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出汗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如果是异常出汗,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可能是你的身体出现状况的信号。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出汗的部位,来判断我们是否患上了某些疾病。
1、腋下出汗
当我们压力过大时,我们的神经功能就会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有研究发现,当人们承受巨大的压力的时候,大汗腺会促使汗水的产生。而大汗腺一般分布在腋下、乳晕、肛门等部位,所以这些地方更容易出“压力汗”。这种汗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更容易产生汗臭味。
2、头昏眼花出汗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转到阴凉处就止汗,而且会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这说明你可能中暑了。一般中暑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应该立即补水、休息。
3、出“咸汗”
你是否有过出汗时汗水滴入眼睛感觉灼热刺痛,当汗水干了之后,会留下白色的印记?这些都是咸汗所导致的。平时喝水较多,而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就容易导致这种情况。
4、汗液有鱼腥味
身体发出鱼腥味可能是遗传性疾病所导致的。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鱼类等,在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三甲胺化合物,三甲胺化合物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臭蛋等难闻的气味。
出汗可以排毒是很多人潜意识中的观念,那么,身体爱出汗到底是好是坏?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如果出汗过于频繁,或者是坐着不动也会出汗,这就要引起重视了,很有可能是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不论是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来说,过度出汗都是不利于 健康 的。西医认为过度出汗容易造成脱水,中医从出汗部位就可以知道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那你知道为什么总是出很多汗吗?医生提醒:若这5个部位大量出汗,可能是身体出问题了。
1.额头
有些人额头爱出汗,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胃火大会引起额头出汗,如果全身只有额头出汗,其他部位出汗并不多的话很有可能是阳气虚弱,这种情况一般儿童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判断是不是胃火旺盛还可以看看口气大不大,舌苔是否红肿。如果出现胃火旺盛的情况,平时尽量保持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宜吃清淡的食物,少油腻、辛辣、过咸、易上火的食物。
2.鼻头
鼻头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鼻头出汗也是免疫力不好的表现,所以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每天拍打双手,多按摩手部,因为手部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拍打可以刺激调理肺经。鼻头爱出汗应该多吃白色食物,比如白扁豆、莲子、百合、银耳等。
3.胸口
胸口爱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很有可能是低血糖的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也会出现胸口爱出汗这一类反应。在人体发烧发热、体温不稳定时也会出现胸口出汗的表现。这时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压力。胸口爱出汗的人宜吃性温且养胃的食物,比如红薯、红枣、薏米、红小豆和南瓜。
4.手脚心
有些人情绪紧张、激动或者是害怕就会手脚心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血虚的表现。女性手脚心出汗多考虑为生理期导致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汗。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接着再逆时针按摩30圈。除此之外一定要控制饮食,不要吃生冷食物,每餐七分或者八分饱最佳。多喝乌鸡汤,补血补气,滋阴补血。
5.腋下
腋下爱出汗,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是比较容易出汗的部位,如果分泌的汗液味道较大,说明日常饮食口味很重,要注意了,饮食清淡可以缓解这一现象。若饮食清淡还没有缓解,建议去医院做激光治疗。饮食上注意多吃水果。
5 腋下出汗意味着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6 手心、脚心出汗意味着肾虚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肾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也可以通过服用清胃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进行调理。
7 背部出汗暗示疲劳过度
背部汗腺分布较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极度疲劳。
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