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有很多的食物是可以很好的利水、泄水逐饮的,像冬瓜、薏仁、鲤鱼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下面就是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些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大枣黑豆炖鲤鱼
原料:鲤鱼1条(约400克),大枣15克,黑豆30克,生姜10克,葱10克。
调料:花生油18克,盐8克,鸡粉3克,绍酒3克。
制作过程:
1、将鲤鱼处理干净,大枣、黑豆分别用温水泡透,生姜切成丝,葱捆成把。
2、锅内烧油,待热时,下入鲤鱼,用小火煮片刻,倒出待用。
3、取炖盅一个,加入鲤鱼、大枣、黑豆、姜丝、葱把,调入盐、鸡粉、绍酒,注入适量清水,加盖,炖约1、5小时即可食用。
操作要点:鲤鱼在处理上要仔细,要把背旁的白筋去掉,以免中毒。
功效:我们食用这款食物是可以泄水逐饮的,还可以很好的和脾养肺、平肝补血的,对于孕妇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保健食品,对于止咳镇喘也是不错的作用。
冬瓜:冬瓜是可以很好的泄水逐饮的,是可以很好的把我们身体里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但是在制作冬瓜时候尽量是要少放盐的,是会影响冬瓜的利水作用的。
薏苡仁:薏仁是可以很好的健脾利湿的,而且在烹饪后是可以很好的除湿,泄水逐饮。
玉米须:我们食用玉米须是是可以利尿、消肿、除湿的,而且玉米须是可以加入到茶中,用水泡饮,也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可以很好的泄水逐饮食物了,还为大家介绍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希望大家是可以很好的进行制作的,用饮食来很好的调理自己的身体是非常的实用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多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的。
大家都知道更年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会出现很多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哦,比如说容易失眠啊,易怒啊,或者是脾气暴躁等等的一些问题出现哦,那么应该如何去调理的呢,其实更年期的一些饮食调理还是很重要的呢,来看看的介绍吧。
1、虾米粥
【材料】大虾米10个,小米100克,盐、味精、麻油、葱末适量。
【做法】将虾米切成小丁,小米淘净,共煮粥,加调料即成。每日1次。
【功效】补脾益肾。适应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便溏,纳呆腹胀等症。
2、玉米须炖瘦肉
【材料】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能调理血热体质。这样的食物可以有补气血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
3、牛奶燕窝
【材料】燕窝3~5克,鲜牛奶150毫升。
【做法】用一饭碗纯净水浸发燕窝3~4小时,去除杂质,用这碗隔水小火炖煮30分钟,加入牛奶、蜂蜜等食用。
【功效】燕窝含多种氨基酸,50%蛋白质,30%糖类和一些矿物质。此药膳有补肺养阴、护肤润燥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咳血等症,能缓解更年期出现的烦躁现象。燕窝具有很好的滋阴的作用,适合更年期的女性们食用,可以美容肌肤,调理体质,对于缓解更年期症状也有好处。
关于适合更年期的一些调理体质的食谱,大家都学会了吗,这些食谱适合更年期的人群食用,可以提高免疫力,补气血,对于经常出现的烦躁啊或者是易怒等等的一些问题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理体质,大家可以试试这样的养生食谱。
健脾祛湿的常见食物:
1、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3、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4、扁豆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对于一些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很有成效。
5、冬瓜
具有利水、利湿、解暑、减肥的功效,我们在春天可以用冬瓜煲汤喝(勿去皮)。除了祛湿,想减肥的朋友该注意了,冬瓜还可以减肥,应该多吃。另外,冬瓜偏凉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经。
/iknow-pic.cdn.bcebos.com/91ef76c6a7efce1b459e55afa251f3deb48f651a"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1ef76c6a7efce1b459e55afa251f3deb48f651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1ef76c6a7efce1b459e55afa251f3deb48f651a"/>
扩展资料:
体内的湿气到底有没有,可以看这些方面:
1、看大便
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时还伴有便秘,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一般来说上厕所大便结束之后两三张手纸就差不多够了,但是如果很反常,用了很多手纸都擦不干净的话,可能体内湿气就很严重了。
2、睡眠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睡眠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起来之后都能保持精神,但是如果你早上起来后困倦、头昏、四肢沉重、不愿起床,甚至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包着,让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动弹,也是体内有湿气的一大表现。
3、舌苔
舌苔是我们身体状况的晴雨表,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黄中带腻,则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严重。
4、食欲
除了那些外在的因素之外,看到食物完全没有食欲,吃完东西总是习惯性胃胀等等,可能就是因为湿气重,影响了胃功能。
参考资料:/health.people.com.cn/n/2015/0630/c14739-27232690.html"target="_blank"title="哪些食物可以祛湿:推荐6种祛湿食品-人民网">哪些食物可以祛湿:推荐6种祛湿食品-人民网
处暑将至,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处暑养生须知,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什么是处暑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的北京时间8月23日12时46分迎来“处暑”节气。此时节,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专家表示,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了。
处暑养生须知
据了解,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能量。到了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虽然说“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适应和化解“秋乏”,睡眠和饮食尤为重要。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要保持饮食清淡,可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消除疲劳;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打球、做操和慢跑等。
处暑时节利于养生的蔬菜和水果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秋燥”是指在秋季发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分温燥和凉燥两种。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初秋时节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大家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
预防“秋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要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处暑吃什么好?处暑养生要怎么养?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节气五大养生圣品
莲子
有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的作用。用莲子配白茯苓、怀山药、糯米、白砂糖等蒸煮成糕,每日服用,有益寿之效。
推荐吃法:最简单的是到点心铺买些莲子糕、莲蓉夹心糕和鲜奶椰丝莲子饼来吃,也可以用莲子做馅蒸馒头吃,或是和红枣一起煮汤喝。
银耳
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
推荐吃法: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也可以将银耳和黑木耳一起洗净后,蘸芥末酱油吃,味道很鲜美。
苹果
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季节食用。
推荐吃法:可以将苹果切片后烤了吃,干干的苹果片,吃起来别有风味;也可以将苹果和山药去皮后均匀地切成小块,放入果汁机搅拌成汁,最后用蜂蜜调味。
山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推荐吃法:可以用西洋参片冲泡喝,非常简便。甚至在吃火锅时,在里面放入西洋参,也可以有效进补。
处暑饮食推荐:西式泡葡萄
食谱原料:玫瑰香甜葡萄10千克,白糖1500克,醋精150克,桂皮10克,丁香15克,清水10千克。
制作方法:
1.将带白霜的新鲜成串的玫瑰香甜葡萄择去破皮、小粒者,轻轻码入消过毒、刷净的搪瓷桶内(或木桶、瓦缸)。
2.将锅刷净,下入清水,加入桂皮、丁香煮10分钟出香味,下入白糖烧开,打去浮沫,盛入容器内,调入醋精晾凉,注入桶内,淹没过葡萄,盖上桶盖,放入冷库保鲜室,以3℃-5℃腌制3-5天即成。
处暑饮食推荐:肉皮炒茄子干
秋天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
推荐:肉皮炒茄子干
食谱原料:茄子干300g,猪皮200g,油、酱油、红尖椒、蒜。
制作方法:
1、从坛子中取出做好的茄子干备用;
2、肉皮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煮2分钟,辣椒切丁备用;
3、锅内放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肉皮,小火煸出肉皮多余的油份;
4、加入大蒜和尖椒丁大火煸炒,倒入茄子干,大火爆炒;
5、加入少量清水,中火焖2分钟左右,焖至水分快干即可出锅。
处暑吃什么菜好?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我接下来为您推荐4款食谱。
芝麻菠菜
配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汤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七、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大雪节气是冬季里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气温下降很快的一个节气,大雪之后到了冬至节气,也就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大雪是冬季里第二个月的开始,从大雪到小寒的前一天也就是“仲冬”,这个月在古时候也被称为“畅月”,也就是收敛归藏之月,讲究的就是静心休养。
大雪来临以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进补和调养身体的好时候,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肯定不如年轻人,到了寒冷的大雪时节,自然需要在饮食好好调理一下。
白菜和豆腐是很好的搭配,也是冬季里的经典家常菜,不过白菜和豆腐毕竟过于清淡,营养也不够全面,而且白菜和豆腐都属于偏凉性的食材,大雪时节要多吃点热量高的食物才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显然白菜和豆腐不太合适。
大雪时节需要多吃一些富含营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这样才能帮助身体抵御越来越冷的严寒,所以建议中老年人,还是少吃白菜和豆腐,多吃这4样,养足精力过寒冬。
1、牛肉
“大雪吃大肉,开春能打虎”,大雪时节是吃肉的好时候,牛肉就是非常不错的食材,牛肉高蛋白低脂肪,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天冷了多吃点可以帮助身体抵御严寒。
推荐菜谱:咖喱牛肉
所需食材:牛肋条肉、土豆、圆葱、番茄、咖喱一块、葱姜、八角、桂皮、香叶、普洱茶一小撮、料酒
1.牛肋条肉清洗干净后切成块,圆葱剥去外皮后洗净切成丝,土豆刮去外皮洗净切成滚刀块。
2.洗净的牛肉凉水入锅,水开后撇净浮沫,一直用大火熬煮,直至把浮出的浮沫撇净,煮牛肉的汤汁变得清澈。
3.把牛肉连汤一起倒入高压锅中,加入葱姜、八角、桂皮、香叶、料酒和普洱茶,盖上高压锅盖压至牛肉软烂后关火。
4.锅中入油下入圆葱丝翻炒出香味,加入番茄块炒出汁水,倒入压牛肉的原汤。
5.锅中下入压好的牛肉,放入一块咖喱,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6.把土豆块入锅,继续用小火焖至汤汁浓稠,然后开大火收浓汤汁,撒入小葱花即可出锅。
小贴士:炖牛肉时加入少许茶叶,可以利用茶叶中茶碱使牛肉更易熟烂,而且也会给炖熟的牛肉增加一股茶叶的香味。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