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儿童身上。它通常在4到7天内发生,持续3到4周。暂停母乳喂养可以改善。一般认为,这与儿童葡萄糖醛酸酶的增加有关,影响胆红素代谢并引起黄疸。建议你去看医生进行儿科诊断和治疗。蓝光照射和口服茵栀黄等药物后,你会很快好转。定期晒太阳有助于恢复。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
?缺乏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
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内缺乏一种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所致,引起宝宝肠道内的胆红素不能够正常的排泄。
?改善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给宝宝改善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促进宝宝的肠蠕动,加速宝宝体内的胆红素的排出,对宝宝的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黄疸会逐渐消失
母乳性黄疸会随着宝宝自身能够生成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以后,宝宝的黄疸会会逐渐的消失,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全的消失。
?及时到医院儿科进行治疗
如果宝宝在三个月左右或超过三个月黄疸还没消失,建议家长带宝宝及时的到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看,听从医生的医嘱,切不可私自给宝宝用药。
?减少母乳喂养的频率
宝宝患有黄疸可以减少母乳喂养的频率也能够得到缓解。产妇的母乳中的葡萄糖水平比较高,导致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只需要停喂1~2天,宝宝黄疸症状可明显减轻。
当宝宝面临母乳性黄疸时,无需过度担忧。这种黄疸通常预后良好,很少出现严重症状,也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如果已经通过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那么只需保持冷静,避免过度频繁地带宝宝去医院。
?继续母乳喂养
在黄疸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方式可以确保宝宝获得必需的营养。在暂停母乳喂养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的持续分泌。
?暂停母乳喂养
当症状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转而使用其他配方奶。暂停母乳喂养三天,改用奶粉喂养,可以明确诊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
????及时就医
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后黄疸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为了进一步了解宝宝的黄疸情况,建议检查肝功能以了解胆红素水平。
?注意观察
即使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只要不停止母乳喂养,宝宝的黄疸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退。如果宝宝在两个多月时仍然出现皮肤黄染,建议暂停母乳喂养的时间要延长一些。
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本文将介绍母乳性黄疸的处理方法。
?停喂母乳48小时
停喂母乳48小时,观察孩子皮肤黄染程度。如果减轻,你可以继续喂母乳,因为再次黄疸比以前轻。
?加热母乳
将母乳吸出来后,在装有56℃水的容器中加热15分钟——当酶被破坏后,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减少,必然可减轻黄疸。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不用停喂母乳。要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远远高于皮肤黄疸这一缺点。
?不要停喂母乳
有的保健医生或临床医生一见到孩子有黄疸就让停喂母乳,这是不对的;还有的医生上来就让母亲停喂母乳3~5天,这样做不利于保持母乳量,也是不合适的。
????重度黄疸需停喂母乳
极少数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属于重度。这时应停喂母乳,改用配方奶并及时用药物和蓝光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指有的全部由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使小肠中重复吸收胆红素引起的黄疸。
?临床表现
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
?喂养方法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不需要赞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有助于退黄。
?暂停母乳喂养
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健康有影响。
????母乳喂养维持
暂停母乳的时间里,妈妈应该每天至少8次将母乳挤出,以维持泌乳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