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考虑听力有一定的问题,建议去大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积极的检查,防止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去医院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听力出了问题,母乳喂养的母亲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促进乳汁的分泌,宝宝的迅速增长。
新生儿出生三天后,会迎来第一次听力筛查。如果初次筛查没通过,别担心,医院会在四十二天时安排复筛。但你知道吗?听力筛查的仪器超敏感,周围环境噪声、宝宝的小动作、外耳道的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结果。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听力状况。
?初次筛查未通过的原因
数据显示,初次筛查未通过的比例约为10%,但真正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只有1%-3%。大部分宝宝只是因为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如残存羊水,导致听力暂时受影响。
?42天复筛的重要性
初筛没过怎么办呢?记住,42天的复筛非常重要!如果复筛通过,宝宝的听力基本就没问题啦!但日常中,还是要留意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和同龄孩子对比,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复筛未通过也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42天复筛仍未通过,也不要过于紧张。据统计,复筛未通过的宝宝中,真正有听力问题的仅占10%。
?观察宝宝的表现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声音有不同反应,如惊跳、眨眼、转头等。观察宝宝的表现,也能初步判断听力状况哦!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那些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且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最好是对明确诊断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那么,婴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听力筛查,按国家的要求出生三天做初筛,如果初筛没有通过,满42天到医院再复筛。这两个都是简单的听力筛查,如果42天还没有通过,那就要满三个月到医院听力诊断。
听力诊断比听力筛查做的更复杂,更精确,需要的时间更多,筛查一般5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听力诊断一般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小孩要吃镇定剂,帮助他睡眠,如果睡得太浅,中途醒了,听力检查就不能完成。吃镇定剂的时候不能有咳嗽发烧,否则就有危险。
如果小孩预约了诊断,这个时候有咳嗽发烧,就要取消预约,重新再定时间。听力诊断完成以后,才可以明确的知道小孩听力的整个精确的情况,如果有下降,听力诊断会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值以及明确的定位,从而使家长能了解整个听力的情况。
新生儿出生三天后,医院都会做一个听力筛查,如果没有通过,还会在四十二天的时候再做一次听力筛查。
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筛查结果:
筛查时,周围环境噪声的改变
宝宝的安静程度(如体动)
宝宝外耳道(如残存羊水)
中耳有分泌物
鼻子堵塞呼吸不畅等。
国内外数据表明,初次(出生后第3天到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比例在10%左右。初次筛查未通过,至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仅为1%—3%。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损失问题,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如残存的羊水,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后,听力就会恢复正常。
2、初筛没过,怎么办?
听力筛查初筛没过者,42天一定要去做听力复筛。
若复筛通过了,恭喜您,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希望父母一直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或其说话年龄是否和周围小孩差不多。如果孩子开口的年龄较同龄人,相差大,则要到医院去排除听力方面的问题。
若42天的听力复筛未通过,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最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10%。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小宝宝会做出惊跳、眨眼、转头等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他平常的一些表现来做初步判断。
一般在宝宝出生的时候都会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如果发现问题的话就会通知家长在三个月之后,在带宝宝去检查一支耳朵,这就可以说明如果发现宝宝听力不过关还是有补救的方法以及措施。
?脑干听觉检查
如果在出生的时候发现宝宝听力不过关的话,可以带宝宝去正规大型的医院进行脑干听觉检查,询问一下医生是否有问题,即便是筛查不通过也不等于听力有问题,当然也不能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及时治疗
不要过于担心宝宝听力有问题,毕竟有的孩子发育早,有的孩子发育晚,如果听力有问题的话可以及时治疗,这样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遗传因素
可能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导致宝宝听力不过关,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过度着急,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检查治疗。
?环境安静
在检查听力的时候是不是旁边有噪音,环境是不是安静?宝宝有没有哭闹,这对筛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周围环境不安静可以重新做一次。
?精神状态好
宝宝在做筛查之前是不是刚刚睡醒,或者是宝宝比较困了,让宝宝清醒一下再做筛查精神状态好一些,做筛查会比较容易。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