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8天新生儿血常规不正常,需要看看不正常的项目有哪些,然后才可以确定宝宝是否有问题,如果是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正常,这一般是影响不大,最好给孩子定期复查,只要孩子没有不适症状,可以放心,如果出现白细胞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血红蛋白低,可能是贫血等。
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表征。那么如何衡量新生儿黄疸值高还是低呢?如果黄疸值高应该如何护理呢?下面来看看专家的一些说法。
▎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一般经皮测得数据要小于10以下(因仪器的不同,其数值略有不同);要是抽血测血中胆红素的值,一般正常值为小于205umol/l(?12mg/dl)。
30天正常婴儿黄疸正常值:
总胆红素正常值1.7~17.1umol/l(0.1~1.0 mg/dl)。
直接胆红素0~6.8umol/l(0~0.4mg/dl)。
间接胆红素1.7~10.2umol/l(0.1~0.6mg/dl)。
验血才能得出真实的胆红素水平。因为经皮测胆红素会受孩子肤色、脂肪厚薄的影响,一般经皮测胆红素是用于动态观察黄疸的变化或粗略估计黄疸程度,它测的是总胆红素的值。
直接经皮测胆红素仪器出来的值是没有单位的,根据仪器的不同正常值差异很大,但每一个仪器都有一个粗略估计对应值,对应的是mg/dl的总胆红素值,一般的医院会将这个对应值标在化验单上(具体看各个医院习惯)。一般2mg/dl以下的总胆红素是可以接受且肉眼是看不出黄疸的。
▎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2周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会在4周内消退。
若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这时要注意及时带宝宝就诊。
新生儿黄疸高图片
新生儿有黄疸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黄疸指数太高的话却是有很大的危害的,新生儿黄疸指数白哦准是新手爸妈所必须知道的!一般健康的宝宝,黄疸指数要超过25到30才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变。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3、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新生儿黄疸眼睛图片
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如果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点击?了解更多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小儿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意义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细胞,它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和保护功能,主要参与防御细菌的侵袭。
白细胞总数:一般小儿白细胞总数范围是(4~10)×10^9/L。儿童进行白细胞的检测,用于初步判断有无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
如果白细胞总数异常增高,说明身体的细菌数量变多或变强。一般白细胞数量大于10000,则说明孩子细菌感染,需要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白细胞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也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餐后及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虽然外界因素对白细胞有一定影响,但其数值的变化范围一般不会太大。
中性粒细胞占比:一般为50%~70%;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分类中的一种,在机体急性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升高。但是儿童中性粒细胞有其特点:
小儿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比率就不同,一般在生后4至6天和4至6岁时,有2个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交叉点,这与成人是不同的:
当新生儿<4~6天和年龄>6岁时(两头),以中性粒细胞分类为主,比率>60%;可以看作是正常范围。
当新生儿>生后6天而<6岁(6天~6岁)时,则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占比为60%~65%,中性粒细胞比率30%~35%。这是小儿的血象特点。
意义:若血常规以淋巴细胞比占优势,中性粒细胞比率低,则表明是病毒感染;若以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为主(>70%),表明孩子以细菌感染为主。
小儿白细胞总数减低的意义一般白细胞低可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比较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儿童白细胞低,可见于感染、药物、免疫系统疾病、其他疾病的原因:
病毒感染:小儿被病毒感染后,白细胞被大量消耗,会引起白细胞降低的情况,一般经抗病毒治疗后,白细胞可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药物影响:特别是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等,易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现象。因此,一般儿童是慎用或不用阿司匹林及磺胺类药物,特殊情况用药也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及综合征等,可能存在抗白细胞的自身抗体,使白细胞减少。
其他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时,大量的白细胞可被吞噬;脾功能亢进时,大量粒细胞被脾滞留,造成白细胞减少。
小儿白细胞数减低的主要症状当小儿白细胞减低时,可表现出头昏、乏力、疲惫、食欲减退、低热等症状,有些孩子更容易出现反复感染,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免疫力普遍比较低,防御能力差,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较易生病比如发热,且病情易反复。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偏高或者偏低都是不好的,通常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对于新生儿,如果红细胞比较高的话,应该拿着血常规结果到当地医院儿科,让医生分析一下是否有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如果有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对症的治疗。或者是因为泌尿系感染、肾脏疾病等导致,建议到医院儿科就诊再复查一下尿常规、血常规、彩超等检查,看具体是那种疾病引起,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进行治疗。如果有泌尿系感染,可以选择消炎药进行治疗,细菌性炎症可以选择头孢类等消炎药治疗。
或者因为上火,细菌病毒感染,抵抗力下降导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尿尿次数增多、尿急、排尿的时候疼痛、血尿等,严重感染时病人可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水要喝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清淡饮食,可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所改善。正常状况下血常规白细胞是不高的,尿常规检查看不到红细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