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黑色点点,这可能是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黑色素食物导致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喂养太多的食物后引发的消化不良。
发生上述病情,建议在宝宝吃饭后,经常使用手部对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和揉搓,有利于调节肠胃对辅助食物的消化能力,缓解上述症状。可以适当进行走路的活动。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宝宝大便里有黑色点点是什么原因?
1、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大便里可能会有黑色点点。
2、消化道疾病。为便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美克耳憩窒、肠息肉、肛裂等。
3、血液疾病: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等。
4、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等,宝宝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的吞入等。
宝宝大便里有黑色点点怎么办?
第一、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孩子消化不了。最先添加的辅食是蛋黄,也应该要3个月才宜添加。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宝宝原本好好的肠胃都被搞坏了。
第二、水果也应从果汁开始加起,慢慢过渡到果泥。
第三、尽量让宝宝多喝水,避免宝宝便秘。
吃了白芝麻猪肝粉以后大便里面有黑点,不排除是吃猪肝出现的现象。建议再观察看看,如果有不适应该看医生。
猪肝是一种常见的食材,猪的肝脏,因为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猪肝中铁元素含量丰富,是很好的补铁补血的食物,一些气血虚弱的人可以吃些猪肝,来补血。平时我们吃猪肝都是卤了做凉拌菜或者直接炒来吃,但是刚添加辅食的宝宝,不能直接吃,好多妈妈们也是想尽办法,把猪肝捣碎,做成猪肝粥让宝宝吃。
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妈妈们都怕孩子缺铁,所以经常会用猪肝来做成美食让孩子吃。其实生的猪肝处理起来非常的麻烦的,需要提前泡水,再煮熟,而且每次只吃一点,要处理好几个小时,确实是有些麻烦,不如我们一次性把猪肝处理好,做成猪肝粉,每次吃的时候舀一勺便可以,这样就方便省事多了。
白芝麻营养价值:
1、白芝麻性甘味平,是良好的滋润补养强壮剂,有补血、养发、润肠、生津、通乳等功效,可用于滋补肝肾、益阴润燥、养血增乳,对大便燥结、头发早白、贫血萎黄、头晕耳鸣、体弱多病均有很好的疗效。2、由于白芝麻含油多,润肠通便之力强,故平常大便稀或次数多的人不宜食用。3、白芝麻同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美容养颜,生吃也很好,芝麻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亲爱的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宝宝大便中偶尔出现神秘的黑色点点?别担心,这不一定是坏事。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这些点点背后的真相!
?消化不良
当宝宝刚开始尝试辅食时,他们的消化系统还在努力成长中,所以偶尔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这时,食物残渣可能会出现在大便中,形成黑色点点。记住,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给宝宝吃太多哦!
?含黑色种子的食物
宝宝摄入了一些含有黑色种子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香蕉、猕猴桃等,也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黑色点点。这些点点通常是未完全消化的种子,不会对宝宝造成危害。
?需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的大便中持续出现黑色点点,且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比如腹痛、腹泻、发热等,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这时最好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寄生虫检查,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