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膺窗穴的准确位置,教你按摩膺窗穴

时间: 2023-03-17 20:52:52

膺窗穴的准确位置,教你按摩膺窗穴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在对于穴位的按摩方面都是比较重视的了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了,而按摩穴位就是很好的一个保健养生途径了哦,膺窗穴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找到膺窗穴呢,如何按摩膺窗穴比较好,一起看看吧。

膺窗穴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在乳头中心线上距离乳头2指处。仰卧位,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取穴。膺窗穴在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膺窗穴有胸外侧动、静脉。为胸前神经分支分布。

膺,胸也。窗,空孔也。膺窗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窗。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膺窗穴,喘哮咳逆,寒热,胸满短气,卧不得安,肋痛,乳痈,肠疝痛,唇肿,肠鸣泄注,胸塞痈肿。膺窗穴配屋翳穴治乳痈。配太冲,治唇肿《资生经》。配乳根、神阙、冲门,治乳腺炎,可以发现膺窗穴的功效是非常多的了,是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肺部健康的了,而且搭配其他穴位一起按摩时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更多了哦,那么我们怎么按摩膺窗穴比较好呢一起看看吧。

膺窗穴,平刺或斜刺0.3-0.8寸(不宜深刺)。膺窗穴,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5分钟,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刺激到膺窗穴的了,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哦。

想要让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肺部健康,那么膺窗穴就是大家不能错过的了,经常的按摩膺窗穴是很有好处的了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肺部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过在按摩的时候需要注意,如果使用针刺的方法时,最好让专业人士进行哦。

中国古武术之穴位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笔记:足阳明胃经(二)

6.缺盆穴至膺窗穴

(1)缺盆穴

位于琵琶骨(锁骨)正中央,不下针,否则会扎到肺,引起肺气肿。

(2)气户

气户和缺盆隔一个肋骨。

(足阳明胃经顺着大筋内侧下来一路下行,与任脉相距4寸,到了乳根缩进来,后面距任脉成了2寸。)

(3)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这几个穴位是每隔一个肋骨。

这些都是近取穴,解决乳房的问题。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
膺窗,乳痈寒热。

7.乳中穴与乳根穴

(1)乳中穴

禁针、灸,针下易化脓。

乳癌之针灸治疗:

乳癌—岩(症)

奶水—肺也。

奶水即月经,所有的癌症都是过多的营养没有去消导,西医认为是细胞增生。

喂母乳的时候,奶水没有排出来时,必须要吸出来。

初期乳房有硬块,是因为奶水在里边,没有排出来,把它吸出来就好了。如果吸不出来,就用按摩的方式,放松深呼吸,每天慢慢推,就软掉了。千万不可做切片,若做切片,会有很多淤血,造成更多的伤害。

可直接放生姜片,用艾绒去灸下针也可,循经取穴。(若硬块在阳明胃经上,就按胃经上的子穴母穴,看是虚症实证,或郄穴下针。)

(2)乳根穴

膺窗和乳根穴,用于美容,可丰胸。是近取穴。

8.不容穴与承满穴

(1)不容穴

位置:乳根穴下来,从任脉巨阙穴外开两寸。

不容,即食物不容纳,吃东西下不去可用此穴。不分虚实寒热,如一人吃不下,心口痛,喝水都下不去,针此穴。

(2)承满穴

位置:上脘外开2寸。

承满,吃一点东西就饱了,常常脏满,就可用此穴。是近取穴。

9.关门、太乙、滑肉门穴

中脘和神阙中间平分3个穴道,旁开2寸。

关门不想吃东西,吃即吐,与承满意近。

诊治中以任脉穴道为主,这些穴道为辅,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在旁开2寸的穴道再扎。

太乙和滑肉门都可用在长高,下针,灸都可以。(长高三个穴道:身柱、太乙、滑肉门——灸)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