身的原因上讲,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但是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也有些父母反应,当给孩子换奶粉或者添加副食品的时候,孩子容易拉肚子。这主要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致。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帮宝宝「推大肠」孩子出现腹泻的时候,做家长的可以给孩子「推大肠」,取补法。方法很简单,也就是在孩子食指的外缘,自指尖至虎口的那条直线上,从食指指端直推到虎口即可,每天300次。

    推大肠调治小儿腹泻效果非常好,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清代徐谦光在《推拿三字经》中就有「若泻痢,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的说法。

    为什么推食指外缘就可以调治腹泻呢?主要是因为这个部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之处。推这个部位,可以疏通大肠经的经脉,当经脉通畅的时候,气血运行也会比较顺畅,大肠的功能自然就会正常了,腹泻也就好了。

    便秘宝宝「逆向操作」!当然,如果孩子有便秘的话,也可以反过来,从虎口推到食指的指端,这叫「清大肠」。

    周尔晋中医师在书中提到:「我有一次接到了一个读者的来信。信上说自己今年64岁,小孙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是拉肚子。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他回了信,还专门画了一张图,详细地说明推大肠的方法。后来这位读者又回了信,说自己坚持为小孙子推大肠3周时间,孩子后来就很少拉肚子了。」就是这样,小推拿里包含着大平衡,小方法却是大智慧。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脾」弱导致偏挑食中医常说,脾为人的后天之本。脾是人体消化之脏,主运化,在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上,脾脏合土,所以中医常常把「脾土」放在一起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脾脏还非常娇嫩,功能发育也不完善,所以脾脏很容易因为不平衡而出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养护孩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吃东西非常挑剔,这不喜欢,那不爱吃,真是伤透了脑筋。其实这就是脾胃不好?吃得多了容易食积;吃得少了,孩子瘦得让人心疼;吃下稍凉一点的东西,又容易拉肚子。

    所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意思是说,脾脏的功能如果强盛的话,一年四季都不会得病,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就像大自然里,只要土地肥沃,就能长出好的庄稼。因此,如果当父母的能把孩子的脾脏调养好了,孩子生病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为孩子「补脾土」但是脾该怎么补呢?很简单,在孩子的拇指偏桡侧指腹上,做顺时针旋推,每天300次就可以了。顺时针推的时候为补,名叫「补脾土」,如果是逆时针或离心直推的话,那就是「清脾土」了。小孩子的脾脏太过娇嫩,所以多用补法,而很少用清法。

    小儿脾脏虚弱的时候,多会表现为消瘦或者过胖、脸色发青或土黄色、厌食、大便次数多、拉肚子…等等。这时候,做父母的就可以为孩子用「补脾土」的方法进行推拿。当然,如果孩子出现食积、脾气暴躁…等症状,这时候也可以适当清一清脾土。

    周尔晋中医师表示,曾经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求诊,他们抱怨:「每天给孩子吃的营养品也不少,但是看别人家的孩子脸蛋都是红扑扑的,而自己的孩子脸色却枯黄枯黄的,鼻梁上有青筋,还经常腹泻,真是让人着急啊。」,中医师建议他们为孩子补脾土,两个月后,孩子的情况改善许多,能够吃得好睡得香,脸色也非常红润了。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呵护脾脏,从小开始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脾」这个字左边是「月」字,属阴;右边是「卑」字,是「小」的意思。因为脾脏的地位比较低下,所以脾土常常不被很多父母重视,他们总是认为鸡蛋、牛奶、肉……,什么好就让孩子吃什么,结果孩子的脾脏反而受到了伤害。其实,相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属性也和脾脏差不多,幼小、娇嫩。这时候,只有父母多努力,多替孩子做推拿,多给孩子真正的呵护,孩子才能健康地长大。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孩子经常生病怎么办?

    「肾水」是健康的关键所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聪明,如何满足这个愿望?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给孩子「补肾水」。

    什么是「肾水」?中医上所谓肾水是指所有体内不容易流失的体液,像骨髓、 *** 、胰岛素、荷尔蒙…等等,而这些东西无一不对人体起著关键作用。补肾水其实就是滋补肾阴,肾阴是全身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扮演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如何帮宝宝「补肾水」?那如何为孩子补肾水呢?每天在孩子小指指腹上直推300次即可,这样就会达到补肾水的作用。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多给孩子补肾水,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

    另外,多为孩子补补肾水,可以让孩子的肾精充足。肾与心、肺、肝、脾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多补肾水,可以让五脏之精充足。当脏腑之精充盛时,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打个比方说,肾精充足,就好比我们的手机有块备用电池一样,当手机没电的时候,可以马上用备用电池替换上去,手机就可以继续使用了。所以说,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五脏六腑均需肾精的滋养,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也许很多家长还是没明白,给孩子补肾水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好处。说白了,补肾水就好比是给孩子打点滴补充养分一样,可以让小儿的身体更强健,免疫力更强,更不容易生病。

    捏捏小手,病痛远离我!

    促进大脑发育,改善体质另外,补肾水还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当肾精充足的时候,大脑的发育就会比较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从小体质就不好,有手脚冰冷的毛病。这其实就是「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的表现。周尔晋中医师提到,自己有一次跟一个读者聊天,那个读者说自己从小体质就不好,手脚冰冷,一到冬天手脚就会冻肿冻裂,读高中的时候患上了鼻炎,工作的时候还经常感觉自己精力不足…等等,因此可以说先天体质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像这样的孩子,建议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多给宝宝补一补肾水,就用我刚才提到过的方法?坚持每天在孩子小指的指腹上直推300次。这是看不见、摸不著,但是能受用终生的好处。

  • 芍药
    回复
    2024-05-16 04:04:52

    婴幼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可分轻、重两型。轻者,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到十余次,呈黄色或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有酸味,有时伴少量黏液,排便前啼哭不安,腹部咕噜咕噜响,排便后多转为安静。大多不发热,无脱水症状。重者,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大便每日十余次到数十次,多伴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对婴幼儿的健康威胁很大,因此积极防治和饮食忌口不可忽视。

    根据临床观察,婴幼儿腹泻直接致病因素多与肠道感染、饮食、气候变化有关,其中又都与饮食有明显关系。如:肠道内感染往往是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将细菌、病毒真菌等带入胃肠而致腹泻;饮食不当、喂食过多或过少、不定时、食物成分不适宜,或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都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气候寒冷或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增强,气候太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又因口渴而多喂乳汁、冷饮,增加消化道负担而致腹泻。所以本病的防治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和限制,减轻胃肠道负担,健脾消化,即强调饮食的忌口。

    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暑湿泻、伤食泻、虚寒泻等三种。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决定饮食的忌口。暑湿泻,一般指肠道内感染和消化液减少,又饮过多的乳汁和饮料而致。多暴注下利,如筒吊水,倾泻而出,其气臭秽,并见发热、口渴等。此时饮食应忌乳食(如牛奶、奶制品)、冷饮、生冷果瓜、瓜子、果仁、巧克力、油腻之品(如肉类、油煎食物等),其中特别要严忌不易消化和不洁食物,否则会明显加重病情。即使蔬菜也应忌粗纤维和炒菜,应以菜汁为主。伤食泻,一般指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过多食入不易消化之品所致。临床多见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如蛋花,或如豆渣,气味酸臭,也可伴暖气,泛恶酸腐之味,舌苔白厚腻。此时一般要禁忌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如油煎食品、油腻刺激之食物,凡荤腥之品均属忌食之列。临床可采用半流质为主喂食,如粥汤、葡萄糖水;也可加入少许消化药,如伤食于油腻的肉类,可用鸡内金焙干研粉口服。一般2~3天可愈。但必须忌食上述食物,尤其是坚硬不洁的饮食。虚寒泻,多因患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感受风寒或喜食冷食所致。多见大便溏薄,食后即泻,便色白而不臭,并见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精神倦怠等。患者必须严格掌握食物的禁忌,首先禁忌冷食(包括冷饮)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粗硬香脆的食物和油腻厚味之品(像煎炒的花生米、蚕豆、熏鱼、虾等),同时还要注意少吃或不吃海腥,因为该类水产多为性寒。即使平时腹泻停止,也要注意上述食物的忌口,以免损伤脾胃,导致腹泻反复或加重。

    总之,婴幼儿腹泻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也更需要注意食物的忌口,否则容易导致长期腹泻,急则可致阴阳两竭,酿成慢性,甚则引起死亡;缓则可引起疳积、五迟、五软等缠绵难愈疾病。千万不要因为小儿腹泻后,给予大量的“营养品”,而忽视食物忌口。

  • 芍药
    回复
    2024-05-16 04:04:52

    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夏秋季。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如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导致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易得病。轻型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有呕吐;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粘薄水分多,伴有呕吐、胃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囱凹陷,哭时无泪,尿少。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以及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嵌冷,少尿等休克症状。

     患儿发病可缓可急,轻度的仅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的胃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损害、惊厥、休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还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症。若诊断和救治不当可迅速发展至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父母,千万别轻易自行用药 ,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夏季为何儿童易腹泻?

    夏季温度高,病菌生长繁殖很强。

        不要滥用抗生素

    目前小儿腹泻,应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无副作用的。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不轻易使用止泻药

      小儿发生腹泻,适当用点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更不能将抗生素作为常规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小儿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婴儿。

    防治小儿腹泻新观点

      对于小儿腹泻的防治,近年来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观点:

    1 、提倡母乳喟养。

    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务方便。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2、放弃奶瓶,改用碗勺喂奶。

    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橡胶奶头,很容易污染病菌,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3、大力推广口服补,提倡家庭治疗。

    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早晚及充分与否,往往决定小儿的生存死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P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每袋含有适当比例的糖、盐和碱(苏打),服务时每袋冲水250-500毫升(看包装大小),只要耐心地给孩子一勺一勺喟下去,就可以收到与静脉输液同样的效果。这种口服补液法在第三世界已救治了成千上万濒于死亡的儿童,被称为生命之水。在没有口服补液盐时按适当比例自制糖盐给患儿饮用。

    4、腹泻患儿不应简单禁食。

    夏天小儿腹泻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有些父母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患儿会发生营养不良或生长停滞。要鼓励孩子进食,脱脂奶、酸牛奶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对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牛奶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5、腹泻时不要吃大蒜杀菌。大蒜由于含有大蒜辣素这种抗菌物质,经常食用确实能对肠道有害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是,日常发生的腹泻,多是受凉或食用了带有致病菌的不洁物引起的。患病期间,由于整个肠道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如果大量进食大蒜,在其产生抗菌消炎作用的同时,大蒜辣素也会加重对肠壁刺激,使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导致更多组织液进入肠道内,使腹泻加剧。

  • 龙葵
    回复
    2024-05-16 03:03:42

    小儿腹泻是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的问题。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症状,帮助他们快速康复。本文将为您介绍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孩子。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孩子腹泻时,要及时为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可以让孩子喝些淡盐水、椰子水或稀释的果汁。同时,口服补液盐也是不错的选择。
    ?挑选易消化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要为孩子挑选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和馒头。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和生冷食品。当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也不可忽视,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
    ?保持卫生
    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家长要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及时更换尿布和衣物,确保孩子舒适干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若症状加重,如发热、呕吐、腹痛等,务必及时就医。记录排便和饮食情况也能为医生提供有力参考,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小儿腹泻能吃米汤吗

婴儿腹泻哭闹近一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