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食疗小偏方配合按摩可治疗腹泻(民间偏方:儿科消化类婴幼儿腹泻)

时间: 2023-03-18 16:19:22

食疗小偏方配合按摩可治疗腹泻

腹泻是平时我们都会遇到的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主要是由于肠胃敏感或者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引起的。长期腹泻会导致肠胃病症的恶化,而西药又会产生耐药性或者对身体造成别的伤害。本篇,我们就给您几个食疗小偏方,以及教您学会一些按摩的手法,这样就可以帮助您解决日常生活里遇到的腹泻问题了。

食疗小偏方:

1、米糠方健脾利尿

原料:高粱米糠30 克。

制法:将米糠放人锅中翻炒,炒至颜色变黄并散有香味为止,将米糠上面多余的外壳拿去,每日3 次,每次服用3 克。

功效:米糠苦甘、平、无毒,归人脾、胃经,具有健脾胃、消肿利尿功效,主治腹泻、脚气、浮肿等症。

2、白面方健脾厚肠

原料:白面500 克。

制法:将白面放锅中炒至焦黄色,每日空腹用开水送服1次,每次2汤匙。

功效:白面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牛素和钙、铁、磷、钾、镁等多种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3、艾叶饼外敷方治疗寒泻

原料:艾叶、酒各适量。

制法:将艾叶用酒炒蓉,然后将此制成饼状敷在肚脐上。

功效:艾草又名香艾、艾蒿,味苦、辛,温和,入脾、肝、肾经。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对治疗寒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4、五倍子外敷方

原料:五倍子30克。

倍子30 克。

制法:将五倍子捣碎,加人醋调匀敷在脚心,每日一次。

功效:此方对治疗慢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疗法:

1、用一手或两手纵向抓起腹壁进行抖动,反复3遍,有促进消化的功效。

2、由胸骨下方开始沿胸部正中线用手掌先向下推动2分钟,逐渐加重手法,可以开胸顺气、消食散结。

3、以肚脐为中心,掌根按住脐部,左手四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揉动2分钟,再换右手以同样姿势逆时针方向揉动2分钟,可以促进小肠蠕动,帮助消化。

民间偏方:儿科消化类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如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稀释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气消毒1次。食品应新鲜、清洁。
2.喂养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4.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护理。天气炎热时应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过饱和过食油脂多的食品。避免在夏季断奶。
5.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菌素。
(二)食疗预防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经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泻。
2.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虚弱者最宜。
二、既病防变
本病转归主要取决于素体脾胃强弱,治疗迟早得当,以及感邪轻重性质。感受暑热湿邪最易传变,其结果,或暑邪化火,内陷心包;或泻下不止,伤阴伤阳。另大泻不止,伤及脾阳,土虚水旺又可见慢脾风。
(一)一般措施
1.调整饮食: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2.补充水分:为防脱水失盐,喂奶间隔时间和禁食时,要注意多给小儿一些糖盐水、淡茶水、胡萝卜水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
3.护理: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围,勤换尿布,及时处理粪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复感染。腹泻日久者,还要注意排便姿式,避免将小儿过分屈体,引起脱肛。
(二)中医论治防变
1.伤食型:初宜导滞通下,给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继健脾止泻,给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湿热型:宜葛根芩连汤加减。若烦躁不宁,欲化火内陷,加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类;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伤阴津,加用连梅汤,酸甘化阴;若四肢不温,神萎情淡,阳气衰弱,急用参附龙牡汤,或酌加人参、附子、五味子等;若见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动,欲致慢脾风,意加人参、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汤。
3.虚寒型:当用钱乙六味白术散或益黄散,酌加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或枳术丸。
(三)食疗防变
此法主要适用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轻型腹泻。
1.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米同煮粥。适用于伤食型腹泻。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白米煮粥。适用于湿热型腹泻。
3.山药粥:山药与糯米共煮粥。适用于虚寒型腹泻。
(四)单偏方
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细末,每次1克,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红糖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久泻不止。
3.大蒜带皮在火上烧熟,剥去皮,捣成泥状,掺少许白糖加水服,每日2~3个蒜头。
4.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伤食型、虚寒型腹泻。
(五)针灸推拿疗法
1.先针足三里,后针气海。腹泻不止,加刺止泻穴(关元上5分)。亦可用艾条悬灸神阙10分钟。呕吐者,加针内关。
2.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遍,每日1次。对脾胃虚弱,久泻不愈的患儿疗效较好。

提醒您: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拉肚子最快的方法治好!

一小时快速止泻的方法
1、熟苹果止泻
煮熟的苹果有良好止泻作用。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2、姜茶饮
食材:绿茶6、干姜末3g
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3、干姜车前子
食材:干姜3g,炒车前子10g
做法: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温中止泻,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的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泄泻停服,不宜久服。
4、小儿推拿
(1)补脾经100~ 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上旋推。
(2)补大肠经100~ 300次。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指尖直推向虎口。
(3)摩腹100次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操作:家长四指并拢,用指腹逆时针摩腹100次。
(4)推上七节骨100~ 300次。
定位:位于腰部正中线,从命门(第二腰椎下凹陷中)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自孩子的尾骨向上直推至第二腰椎。
(5)揉足三里50~100次。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将孩子双腿微屈,家长用拇指指腹在孩子足三里处按揉。
5、按摩止泻
(1)按揉中脘穴
操作: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患者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2)按揉天枢穴、大巨穴
操作: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3)揉按水分穴
操作: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 ~ 3分钟,以潮红发热为佳。
(4)按揉大肠俞穴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大肠俞时间为3 ~ 5分钟。
(5)按揉上巨虚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穴2 ~ 3分钟,力度适中。
(6)按揉三阴交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2 ~3分钟,力度适中。
功效解析
腹泻病位在肠,取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